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中盆地中晚熟杂交稻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研究张效忠,王宏锦,李本福(陕西省汉中地区农技中心)723000王社平,黄树存,徐应忠(勉县农技站)(洋县农技站)(西乡县农技站)汉中盆地目前种植的中晚熟杂交组合,在栽培技术上还有潜力可挖,据此提出了杂交稻亩...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90年代初(1990—1994年),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亿亩以上,亩国超过300公斤,大面积玉米高产田亩产在G00—700公斤,春玉米和...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郸城县在2009年农业部安排的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落实了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了豫东地区连片(万亩)夏玉米每667m^平均产量707.5kg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夏玉米亩产900~1000公斤高产品种选育目标的探讨李登海(山东省莱州布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61400)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逐步改善,玉米生产正向大面积的低产变高产和小面积高产再高产的方向发展。为达年亩产吨半粮(小麦500公斤,夏玉米1000公...  相似文献   

5.
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林琪,位东斌,周复来(山东莱阳农学院265200)(烟台农技中心)刁洪香,李桂明,邹翠卿(莱阳农技中心)(牟平农技站)胶东半岛丘陵、半丘陵地区,由于干旱少雨,一些地块小麦、玉米并未发挥应有的增产潜力。而甘薯具有生态适应性广、耐旱性强...  相似文献   

6.
吕明春 《作物杂志》1991,7(4):23-23
从1986年开始我们在博兴县进行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1988年全县11.1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57.3公斤,比前3年平均亩增55.9公斤,其中3.12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8.1公斤;1989年又夺得了15.3万亩夏大豆,平均亩产148.3公斤的丰收,其中有4.15万亩高产田平均亩产194.3公斤。其栽培技术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水稻育秧软盘春夏两用配套技术张善交,唐振海,李璐,耿得亮,耿金锋,张启俊(河南省新乡市农技站453003)(河南省封丘县农技站)封丘县农技站于1993年采用一盘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即在一年内,先春育春抛秧,抛秧后,将软盘洗净,再进行夏育夏抛秧(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夏廷茂(贵州省松桃县农技站554100)1993年我县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新技术试验13.6亩,平均亩产439.8公斤,较温室两段育秧平均亩产406.5公斤亩增33.3公斤,增产8.2%,较水育秧平均亩产343.7公斤亩增96...  相似文献   

9.
麦田套种紧凑型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田套种紧凑型玉米高产的关键技术李芳贤,康家驹,刁希强,王金林(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261041)潍坊市有夏玉米34.64万hm2左右,95%实行麦田套种。1991年以来,普遍推广了掖单4号、12、13、20等紧凑型杂交种,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高产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政 《作物杂志》1992,8(3):24-25
进入80年代以来,烟台市的夏玉米生产,随着紧凑型杂交种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使玉米大面积高产和小面积攻关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莱州市10万亩平均亩产553.5公斤,小面积亩产962.1公斤,均创我国北方夏玉米高产纪录。但大面积玉米生产仍存在着种植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的产量指标为每亩800千克,实现如此高的产量指标,需要大规模集成、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现将我县重点推广的10项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浅植施硅效果熊玉唐,徐先骥(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贵阳市550001)(贵定县农技站)丁应林,王维福,黄绍锴,陈瑞秀(安龙县农技站)(余庆县农技站)(兴义市农技站)(普定县农技站)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秧田,早播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断根摘心高产栽培技术冯尚宗陈万民王学仁孙宗昭(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276001)(山东省费县农业局273400)大豆是临沂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由于管理技术粗放等原因,夏大豆产量一直较低,一般产量1950kg/h...  相似文献   

14.
在淄博市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下,从1987~1990年连续3年在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的种植制度,组配了以改革种植规格为主要内容,以夏玉米增产为突破口的改、换、稀、密、配”5项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市地处山东省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2.2~13.1℃,年降雨量575.6~679.0毫米,年日照2460.9~2813.5小时。粮田面积2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71.6%,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面积占86.7%,是全省有名的精种高产区之一。1987~1990年率先在全市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每年开发面积12.2521万亩,第一年度平均亩产973.7公斤,第二年度平均亩产1022.3公斤,第三年度平均亩产1060.4公斤,分别比开发前3年亩增204.9公斤,253.5公斤、291.6公斤。并于1989年在桓台县唐山镇建成了江北第一个吨粮镇,1990年在桓台县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与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6年黔西南州农技站在兴义、安龙两县连片示范推广杂交玉米10275亩。其中:单作杂交玉米4051亩,平均亩产352公斤;杂交玉米与花生间作4994亩平均亩产玉米197公斤,花生53.4公斤;杂交玉米与大豆间作957亩,平均亩产玉米338公斤,大豆30.5公斤;杂交玉米与芭蕉芋间作273亩,  相似文献   

16.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沿海地区,针对其气候特点施行夏玉米免耕栽培技术。1985年全县种植夏玉米7.1万亩,免耕面积占92%。据试验免耕比耕翻种植一般每亩增产12.6~15.1%,亩成本下降1.50元,节省柴油1.2公斤,亩经济效益增加19~22元。  相似文献   

17.
40万亩夏玉米亩产超千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套种面积480万亩左右。为了综合运用玉米增产的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促进玉米大面积高产,于1989~1991年我所和市农业局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40万亩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亩产吨粮高产开发”课题,三年实施的结果是,1989、1990、1991年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551.29公斤、574.60公斤、586.60公斤,平均增产26.86%。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玉米制种的六项高产措施河南省洛宁县种子公司尚万星,李少辉我县地处豫西山区,系国家级夏玉米种子基地县。从1988年开始实施玉米制种优质高产技术,制种产量连年提高,1992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8000亩制种田平均亩产203公斤,并涌现了一大批高产典型。...  相似文献   

19.
<正>夏玉米是山东省邹城市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63.5万亩,占邹城市耕种面积的50%左右。平均单产550千克左右,夏玉米高产攻关田连续三年平均单产750.4千克。笔者通过分析全市夏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依据邹城市夏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夏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对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以及改善其商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现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末,我国农业传来令人鼓舞的喜讯:1亩耕地生产1吨粮,它比全国耕地平均亩产高出3倍多,为我国长期徘徊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希望。据农业部报道:1989年全国吨粮田开发面积1961.5万亩,绝大部分亩产达到或接近吨粮,还出现大面积高产的吨粮县、吨粮乡、吨粮村。在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有12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河北省有37万亩小麦玉米两作实现吨粮;地处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北京郊区,也出现了6个亩产吨粮村。有关专家认为,这类吨粮田一般按习惯亩计产,比标准亩要略大一些。另一类是科研单位的试验田,经过测产或实收按标准亩所得的产量。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河北省廊坊市试验,1251亩小麦玉米两作平均亩产923公斤(按测产85%折算),有252亩两作亩产1029公斤。北京农业大学在河北省吴桥县试验,3000亩小麦玉米两作测产1036.4公斤,其中小麦亩产464.6公斤,玉米亩产571.8公斤;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在河北无极县推行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重视两作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连续3年亩产900—1000公斤。山东省莱州市农民育种家李登海种植的玉米高产田,连续3年亩产超过吨粮。1989年有14.9亩紧凑型夏玉米,经单打实收亩产1008.6公斤,加上前茬小麦,亩产接近15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