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脐橙精油氧化还原性对油胞下陷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脐橙果皮精油氧化还原性与柑橘果实油胞下陷病害的关系,【方法】以奉节脐橙为试材,对奉节脐橙正常和油胞下陷病发生较严重的果实在病变过程中果皮精油的pH、维生素C含量、活性氧产生速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奉节脐橙果皮油胞下陷病发生率和果皮精油pH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外皮组织中溢出的精油的氧化性使病变率显著增加;正常果的果皮精油产生活性氧速率低于症状果,但抗氧化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症状果。【结论】说明奉节脐橙精油氧化还原性是果皮油胞下陷病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紫秋刺葡萄种子为试材,在分析种子特性基础上,对超临界CO2和溶剂萃取的刺葡萄籽油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刺葡萄籽油与溶剂提取法相比,其籽油澄清、无沉淀、无异味,加热不变色,碘价高(13.45g·kg-1)、皂化价高(195mg·g-1)、酸价低(2.08mg·g-1)、游离脂肪酸少、油脂质量好,无溶剂残留,能满足食品、药品等行业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提取刺葡萄籽油的最佳方法。刺葡萄种子小(平均单粒质量0.03g),但籽油含量高(15.6%),碘价高,酸价及不皂化物低,籽油质量好,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工业上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超临界CO2辅助提取法和传统热水提取法2种工艺对香菇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超临界CO2萃取脱脂后,热水浸提时间为1 h.仅用了传统方法热水浸提时间的1/5,香菇多糖提取率为6.87%,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6%,所得产品紫外吸收光谱显示,产品杂质含量少,红外光谱显示结构与直接热水浸提法一致.采用超临界CO2辅助提取后,香菇多糖的提取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 萃取西番莲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西番莲( Passiflora edulis Sims. ) 籽油的技术体系,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西番莲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30MPa, 萃取温度45℃, 分离温度40℃, 萃取时间70 min, 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28.4%。GC - MS分析的结果显示, 西番莲籽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不饱和烃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亚油酸乙酯, 占脂肪酸总量的75.8%; 不饱和烃类主要是角鲨烯, 含量为17.4%。  相似文献   

5.
葡萄子油及原花青素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葡萄子油、葡萄子原花青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的现状,葡萄子油成分分析方法和葡萄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高质量的葡萄子油和应用夹带剂提取葡萄子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分析了葡萄子的综合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分离鉴定葡萄根系分泌物中的主效自毒物质,【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其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自毒作用较强的组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葡萄根系分泌物中三氯甲烷萃取相对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GC-MS分析得出该组分主要包括:烃类、酰胺类、苯类、吲哚类、芴酮类和吲嗪类,其中烃类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最高,其次为酰胺类。从烷类中选取六甲基-环氧三硅烷作为参试物质,并通过组培苗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自毒作用机制。【结论】随着处理浓度提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具体表现为葡萄植株地上、地下鲜质量和株高的降低、葡萄根系活力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及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白薇生物碱类成分抑制柑橘采后青霉病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白薇抑制柑橘采后青霉病菌——意大利青霉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抑菌活性靶向分离、溶剂萃取、各种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单体化合物,核磁共振(NMR)和高分辨离子肼质谱(HR-IT-TOF-MS)鉴定分离的化合物。【结果】白薇乙酸乙酯(CAE)和正丁醇(CAB)萃取物有抑菌活性,正丁醇萃取物抑菌活性最强,大孔树脂进一步分离富集抑菌活性,CAB-C2为白薇抑菌活性部位,质量浓度为0.625 mg·mL-1时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6.25 mm。采用各种柱层析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出5个单体化合物,经NMR和MS鉴定为10β-N-氧化-7-脱甲氧基娃儿滕碱(1)、9-脱氢安托芬(2)、9,14-脱氢安托芬(3)、14羟基-N-氧化-7-脱甲氧基娃儿滕碱(4)、10α-N-氧化-7-脱甲氧基娃儿滕碱(5)。【结论】5种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均为首次从白薇中分离鉴定,生物碱类成分为白薇抑制柑橘采后青霉病菌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索脉冲强光技术在杨梅汁加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色差法研究了不同脉冲强光处理和热处理对杨梅汁中酚类物质含量,色泽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可显著降解杨梅汁中的花色苷(P<0.05),且杨梅汁中的花色苷的含量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杨梅汁中总酚的含量却是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脉冲强光处理对杨梅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随反应体系不同而异。杨梅汁清除.DPPH活性随着脉冲强光处理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与花色苷的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2=0.848 6),而脉冲强光处理却使杨梅汁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有所下降。【结论】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脉冲强光处理可更好的保持其活性成分和品质,脉冲强光技术在果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山刺番荔枝青果期、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进行挥发性气体的鉴定,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山刺番荔枝各个阶段果实中共检测出16种相对含量超过1%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和酸类。其中青果期挥发性物质以(E)-2-己烯醛为主,转白期挥发性物质以辛酸甲酯为主,在成熟期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梨醇酯。果实发育过程中,酯类挥发性物质逐渐增加。对果实挥发性物质的香韵进行分析,发现青果期果实中包含14种香型,其中青香荷载较大;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中分别包含23种香型和21种香型,果香荷载最大。【结论】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有有较大的变化。随着果实成熟,香韵明显增多,由青香型向果香型转变。转白期香型种类最多,香韵特征最明显,是食用或精油提取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南丰蜜橘’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为构建合理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进‘南丰蜜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南丰蜜橘’园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后能明显提高土壤TOC、MBC、WSOC、ROC、LFOC、HFOC的含量,其中种植白三叶草后分别提高了11.74%、52.69%、80.20%、67.95%、92.45%、18.08%,种植黑麦草后分别提高了3.72%、19.38%、23.35%、32.69%、56.60%、7.51%,且2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在提高土壤各有机碳含量上优于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粒级>2 000μm和粒级250~2 000μm团聚体和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降低粒级53~250μm微团聚体占比。【结论】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