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66份枇杷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为试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枇杷种质成熟果实中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果糖含量最高,平均39.49 mg ? g-1 FW,山梨醇含量最低,平均为3.03 mg ? g-1 FW。4种糖组分的变异系数为29.50% ~ 71.95%,并且山梨醇 > 蔗糖 > 葡萄糖 > 果糖;果糖含量11.01 ~ 63.98 mg ? g-1 FW,占总糖的19.01% ~ 67.83%;葡萄糖含量5.29 ~ 37.53 mg ? g-1 FW,占总糖的7.18% ~ 41.63%;蔗糖含量1.10 ~ 55.92 mg ? g-1 FW,占总糖的1.44% ~ 69.72%;山梨醇含量0.64 ~ 11.90 mg ? g-1 FW,占总糖的0.88% ~ 12.21%。不同种质资源成熟果实的糖分构成存在差异,果糖/葡萄糖为1.12 ~ 3.62,果糖/蔗糖为0.27 ~ 43.85,蔗糖/葡萄糖为0.05 ~ 8.75;聚类分析结果将枇杷种质资源分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2大类5个组群,综合分析认为枇杷种质资源糖积累类型可分为果糖积累型、己糖(果糖 + 葡萄糖)积累型和蔗糖积累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糖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荔枝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杂交F1代68株单株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该群体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并进行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荔枝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含量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含量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单糖0.48~3.05,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有的单株总糖含量超过170 mg/g,且甜度值超过170,具有高糖特性,为龙眼优质品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301份葡萄种质为供试材料,进行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筛选富含可溶性糖的优异葡萄资源,为葡萄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进行测定,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规律总结。301份葡萄种质中,葡萄果实总糖含量的变化范围是从75.98 mg/mL(山葡萄N43-3)到229.45 mg/mL(赤霞珠);94.35%种质的甜度值变化范围在120~270之间;78.07%种质的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2.00%种质的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相近(两者之差≤1 mg/mL),另有19.93%种质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为0~28.11 mg/mL。沈农香丰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极为接近,二者含量仅相差0.03 mg/mL。黑佳酿、雷司令和阳光玫瑰等27份种质为果糖含量、甜度值较高的优异资源,可用于鲜食和制汁;赤霞珠、法国蓝和灰比诺等种质为高果糖、高葡萄糖的优异资源;金田翡翠的蔗糖含量在301份种质中最高,为28.11 mg/mL,可作为高蔗糖亲本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20个不同西瓜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和蔗糖,共占总糖含量的80.06%,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种质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幅分别为3.02~41.58 mg·g~(-1)和0~46.03 mg·g~(-1);果实中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占总酸含量的83.88%,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变幅为1.66~5.38 mg·g~(-1);不同种质西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黏籽西瓜中柠檬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133%,而蔗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研究结果为了解西瓜种质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今后开展不同品种资源的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来源桃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桃24个中国地方品种、19个中国育成品种、2个新疆桃栽培品种及5个中国野生种、33个欧美品种和16个日本品种共99份种质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3%和总酸的60%; 大多数种质中果实内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近, 但1个中国野生种和部分地方品种果实内的果糖含量较低, 果糖/葡萄糖低于0120; 中国育成品种果实的蔗糖平均含量最高, 而中国野生种果实蔗糖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种质; 中国育成品种、日本品种和欧美品种果糖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野生种; 中国野生种的总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欧美品种, 中国地方品种、中国育成品种和日本品种相对较低; 欧美品种果实平均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及日本品种。另外, 果实内蔗糖与山梨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苹果酸与柠檬酸之间以及奎宁酸与莽草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菠萝蜜果实中的糖分组成及含量积累特征。【方法】以菠萝蜜品种‘马来西亚1号’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淀粉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菠萝蜜成熟果实中蔗糖含量最高,超过总糖含量的70%,主要在果实采后成熟期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接近,各占总糖的15%左右。淀粉是菠萝蜜果实中重要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果实成熟采摘前积累、后熟期间降解。蔗糖酸性转化酶(AI)为主要的蔗糖水解酶,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2*)。蔗糖合成酶(SUSY)、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后熟阶段活性最高,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0.997**),参与蔗糖的合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在果实发育中期活性最高,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0*)。α-淀粉酶在后熟阶段活力最高。【结论】蔗糖是‘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果肉的主要糖分,蔗糖的积累与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SUSY、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在后熟期积累。淀粉是菠萝蜜果实发育的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的积累与AGP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成熟前合成、后熟期间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甜樱桃成熟过程中糖积累和品质形成的规律。【方法】以‘雷尼’和‘先锋’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以及硬度、果柄拉力、可滴定酸、总酚、抗坏血酸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甜樱桃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为主。随着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其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固比例不断升高。‘雷尼’和‘先锋’樱桃的3种可溶性糖分别在成熟期3和成熟期5迅速积累,然后缓慢增加。果实的硬度和果柄拉力均随果实的成熟不断降低,总酚含量均在成熟期3时急速降低,之后趋于平稳。2个樱桃品种的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和固酸比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雷尼’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在成熟期2之后趋于平稳。完熟期时‘雷尼’樱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和‘先锋’樱桃的抗坏血酸含量有所降低。2个樱桃品种的硬度、果柄拉力、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山梨醇6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甜樱桃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成熟期3和成熟期5分别是‘雷尼’和‘先锋’樱桃糖积累的关键期,果实硬度、果柄拉力和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品质指标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