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2001-2006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红竹笋用试验林设置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及对照(不施肥)4个处理。结合精确施肥和试验区内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笋产量、土壤物理性质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整个竹林的投入、产出计算了竹林的经济效益;用环境能耗评价法研究了竹林小区水文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施肥初期,不同处理对红竹笋产量影响不明显,处理2 a后施肥效应开始显现,表现为有机无机混施>单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对照(不施肥)。不同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荒山改人工经营红竹林,5 a就可以收回成本。与种植红竹试验林之前的荒山土壤相比,施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容重降低,毛管孔隙度增大,使土壤涵养水源的作用明显增强,不同施肥模式下蓄水量从大到小为:混施>有机>无机>对照。生态效益的评价也表明,相比荒山而言,四种施肥模式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分别可达:855.60、662.40、1 035.00和565.8元.hm-2。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遭受持续性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袭击,造成毛竹林受灾严重。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受损程度毛竹林灾后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度间和施肥处理间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施肥处理4为最佳施肥技术措施,各项因子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肥料比例、肥料用量、施肥时期和灌溉周期4种因素对雷竹林的影响变化规律,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正交设计原理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因素正交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97~5576 kg·hm-2,叶片含水率提高6.59%~16.18%;灌溉周期对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和笋产量的影响比肥料比例、肥料用量和施肥时期更大;灌溉周期因素间差异对叶片含水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土壤含水率和笋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各因素分析,采用肥料比例3:1:2、肥料用量1377 kg·hm-2、施肥分两个时期和20 d灌溉一次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实现雷竹林高产.  相似文献   

4.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竹林是我省重要的森林资源,竹子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丰产的用材竹林,每公顷年产竹材15~20多吨,超过一般速生树种林分的生长量。竹林利用广泛,1吨气干竹材可生产1立方米的竹质人造板,4吨气干材可生产l吨人造丝浆。经营水平高的笋用竹林,1公顷年产竹笋可达22.5吨~30吨!竹笋作为保健食品,在国际市场很畅销。竹林四季常青,鞭根纵横交错,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的  相似文献   

6.
永安市天然糙花少穗竹林垦复改造初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永安市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糙花少穗竹林,采取3种不同的垦复措施,结果表明:在改造初期采用浅锄+盖草与施农家肥+盖草+浅锄2种措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而采取施复合肥+盖草+浅锄改造措施,其出笋成竹产量高,效果最明显。竹木混交林,乔木层郁闭度0 7对少穗竹蔓延成竹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茶秆竹林抚育模式,探明抚育后的新竹生长总体影响与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在福建明溪天然茶秆竹林进行抚育模式(常规全面锄草模式、浅翻模式、浅翻施肥模式)试验,就其抚育后1-3年度新竹生长、总体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抚育模式显著影响着新竹数量、胸径、竹高、单株秆鲜重和秆产量等5个新竹生长性状,不同抚育模式的年度间新竹数量、胸径、竹高、单株秆鲜重与秆产量等5个新竹生长性状的促进作用大小、呈现显著影响的时间明显不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浅翻施肥模式最佳。3种抚育模式年度间新竹生长情况均越来越好、呈现随抚育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毛竹鞭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 a对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施施肥与不施肥的试验,分析施肥对地下竹鞭生长和鞭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鞭笋产量增加28.9%,鞭笋支数增加27.9%,达到极显著差异;施肥鞭笋单支重量变化很小,仅增加0.7%;施肥地下竹鞭的总长度、竹鞭粗度、竹鞭节间长度均略有增长;施肥毛竹林竹鞭分布在土层中鞭段数所占的比例:0H≤10 cm和11 cmH≤20 cm分别增加153.11%和11.09%,21 cmH≤30 cm减少19.95%,31 cmH≤40 cm和H40 cm分别增加4.54%和7.56%。可见,施肥对鞭笋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对竹鞭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连续施肥会导致分布在土层中的竹林幼鞭向上靠地表生长,对竹林经济产量不利,影响笋的孕育和萌发。因此,建议对连续施肥的林地,应及时采取埋鞭措施,确保毛竹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麻竹笋用林因长期管护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竹林退化、产笋能力下降、竹农经济效益受损的现状,通过采取扒土晒目、培土施肥、除蔸打萌、浅翻垦复、地膜覆盖等综合培育措施以及适当的密度控制对退化竹林进行修复。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培育管理和适当的密度控制,可以显著提高退化麻竹林的出笋率、单笋质量和笋产量;提高笋产量的适宜密度控制措施为:1年生竹株每丛留4株,2年生竹株每丛留2株,其余年龄的竹子全部采伐。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毛竹林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和数量,竹林翌年出笋数、笋产量、新竹秆重等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区;各处理间新竹胸径没有显著差异.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林的纯收入,其中以施用0.01 kg/株稀土+0.25 kg/株复合肥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39.7元/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