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有显著拮抗性的产芽胞细菌,利用番茄果实检测拮抗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ESI-MS检测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并利用PCR检测合成抑菌物质的相关基因,通过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及gyrB分析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拮抗菌fqhm-13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和78.1%。fqhm-13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为脂肽抗生素C14 ~ C16的surfactin A和C15 ~ C17的iturin A。fqhm-13基因组中含有脂肽抗生素合成基因ituC、ituD、fenD和srfAB。fqhm-13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利用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3.
葡萄霜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获得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葡萄霜霉病菌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方法】从染病葡萄植株健康叶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叶片中共分离得到56株内生细菌,其中编号为CS5的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佳,7 d后对葡萄离体叶片霜霉病防治效果达96.23%,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佳发酵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 H值为6.0。【结论】经鉴定,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对葡萄霜霉病具有更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绿针假单胞菌HL5-4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活性及其定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绿针假单胞菌HL5-4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活性;进行离体试验和苗期试验测定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在番茄果实和叶片的定殖能力;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L5-4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萌发抑制率为70.74%;在离体试验中,对番茄果实和叶片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2.36%和59.85%,在盆栽试验中,对番茄苗期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2.88%;HL5-4在番茄果实和叶片保持一定的定殖密度,处理7d时能保持10~4和10~3 cfu·g~(-1)以上;HL5-4菌株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oloeaphtis)。  相似文献   

5.
植物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减产,甚至绝收。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菌会加速果蔬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对灰葡萄孢菌引起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手段,阐述防治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利弊,以期为灰葡萄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M1’)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平板对峙、带药平板培养以及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植株的促生作用。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1’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的生长,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发现‘M1’菌丝可以穿插、缠绕灰葡萄孢菌丝,使灰葡萄孢菌丝出现膨大、扭曲、萎缩等现象,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拮抗试验表明,菌株‘M1’发酵液(Bj.adusta fermentation broth)对灰葡萄孢的抑制率为47.90%,与化学农药腐霉利(Procymidone)效果相当。盆栽试验表明,与只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相比,施用‘M1’发酵液使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为55.2%;番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9.57%、136.15%和534.13%;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分别下降了19.98%和51.10%,减轻了病菌对植株的损害;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63.92%、38.04%、87.08%和35.02%,‘M1’发酵液促生效果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烟管菌‘M1’及其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其发酵液不仅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还对番茄植株具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死亡谷芽孢杆菌NBIF-001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其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离体组织试验研究其对黄瓜叶部灰霉病及贮藏期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IF-001对灰葡萄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离体试验结果表明NBIF-001对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对黄瓜叶片灰霉病和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85.91%和72.52%。  相似文献   

8.
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TB-12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番茄灰霉病拮抗菌Bacillus velezensis TB-12菌株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TB-1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该菌剂生产工艺条件的进一步确定及其防治应用的开展奠定相应的基础。结果表明:TB-12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乳糖2%,酪蛋白胨4%,MgSO_4·7H_2O 0.1%,KCl 0.05%;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装瓶量50 mL,初始pH 8,发酵时间60h,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1)。与采用基础发酵培养基相比,优化后TB-12菌株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增加了69.4%。盆栽试验表明,优化后TB-12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效果达到69.2%,治疗效果达到58.2%,分别提高了32.6%和19.5%。TB-1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从红提葡萄病果表面成功分离的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作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筛选得到8株不同种属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10.
葡萄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对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进行探索可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进而探索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较对照而言,生物源药剂(绿地康3号、苦参碱和棕榈精油)可以阻止葡萄叶片灰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大,其中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佳。所以,设施葡萄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中建议优先使用苦参碱。  相似文献   

11.
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 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 和XSHF7 等4 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和1∶4 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 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时对其他4 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 g·hm-2 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 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郭继平 《北方园艺》2011,(11):126-128
以感染霜霉病和健康的甘蓝叶片为试材,研究筛选了对甘蓝霜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结果表明:从健康的甘蓝幼苗中分离到18株内生细菌;用离体叶法进行测定,发现其中2株内生细菌对甘蓝霜霉病菌有拮抗作用,对其中一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AC8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其防效达61.4%;通过形态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菌株AC8属于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对蝴蝶兰灰霉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核糖体ITS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灰霉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分别与GenBank中报道的富克尔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同源性均达到99.8%,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蝴蝶兰灰霉病病原菌为富克尔核盘菌,无性态为灰葡萄孢菌。  相似文献   

14.
番茄灰霉病是塑料大棚番茄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 ,不仅危害番茄的花和叶片 ,还严重危害果实 ,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来 ,灰霉病已成为棚栽番茄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较难防治 ,危害严重。为探索棚栽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在基本了解了灰霉病危害番茄的规律后 ,我们结合实施千亩高效蔬菜项目的基础上 ,应用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 ,并经 3年(1999~ 2 0 0 1年 )推广应用 ,综合防治技术不断成熟。1 灰霉病的病源和发病规律灰霉病病源为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 )。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鉴定,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温室中疑似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番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到4株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明确了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相似文献   

16.
黄瓜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引起,是为害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黄瓜灰霉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及黄瓜抗病机制、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瓜抗灰霉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葡萄树液中内生菌的种类,对‘白罗莎里奥’葡萄伤流液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株普遍存在的有益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其进行鉴定,并针对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4种内生菌分别为粘红酵母菌、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平板抑菌试验显示,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葡萄果粒的病菌侵染试验表明,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均能使果粒失水速率降低、灰霉病病斑缩小,抗菌物质类黄酮、总酚以及SOD、CAT、POD、PPO活性升高,灰霉病抗病相关基因VvHSF和VvDR下调,VvPR17、VvDW、VvChi和VvWRKY上调,且上调程度与抗病能力呈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隐球菌、水拉恩式菌、变形斑沙雷菌对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葡萄灰霉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深绿木霉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测定了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和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效果测定结果表明,T2菌株对砖红镰刀菌和苹果链格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1.44%、85.51%。T2菌株发酵原液对苹果链格孢和砖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较强,抑制率均在80%以上,与生物源农药3%多抗霉素(6.67μg/m L)对3种苹果霉心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离体果实防效结果表明,T2菌株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后第5d其防效平均为78.59%。综上,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及其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