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香蕉属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巴西、厄瓜多尔、中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越°南等。我国香蕉重点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漳州香蕉历史悠久,以其质优味香色美而闻名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欧美国家。1995年漳州香蕉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开始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香蕉属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巴西、厄瓜多尔、中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越南等。我国香蕉重点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漳州香蕉历史悠久,以其质优味香色美而闻名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欧美国家。1995年漳州香蕉  相似文献   

3.
针对福建漳州热区香蕉枯萎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建议,旨在为漳州热区香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香蕉病害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香蕉生产上发生的74种香蕉病害的名称、病原(因)、寄主、危害部位、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危害性,其中侵染性病害60种,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等病原物135种;生理性病害14种,病因33种。  相似文献   

5.
漳州市香蕉低温害的灰色因素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漳州市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相关低温因子与当年香蕉减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因子间关联度最大的为每5日滑动中日最低气温<5.0℃的天数,该气象要素是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探讨了防御香蕉低温灾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蕉园害鼠组成、数量季节变动,鼠密度与环境的关系;探明了害鼠危害香蕉果实及蕉树球茎的主要时间,黄毛鼠密度与香蕉穗受害率的关系。提出控制香蕉受害的关键时间、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造成云霄县1999年香蕉低温灾害的相关气象因素和当年减产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要素间关联度最大的为每滑动5日中日最低温小于5.0℃的天数,说明此气象要素是造成香蕉霜冻灾害的最重要因素.探讨了防御低温灾害的措施,根据云霄县极端最低气温空间分布图,选择合理的种植区,增强防御低温的意识,以提高树体自身营养贮藏增强树体抵抗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喷灌法、熏烟法和套袋法等防御措施,使低温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全球香蕉生产格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香蕉生产的起源与分布香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即东南亚、马来西亚一带及中国。中国的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及西藏的东南部均发现有野生香蕉的分布。香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远在3000~4000多年前已被发现,在4000多年前希腊已有关于香蕉生产的文字记载。香蕉喜高温多湿的环境,故南北纬20°之间的无风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国家是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主产区为中南美洲和亚洲。全世界栽培香蕉的国家和地区达120多个,其中世界主要的香蕉生产国有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  相似文献   

9.
2016年1月底的极端低温天气对广西隆安香蕉种植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实地调查和检测,从香蕉植株结构及细胞结构等方面分析此次极端低温灾害天气下的香蕉受寒情况;同时进行香蕉幼苗低温模拟试验,分析此次寒害造成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香蕉防寒综合措施,为生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湿度环境香蕉苗低温胁迫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析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对低温的响应及对香蕉苗实际育苗生产提供抵御低温的技术支持,对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进行梯度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形态上,同一低温处理时高湿度(RH>90%)下香蕉苗受冷害程度明显弱于中湿度(60%~70%)下的香蕉苗;6oC低温高湿度下具有近90%的组织含水量,而中湿度下含水量仅为62.15%,严重失水导致萎蔫,在低温处理时高湿度下抗失水能力强于中湿度;低温胁迫下高湿度环境能减缓细胞膜渗漏率、丙二醛的增加,6℃低温导致中湿度下MDA高出高湿度下24.40%,表明高湿度下低温处理对细胞膜的伤害弱于中湿度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香蕉寒害及防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对温度极为敏感,抗寒性差,香蕉抗寒的研究和预测防御是我国香蕉生产长期存在的关键性难题.文章参考近30年的有关文献,对香蕉的寒害定义、寒害症状、寒害生理学、气象学、防寒栽培措施等进行综述,指出我国香蕉寒害研究存在关键概念混淆、实际生产尚不能应用外源物质提高香蕉抗寒能力、香蕉生产主要分布于种植的次适宜区、香蕉寒害后产供失衡、缺乏抗寒品种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香蕉寒害的研究、防寒栽培、灾后恢复生产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8年初极端低温胁迫对广西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启示,针对各地香蕉寒冻害危害情况调查标准不统一,对寒冻害造成损失的评估存在差异等问题,将香蕉寒冻害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综合灾损,最终完成了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其灾损评估标准的制定。对广西各地可能发生寒冻害的时间和概率进行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表明,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始发生1级、2级寒害的时间分别为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平均发生概率达到50%以上,并造成10%~20%的综合灾损;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期间还可能出现3至4级的严重冻害,综合灾损大于30%。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在热处理诱导香蕉耐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热处理诱导果实耐冷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0 μmol•L-1的活性氧合成酶NADPH氧化酶的专一性抑制剂二苯基碘(diphenylene iodonium, DPI)预处理香蕉果实,然后于52℃热水处理3 min,之后置于7℃低温贮藏,测定冷害指数、叶绿素光化学效率Fv/Fm、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 )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与单独热水处理香蕉果实相比,热处理前预先用DPI处理的香蕉果实具有较高的冷害指数和较低的Fv/Fm值;在冷藏前3 d减少了由热处理导致的H2O2含量和 产生速率的快速积累;降低了CAT和APX的活性;抑制了MaCAT和MaAPX基因的表达。【结论】DPI预处理减少了香蕉果实由于热处理而导致的活性氧的迅速积累,相应地也减弱了热处理诱导的耐冷效果,表现为冷害症状加剧。推测热水处理诱导的早期活性氧爆发为香蕉果实的耐冷诱导所必需,其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采后香蕉果实耐冷诱导的效果及其对活性氧代谢、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香蕉果皮用10 µmol•L-1 MeJA处理1 min,在20℃恒温培养1 d(取样作第0天),然后置于7℃下离体培养10 d,测定果皮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NADPH氧化酶以及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香蕉果皮相比,10 µmol•L-1 MeJA处理的冷害指数较低、细胞膜透性增加缓慢;MeJA处理诱导了果皮H2O2含量和 产生速率的提高,并维持了前4 d的高水平,而MeJA处理降低了CAT和APX的活性,并在前4 d维持了较低的水平;研究还发现,MeJA处理还诱导了NADPH氧化酶和Ca2+-ATPase活性的升高。【结论】MeJA诱导的活性氧猝发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诱导了香蕉果皮冷害和耐冷诱导,并可能与钙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析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对低温的响应及对香蕉苗实际育苗生产提供抵御低温的技术支持,对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进行梯度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形态上,同一低温处理时高湿度(RH>90%)下香蕉苗受冷害程度明显弱于中湿度(60%~70%)下的香蕉苗;6℃低温高湿度下具有近90%的组织含水量,而中湿度下含水量仅为62.15%,严重失水导致萎蔫,在低温处理时高湿度下抗失水能力强于中湿度;低温胁迫下高湿度环境能减缓细胞膜渗漏率、丙二醛的增加,6℃低温导致中湿度下MDA高出高湿度下24.40%,表明高湿度下低温处理对细胞膜的伤害弱于中湿度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早春我国香蕉寒害调查及寒害后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精细化风险,为新疆棉花种植业规避冷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51~2015年新疆66个农业气象站点逐日数据为基础,利用并分析MODLT1M中国1KM地表温度月合成产品2000~2016年每年9月LTN AVG数据资料,以日平均气温连续3 d≤20oC为棉花障碍型冷害判定指标。根据已有的冷害风险评估指标概念模型,计算冷害强度与频率分指标。通过将次冷害强度和次冷害频率升尺度为年冷害强度和冷害年频率构建综合冷害风险指标,将原本松散的冷害频率和强度关系突显出来,依据二者之间的稳定函数关系,确定冷害年频率等级来对应冷害年强度等级,划分冷害风险指标各临界阈值。以地理因子归一化加合趋势面+温度趋势面校正的方法,准确推算新疆棉花冷害风险指标。紧密结合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指标推算结果,评估新疆棉花冷害风险。【结果】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发生风险北疆高于南疆和东疆,北疆西部沿天山一带棉花种植区冷害风险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模型模拟冷害风险指标值与站点实测计算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散点图线性拟合R2为0.97,结果准确。【结论】研究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实现对新疆棉花障碍型冷害风险的客观评价,所构建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棉花,还可适用于其他作物冷害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