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三年生、二年生碱茅草地和盐渍化荒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影响水、盐运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剖面中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上述3类草地土壤水分分别在0.328-0.481、0.396-0.542和0.352-0.557cm^3/cm^3之间,水分随时间变化呈春、秋两季高,7-8月低,7月中旬为最低点。0-20cm土层温度、气温、蒸发量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水分、盐分动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碱茅属植物草地水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河西地区2年生、3年生、4年生碱茅属植物人工草地及撩荒地的水盐动态。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0~100cm)呈梯度形分布。上述四类草地分别分布在21.6%~44.2%、25.9%~44.0%、35.0~46.2%、35.5%~46.4%之间,在定期灌溉条件下,各草地20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在相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2)土壤表层(0~10cm)盐分含量较高,10cm以下盐分含量急剧下降。表层盐分含量以撩荒地最高,4年生、2年生及3年生碱茅草地分别次之,平均值依次为2.46%、1.21%、0.23%、0.18%。20cm以下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各草地均很小,不同草地的同一层及同一草地的不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各草地在5月与9月有两个返盐期,其它各月(6月、7月、8月)盐分变化较平稳。3)土壤盐分含量与地下植物量无显著相关性,地上植物量的增大,使得草地以蒸腾为主的土壤水分散失量也大幅度增大,这揭示了碱茅草地治盐作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放牧绵羊主要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状况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①当草层高度不低于6.0cm时,采食量和进食速度保持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草层高度的增加而分别减少和降低;每口采食量随草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6.0~9.0cm之间变化幅度不大;采食时间以9.0cm左右的草层高度时最短。②当单位面积内牧草的容积不足27000cm3/m2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随其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此值时,前二者基本保持不变,后者仍有较快的增加,但在27000~37000cm3/m2之间变化都不大;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其增加而降低;采食时间以37000cm3/m2时为最短。③当牧草容重干物质不足1.2mg/cm3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随其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超过此值时,采食量和进食速度基本不变,每口采食量干物质在1.2mg/cm3时处于最大值,以后随其增加而趋于稳定;采食时间基本上随容重的增加而缩短;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与容重的关系正好与每口采食量和容重的关系相反。④牧草地上生物量干物质低于37g/m2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此值时,前二者基本保持不变,后者则有  相似文献   

4.
对两例银黑狐雌性生殖器官形态的观察,卵巢呈两端大小一样的蚕豆形,长1.1-1.3cm,宽0.7-0.8cm,厚0.5-0.7cm。两侧输卵管全长3.0-4.0cm,有3-10个弯曲,输卵管有系膜固定。子宫角呈圆筒形,平均长度6.4cm,外壁直径0.4cm。子宫体亦为圆筒状,比子宫角粗,长1.4-1.5cm,直径0.5-0.6cm,平均体与两子宫角之间形成“丫”状,子宫角内未发现子宫阜。阴道呈扁圆筒  相似文献   

5.
种草改良江苏滨海盐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玉华  周春霖 《中国草地》1996,(3):26-29,41
为寻求江苏滨海盐土改良的最佳途径,1990 ̄1993年在竹港垦区进行了种草改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关性状种草比不种草有显著改善。种草第四年表层土(0 ̄5cm)盐分下降0.2%(绝对值,下同),土壤容量下降0.13 ̄0.25g/cm^3,孔隙率增加5 ̄8%,耕作层增厚5 ̄7cm,〉0.25mm团聚体增加10 ̄20%,有机质增加0.3%,全氮增加0.03%,微生物总数增加3 ̄14倍,生物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褪黑激素对门源牧场牛春季促绒生长及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用简易手术在供试的门源牦牛颈部皮下分别埋植含不同剂量的褪黑素药管,7周后梳绒,结果表明:2个试验组平均绒长厚度为11.14cm±0.64cm,10cm±1.18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cm±1.19cm,尽管存在着颈毛自然流失现象,但试验组件绒平均产量为0.79kg±0.08kg,0.91kg±0.16kg。  相似文献   

7.
柴洪生  李忠平 《草业科学》1995,12(5):46-47,54
1994年在科左后旗3个不同地区对饲草,饲料进行大面积应用增产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饲料玉米拌种区产草量比对照区提高15.07%~16.20%,株高比对照区增高4~5cm叶面积增加13.74%~18.70%,天然草场人工草地喷施区比对照区产草理提高7.43%~15.0%,株高比对照区增高3~19cm,叶面积增加9.97%~18.70%。  相似文献   

8.
1.人工育蛆。砌一个深70cm,宽70cm,长140cm的水泥池,池口边缘要向里伸出45cm,以防蛆虫爬出。池内放33~50cm厚的豆腐渣,再加入适量的淘米水或洗碗水,使豆腐渣保持半干半湿,然后用稻草或杂草盖好。6~7天后池内便生出大量蛆虫,即可喂鸡。然后在原池内再加一些鲜牛粪或人粪、菜叶、杂草等,继续育蛆养鸡。2.稻草育虫。将稻草切成长0.3~0.6cm,放入锅中煮软,捞出后埋入13~17cm深的土坑中,上面覆盖厚7cm的垃圾,再用泥抹光,培成镘头形的盖顶。每天在土堆上淋一些米汤。连续7~10…  相似文献   

9.
大针茅草原地上最高生物量与土壤贮水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半干旱草原大针茅群落最高地上生物量与土壤贮水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认为,6月中旬至8月初是土壤水分影响年度最高生物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6月底以前与7月初以后土壤水分对地上最高生物量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0~30cm和0~40cm土层内的水分对地上生物形成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锥板式粘度计和红细胞电泳仪对31头健康黄牛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全血粘度0.2cm=s·3.09±3.39mPa·s,0.5cm/s时3.66±3.29mPa·s,2cm/s时4.88±3.35mPa·s,5cm/s时5.38±3.17mPa·s,20cm/s时5.51±2.12mPa·s,50cm/s时4.84±2.30mPa,100cm/s时3.42±0.97mPa·s;全血比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将广西北海市涠洲岛黄牛和山羊的瘤胃液用胃管分别接种转移到广西大陆地区采食100%银合欢的合浦黄牛和山羊的瘤胃中,观察能否使其尿中排出的毒素 DHP 浓度下降或不再排出。结果表明,在接种后第3或第4日12头合浦黄牛尿中DHP 浓度分别由0.22%和0.21%下降至0,2头合浦山羊尿中 DHP 浓度分别由0.42%和0.52%下降至0。由此可见,我国广西涠洲岛黄牛和山羊瘤胃中都存在可使银合欢脱毒的 DHP—降解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13.
14.
海花  魏生柱  巴音孟克 《青海草业》2004,13(1):47-48,51
简述了德令哈市的草地利用、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松土保温剂信德瑞在改良排水性土壤如草炭土方面效果明显,每升土中加入1.5g的信德瑞,水分渗透速度明显快于未加信德瑞的对照,每100ml水渗透时间比对照少317,而且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多34.82g。信德瑞在壤土、砂土和蛭石中的渗透1保水效果不如在草炭土中明显。  相似文献   

16.
Foxp3特异性表达于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和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面,在诱导CD4+CD25+Treg发育、分化与功能发挥中起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调控Treg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机体稳态机体,在感染免疫、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oxp3分子结构、功能及其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11~2013年间,从山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等地的多个貂场疑似水貂出血性肺炎病貂的肺脏、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425株疑似绿脓杆菌。用绿脓杆菌的OprF和PEA基因的PCR引物对分离菌株的目的基因扩增,经核苷酸测序确定其均为绿脓杆菌序列。通过日本生研株式会社血清学分型系统进行分型:G型376株,占88.5%;B型34株,占8%;C型12株,占2.8%;E型3株,占0.7%。取其中6株细菌(G血清型3株,其他血清型各1株)进行详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6株菌均符合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并且从这6株中选4株细菌(每血清型各1株)腹腔接种小白鼠和气管内接种水貂,结果表明4株菌对其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施用鹅粪与化肥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苜蓿和黑麦草人工草地上施用鹅粪,与施和化肥比较,探讨不同种类肥料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苜蓿施用鹅用鹅粪与施化肥比较,能提高牧草产量25-35%左右,提高根系干物质量15-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
刘海泉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1,1(1):100-105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