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4.
为研究东方百合不同抗性品种接种百合灰霉菌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与百合灰霉病抗性的关系,以‘Sorbonne’‘Constanta’和‘Siberia’3个高抗(HR)品种和高感(HS)品种‘Francia’为试材,人工接种百合灰霉菌,分别测定侵染前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以及4种防御酶活性和植物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RE,C、Pro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接菌前下降,且高抗品种下降的幅度总体大于高感品种;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可溶性糖、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同时发现,测定接菌前和接菌后第3天MDA质量摩尔浓度和CAT活性可作为初步鉴定抗感品种的指标。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整个胁迫期共有3个主成分入选,从贡献率来看,各主成分间相差不大,说明这几种东方百合对百合灰霉菌的抗性并不是由单一生理指标决定,可能是各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弱光条件下东方百合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为我国北方地区东方百合切花的耐弱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东方百合品种‘Marcopolo’、‘Tiber’、‘Constanta’和‘Acapulco’为试验材料,在整个生长季对其进行不同遮光处理(正常光照、50%遮光、75%遮光),测定不同光强下各品种光合参数及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75%遮光条件下东方百合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降低,表观量子效率(AQY)下降,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比叶质量减小,叶面积增大,切花观赏品质有所下降;不同百合品种的耐弱光性不同,弱光下‘Marcopolo’的LCP、Rd较低,比叶质量较小,AQY变化幅度小,表现出较强的耐弱光性;相反地,‘Acapulco’则对弱光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东方百合索蚌离体培养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IBA)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索蚌的最适灭菌时间为8~10 min,最佳取材部位是鳞片的基部.东方百合索蚌的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十6-BA 2.0 +NAA 0.1,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 +NAA 0.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IBA 0.01,生根率97.8 %,平均每苗根数可达11条;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 草炭土:河沙=1: 1: 1,成活率达92 %.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J)对东方百合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J进行浸球和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叶面喷施处理,调查了百合株高、花期及鳞茎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测定了现蕾期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浸球处理使东方百合始花期提前;0.1和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植株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87.92 和87.67 cm;1.0 mg/L MJ现蕾期喷施处理使单株花期和群体花期分别延长2.09和3.25 d,鳞茎周径增大1.66 cm;花朵寿命和单株花朵数无显著变化;处理质量浓度以现蕾期喷施1.0 mg/L MJ为最佳。百合株高、单株花期和鳞茎周径与生长素(IAA)及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目前国内百合切花生产上常用的基质(V(泥炭)∶V(珍珠岩)=7∶3)为对照,以环保可再生的农林废弃物椰糠等为原料,筛选适合东方百合 ‘Sorbonne’ 切花生产的无土栽培基质,以期减少或完全替代泥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质3 (V(泥炭)∶V(蛭石)∶V(珍珠岩)∶V(麦秆)=5∶1∶2∶2)、基质4( V(泥炭)∶V(河砂)∶V(珍珠岩)∶V(玉米秆)=4∶1∶2∶3)和基质5( V(椰糠)∶V(蛭石)∶V(河砂)∶V(珍珠岩)=3∶2∶3∶2)的理化性质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以其栽培的切花,在株高、叶片数、花蕾大小、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切花的采后品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均优于对照,被认为是3种优良的百合切花无土栽培替代基质,其中基质3为最优。使用这3种替代基质用于百合切花生产,不仅可以在保证切花质量的同时减少泥炭用量,并可显著降低基质成本13%~47%。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度东方百合籽球冷藏后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活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生长期为4.0、4.5、5.0、5.5、6.0个月不同成熟度的东方百合籽球为材料,研究(2±0.5)℃下冷藏0、30、60、90、120、150、180 d籽球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成熟度高(生长期5.5、6.0个月)的籽球,其淀粉含量高,水分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合成能力强,此时籽球的休眠程度深,冷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低,能有效清除丙二醛(MDA)的累积,降低膜透性,营养消耗少.表明在培育东方百合小籽球时,其植株在田间的生长期需超过5.5个月,以保证籽球的成熟度,籽球在冷藏过程中的生理衰变慢,活性强,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东方百合三倍体杂种后代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方百合三、二倍体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进行了统计及相关的比较研究,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表明:均为二倍体植株,但各株系还出现了一些非整倍体细胞;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核型类型都属于Stebbins的3B核型,且都完全符合二倍体百合属核型特征,但各株系间出现了核型多样性,各类染色体组成、数量及其在核型中排序的位置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倍性东方百合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二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2×=24)与4个同源四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4×=48)为杂交亲本配制成8个杂交组合,并对杂交后代各株系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东方百合倍性杂交获得的种子可育性低;且各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东方百合Tiber多倍体诱导及其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法以0.02%的秋水仙素处理15h的诱变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13.3%。混培法以添加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5d效果最佳,变异率达到6.7%。对多倍体植株进行组织快繁,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mg//L+NAA0.1mg/L,增殖倍数达到1.5,生根培养基1/2MS+IAA0.2mg/L,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对东方百合二、四倍体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进行了统计及相关的比较研究,并对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百合二、四倍体杂交获得的种子可育性低,并有很大差异,获得的植株出现了二倍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农杆菌介导的百合ACO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索邦’(Liliumoriental‘Sorbonne’)无菌苗鳞茎、鳞片叶及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通过EHA105和GV3101两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介导,将ACO反义基因导入东方百合\"索邦\"。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预培养7 d,侵染30 min,EHA105菌液浓度OD=0.8,共培养5 d,可获得7.14%的转化率。经GUS、PCR、PCR-Southern及基于梯状胶回收的PCR法检测证明ACO反义基因已转入转化植株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9.
东方百合2n配子杂交后代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东方百合栽培种为材料,诱导2n配子,通过杂交受粉,采用胚培养成功培育出73株2n配子后代。在离体培养下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突变率50%. 结果突变后代不但出现四倍体而且出现一定数量的三倍体和不稳定的非整倍体。经过诱变产生的多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比较,多倍体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有些材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变,有些表现一定的熟生性。多倍体染色体数目2n=4x=48为四倍体,2n=3x=36为三倍体,二倍体为2n=2x=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