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复合固态发酵产品-酪酸菌发酵豆粕。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益生菌价值,产品初始含有6×105CFU/g的酪酸菌,且稳定性较好,一年后仍留存5×105CFU/g的酪酸菌。此外,该产品与豆粕原料相比,多种常规营养指标得到改善,具体表现为:粗蛋白质提升4.04%,酸溶蛋白质提升12.02%,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升9.69%,p H降低1.18,L-乳酸增加了2.92%,另外,该产品还可有效去除大分子抗原蛋白与不良寡糖等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菌酶融合制作高肽发酵豆粕的新工艺,经过新工艺制作出的高肽发酵豆粕,不仅可以去除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而且使豆粕中酸溶蛋白含量由2豫提高到了36.5%(是普通发酵豆粕酸溶蛋白含量的4倍)。经过动物实验,在保育料中可以用4%的发酵豆粕T替代3%的鱼粉,而不会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复合益生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观察发酵前后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 H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提高3~4个数量级,其中乳酸菌为1.78×10~9cfu/g,酵母菌为2.75×10~8cfu/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6.07%(P0.05),酸溶蛋白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3.87倍和5.23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豆粕蛋白质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分析了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对豆粕中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将经过蛋白酶处理的豆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同等酶活的不同蛋白酶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别。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最终选择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发酵方式,最终使得发酵豆粕乳酸含量达到2.76%,酸溶蛋白含量14.76%,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至25.3 mg/g。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益生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及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按照27.5%豆粕、50%酒糟粉、15%菜籽粕和7.5%血粉将饲料原料混合均匀,接种5%益生菌发酵液和35%水分,30℃密封发酵,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时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干物质回收率、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pH值。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饲料中粗蛋白(CP)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发酵第10天与发酵第15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第15天真蛋白率显著低于发酵第30分钟(P0.05);铵态氮(NH_3-N)含量和CP体外消化率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极显著增加(P0.01);与发酵第30分钟相比,各时间点干物质回收率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发酵第10天乳酸菌数量最高;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升高(P0.01);pH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持续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在此次发酵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6 d,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体外消化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处于较好水平,干物质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7个不同厂家发酵豆粕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粗蛋白质与小肽含量、KOH蛋白质溶解度、总酸与L-乳酸含量、抗原与寡糖降解情况、氨基酸含量等。结果表明:7个厂家发酵豆粕产品粗蛋白质含量为49.05%~50.94%,小肽含量为12.53%~17.18%,KOH蛋白质溶解度含量为66.02%~90.70%,总酸含量为3.1%以上,L-乳酸含量为2.5%~3.70%,抗原与寡糖去除情况和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厂家发酵豆粕产品理化指标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为不同厂家之间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与发酵菌种不同,建议相关厂家针对各自发酵工艺特点,结合影响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生产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7.
研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豆粕产L-乳酸,可在培养基内添加2.0%的糖蜜作为碳源,发酵培养64 h时L-乳酸的产量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其他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最终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产L-乳酸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接种量2%,料水比1:0.6,发酵温度42℃,初始p H值6。在最佳优化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发酵豆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L-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2.1 mg/g,比单因素试验中最高值(20.8 mg/g)提高54.33%,同时比正交试验最高值(30.0 mg/g)提高7%。研究确定了豆粕经植物乳杆菌固态发酵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显著提高了L-乳酸的产量,为进一步探讨L-乳酸的固态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形式及不同营养水平的几种断奶仔猪饲料原料的系酸力水平,结果表明:普通玉米与膨化玉米、直火工艺鱼粉与蒸汽鱼粉系酸力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豆粕蛋白水平越高,系酸力越高(P0.01),高蛋白乳清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低蛋白乳清粉(P0.01),高蛋白水平发酵豆粕(CP48.03%)系酸力低于普通豆粕(CP46.4%()P0.01),膨化大豆(CP39.13%)系酸力极显著低于其他形式豆粕系酸力(P0.01),血浆蛋白粉系酸力极显著高于鱼粉和乳清粉(P0.01),矿物质饲料原料有较高的系酸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究添加中草药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化学成分、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的影响。将苜蓿干草、玉米粉、豆浆渣、豆粕、预混料、食盐按照干物质(DM)36∶25.5∶21∶12∶5∶0.5的比例混合调制TMR,分为4组,分别加入2%无菌水、2%当归、2%黄芩、2%茯苓,室温条件下厌氧发酵,并于发酵7、14、28、56 d开封,测定化学成分、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发酵56 d后,所有组别的TMR发酵品质良好,具有较高的乳酸(LA)含量(7.31%DM~8.30%DM)、较低的p H(4.56~4.63)和氨态氮(NH3-N)含量(3.13%TN~3.75%TN)。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别的p H和好氧细菌(AB)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L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中草药能够显著降低TMR发酵56 d后的p H(P0.05),提高LA含量(P0.05)。其中,当归组发酵56 d后LA含量最高,p H和NH3-N含量最低。综上所述,添加中草药可以有效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改善TMR的发酵品质,其中以添加2%的当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乳酸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的配合发酵筛选出三种菌的最佳比例以达到最好的发酵豆粕制作效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按正交L_(16)(4~3)设计试验发酵豆粕,通过前期探索试验得出适宜的发酵参数为:温度28℃、水分35.3%、厌氧条件、时间2 d。通过测定发酵后豆粕的p H值、酸溶蛋白的量、蛋白酶酶活,从中选出最优组合及其最佳比例。发酵后结果表明,当3种菌的添加量为乳酸杆菌44×10~9U/kg、酵母菌80×10~9U/kg、枯草芽孢杆菌260×10~9U/kg时,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蛋白酶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优化,逐级递进法,对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以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其对发酵产物酸溶蛋白和总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固体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菌种比2:1(蜡样芽孢杆菌菌液:粪肠球菌菌液=2:1)、发酵初始含水量45%,发酵时间54 h、好氧与厌氧时间比2:1,在此发酵条件下酸溶蛋白达到14.95%、总有机酸2.47%、抗原蛋白降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别利用产α-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以及β-甘露聚糖酶的功能性嗜酸乳杆菌对豆粕进行协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液料比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12.3%、发酵时间78.9 h、发酵温度36.8℃、液料比0.9 L/kg。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5.13%,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66.91%,半纤维素含量下降了24.93%,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发酵前的11.62倍,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下降了91.68%,脲酶活性下降了95.67%,植酸含量下降了83.87%,发酵豆粕中的活菌数为1.37×1010 CFU/g。研究表明,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能够有效增加豆粕的营养成分,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豆粕的利用率,为发酵豆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7,(24):46-55
以酸性脱脂牛奶培养基为限制性培养基,结合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供试菌株种属;通过室温18℃下固体发酵豆粕试验,探索供试菌株降解大分子抗营养因子、提高酸溶蛋白相对含量的可行性,并以酸溶蛋白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玉米粉含量、硫酸铵含量、菌株接种量4个因素,优化固体发酵豆粕的条件。试验共获得133株初筛菌株,以其中透明圈直径2.00 cm的菌株SD47、SD48、SD56和SD62进行复筛,筛选出SD48菌株,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75.40 U/ml。SD48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D48菌株固体发酵豆粕30 d时,发酵豆粕色泽金黄,具有浓郁酸香味,无结块现象;发酵豆粕p H值降低,酸溶蛋白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高,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接近完全降解。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玉米粉含量10.0%、硫酸铵含量6.0%、菌株接种量8.0%、发酵时间30 d。与基础发酵条件下发酵30 d的结果相比,在最优条件下,酸溶蛋白相对含量提高了127.6%,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85.8%。SD48菌株耐受酸性环境,可在胞外产生蛋白酶,极大地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是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豆粕用菌株。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组,分别添加0、5%、10%、15%和10%(风干)的发酵豆粕。试验选用30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体质量在17 kg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头猪。预饲期5 d,正饲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方面第3组和第4组日增质量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其中第3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第1组(P0.05),腹泻率也最低,极显著低于第1组(P0.01),第4组和第5组的采食量均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血清激素指标方面第3组和第4组生长激素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中有害菌群及p H表现为在大肠杆菌上,第3组和第4组极显著低于第1组(P0.01),第3组和第4组粪中的沙门菌显著低于第1组和第5组(P0.05),在p H上,第4组显著低于第1组(P0.05)。综合各指标,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10%发酵豆粕效果最佳,湿的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要优于风干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17.
饲用酶与芽孢杆菌协同作用发酵豆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酸溶性蛋白(TCA-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饲用酶酶解、芽孢杆菌发酵、饲用酶加芽孢杆菌协同处理豆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处理的结果优于酶和菌单独作用的结果,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7、初始发酵温度40℃、加酶量0.05%(蛋白酶活力50 U/g)、接种量1%(0.5%1号菌+0.5%3号菌)、处理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过处理后,其酸溶性蛋白含量从2.74%增加到24.55%,乳酸含量从1.26%增加到4.70%,各种抗营养因子也大都得到降解。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分子量20 kD或以下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益生菌固态湿发酵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地衣芽孢杆菌(Bac-l)、凝结芽孢杆菌(Bac-c)、罗伊氏乳杆菌(Lac)、米曲霉(Asp)、酿酒酵母(Sac)、沼泽红假单胞菌(Pho) 6种益生菌,固态发酵48 h,以粗蛋白、酸溶蛋白、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为指标,从发酵豆粕营养指标、酶活性、抗营养因子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增加至31.55%(P<0.05);酿酒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豆粕后酸溶蛋白含量提升至12.98%(P<0.05);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有效降低pH(P<0.05),提高干物质回收率达到94%(P<0.05);发酵豆粕时,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酿酒酵母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酿酒酵母的植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优;米曲霉分解大分子蛋白质的能力最强,对3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降解率也最高,分别达到64.71%、78.94%和98.07%(P<0.05)。说明益生菌发酵可以改善豆粕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发酵豆粕是经过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生产的无抗原优质蛋白质,微生物将大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有效钝化抗营养因子活性,同时生成大量的益生菌、乳酸和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本文对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对粪中有害菌和pH的影响。该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组,分别添加0%、5%、10%、15%、10%(风干)的发酵豆粕。试验选用30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断奶仔猪,体重在17 kg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预饲期5 d,正饲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方面,试验2、3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2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也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4组的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粪中大肠杆菌试验2、3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2、3组粪中的沙门氏菌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4组(P0.05);p H方面,试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在断奶仔猪生产添加的日粮中以10%发酵豆粕效果最佳;湿的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要优于风干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