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由于寄主范围广和主动侵染的特点,昆虫病原真菌在侵染、致死靶标害虫的同时,对包括天敌昆虫在内的非靶标节肢动物等会产生潜在的致病或亚致死风险。本文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及对天敌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农药与天敌生物联合防治害虫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益天敌具有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的自然生态平衡功能.然而,当有害生物侵袭大面积爆发时,就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来对其进行有效防控.为减轻对有益天敌的影响,选用对非靶标生物低毒、同时可减少施用剂量的化学农药尤为重要.作为一种适用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化学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杀铃脲处理后也会使暴露其间的有益天敌的生存、生长、繁殖、寄生和捕食等行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膜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革翅目和脉翅目昆虫,以及蛛形纲节肢动物和昆虫病原线虫等有益天敌在暴露于杀铃脲后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杀铃脲在施用方式、剂量和时间,以及寄生或捕食对象等不同条件下对有益天敌的作用效应和安全性,从而为其在害虫综合治理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蛾是马铃薯上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该害虫目前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马铃薯块茎蛾的抗药性增强,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并不能对该虫进行长久有效的控制.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马铃薯块茎蛾的天敌种类、昆虫病原物、昆虫性信息素和植物...  相似文献   

5.
稻田中性昆虫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稻作区为试验基地 ,用吸虫器法采样 ,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与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整个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 ,稻田中性昆虫物种丰富度的比例 ,在早稻和晚稻分别为 1 6 .98%和 6 .82 % ;而其数量比例为 :早稻 73.6 1 %、晚稻 37.94 %。稻田中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发生与重建比水稻害虫亚群落发展快 ,前者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主要依赖于稻田中的中性昆虫重建其亚群落  相似文献   

6.
天敌昆虫控害作用机制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敌昆虫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防控害虫的重要因子。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安全、有效的害虫防控策略。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昆虫对害虫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天敌昆虫的控害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天敌昆虫的控害机制,包括天敌昆虫控害作用的化学通讯机制、寄生蜂对寄主免疫的调控和天敌昆虫的间接控害作用三方面,还介绍了定量评价天敌昆虫控害作用的三种方法:罩笼接虫法、稳定同位素法和分子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蔬菜害虫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还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应用、技术研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害虫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湖南省烟草害虫天敌昆虫资源,分析了烟草害虫天敌昆虫产品的研究现状及其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烟草害虫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B.t.杀虫剂是由苏云金杆菌发酵生产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能在细胞内形成菱形伴抱晶体的芽抱杆菌。其伴抱晶体是一种强毒性蛋白,在昆虫中肠碱性环境下释放出后,可使昆虫瘫痪致死。芽炮也能在虫体内萌发繁殖,从而加速昆虫死亡。B.t.杀虫剂具有化学农药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其治虫效果好,对害虫天敌和作物安全,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生态系统无不良影响等优点,是生物防治蔬菜害虫的首选杀虫剂。我县自1992年将B.t.应用于蔬菜害虫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效益。特别是应用干蔬菜地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棉铃虫等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1.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天敌对稻飞虱发生数量的控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水稻生长前期,天敌的作用使得不施药田的飞虱数量大多低于对照田。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天敌的抑制作用相对下降。但是,如果自然天敌得到长期大面积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会大大加强,在水稻中后期亦如此。自然天敌的长期大面积保护和利用,不仅可通过增加种库中天敌的种类和多样性,进而增强天敌群落重建和发展的能力,最终提高天敌群落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而且在水稻生长前期,对低密度下稻飞虱的捕食作用,能够推延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减轻其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绿色高效的花生田害虫灯光诱控技术,于2019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河口镇群建村进行试验,测定光源A(波长365 nm)和光源B(波长390 nm)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到的花生田地下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类群和数量,并分析不同光源和天气对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光源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共诱捕昆虫106 899头,其中地下害虫以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昆虫居多,分别为53 338头和22 993头;诱捕的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中分别以步甲科昆虫和水龟虫科昆虫居多,分别为1 495头和4 866头。光源A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光源B的诱捕量均差异不显著,但光源A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光源B;晴天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在阴天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但晴天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阴天的诱捕量。表明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对花生田害虫的诱捕效果好,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杀伤力小,可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防治花生田害虫。  相似文献   

13.
在蔬菜田对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菜心和芥蓝害虫的防治效果比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效果更好,能显著增加田间天敌密度,并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集成、应用大棚草莓天敌治虫、熊蜂授粉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草莓品质。在大棚草莓上,以常规管理作为对照,采用草莓害虫天敌和熊蜂授粉相结合的模式防治大棚草莓害虫、提高果实品质。研究表明,采用多种天敌联合防治技术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控制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其中对叶螨的防治效果达到74.29%;对粉虱的防治效果达到59.38%;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61.03%。熊蜂授粉技术与人工授粉对比,草莓形状、果色,平均单果重、果实维生素C含量、固形物含量以及固酸比都显著提高,畸形果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多种天敌防治技术对虫害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化学防治方式,降低了农药残留;熊蜂授粉技术显著提升了草莓品质、品相及单果重量。  相似文献   

15.
保护利用农田天敌的群落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作者在群落水平上,从5个方面探讨了保护利用农田天敌的理论基础。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天敌群落种库的多样性,进而加速天敌群落的迅速重建和发展,这对控制早期迁入害虫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多样性高的天敌群落能减轻害虫发生程度,推迟害虫发生高峰的出现。群落内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维持了天敌群落的稳定,增强了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群落多样性是影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害虫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一般仅体现短期内对目标害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而忽略了天敌在自然界数量增殖后对害虫种群数量的长期而持续的控制效果,以及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判断害虫生物防治计划是否获得成功,目前缺乏广泛认同的评价方法.本文对害虫生物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how arthropod pest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teract in complex agroecosystems is essential for pest management programmes. Theory predicts that prey sharing a predator, such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can indirectly reduce each other's density at equilibrium (apparent competition). From this premise, we (i) discuss the complexity of indirect interactions among pests in agroecosystems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enemy‐mediated indirect interactions other than apparent competition, (ii) outlin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ature of enemy‐mediated indirect interactions in the field and (iii) identify the way to manipulate enemy‐mediated interac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increase the link between community ecology theory and biological control to develop better agroecological methods of crop protection via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In conclusion, we identify (i) interventions to be chosen depending on agro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ii) several lines of research that will improve the potential for enemy‐mediated indirect interactions to be applied to biological control. © 201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黄秋葵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调控机制,为黄秋葵田害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目测法和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黄秋葵田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并对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田内共发现6目13科21种昆虫,害虫优势种分别为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两者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天敌优势种分别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其中蚜虫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6月。棉大卷叶螟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长,主要在7—9月。蚜虫与瓢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8593,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是蚜虫的优势性天敌。棉大卷叶螟与蜘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220、0.7175、0.6797,这三类天敌对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对其种群具有协同控制效果,是控制棉大卷叶螟的三种优势天敌。以上结果表明,天敌对害虫在时间生态位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在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这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