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磊  马学海 《种子世界》2021,(7):0051-0053
梨树在异花授粉树种后果实的品质比较好。梨园中异花授粉主要依赖蜜蜂、蝴蝶等昆虫自然授粉。但是这种授粉方式没办法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产量,而且遭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授粉会受到影响。,因此采用机械授粉已经刻不容缓,而不同机械授粉方式对于梨树挂果率及果实品质具有不同影响,以下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蜜蜂授粉具有更及时、更完全、更充分的特点,对提高坐果率、结实率效果突出.制种田采用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制种产量,不论是增加肥水,还是改进耕作栽培措施,都不能代替蜜蜂授粉的作用,蜜蜂授粉还能使这些增产措施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8月12日,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召开,观摩向日葵田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培训蜜蜂授粉技术与绿色防控技术,交流各示范点的示范工作开展情况,部署2015年示范工作。会议分析总结了当前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工作,明确了促进蜜蜂授粉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梨优势传粉昆虫,在对山西省平川区和近山区的梨树野生传粉昆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野生传粉昆虫的种类、数量及其访花行为。结果表明,2个调查样地访花昆虫共有4目15科22种。近山区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较平川区丰富。近山区优势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毛附黑条蜂、黄胸地蜂。3个蜂种均喜欢访问树干中上部花朵;中华蜜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36.9%、51.1%、12.0%;毛附黑条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46.5%、38.0%、15.5%;黄胸地蜂访问上部花、中部花、下部花的比例分别为41.2%、37.6%、21.2%。中华蜜蜂[(11.95±0.87)朵/min]和毛附黑条蜂[(12.52±2.16)朵/min]的传粉频率显著高于黄胸地蜂[(6.64±0.56)朵/min],中华蜜蜂是梨传粉的理想昆虫。研究可为明确山西省梨树野生传粉昆虫现状、建立野生传粉昆虫数据库及梨授粉用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授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研究了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粉、自然授粉和蜜蜂授粉3 种方式,小蜂箱蜂脾1 脾、2 脾、3 脾3 种蜂群的群势对网室杂交大豆进行授粉。统计分析大豆花期采集蜂数量、采集蜂出勤规律、不同节位的结荚率、父母本大豆产量性状,比较3 个处理方式的授粉效果。随着网室内蜜蜂脾数的增加,出勤采集蜜蜂数量也随之增加,蜜蜂访花最活跃的时间均集中在9:00—13:00。不论是自然授粉还是蜜蜂授粉,都表现为母本中上部节位的结荚率高于下部。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杂交大豆母本的单株结荚率、单株粒数、十株产量显著提高(P<0.01),百粒重有所减少。蜜蜂授粉方式优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方式,1 脾蜜蜂授粉区内单株荚数为49.4 个,单株粒数为96.1 个,百粒重为20.8 g,十株产量为196.6 g。蜜蜂授粉提高了母本的大豆结籽产量,小蜂箱1脾(即标准脾0.5脾)蜜蜂即可满足20 m2网室杂交大豆的授粉。  相似文献   

6.
中国蜜蜂授粉产生的价值达3042.21亿元,农户是授粉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了全面了解农户对蜜蜂和蜜蜂授粉价值的认真情况,对福建省的6个市194户农户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数据,对农户关于蜜蜂、蜜蜂授粉价值、租蜂授粉和蜜蜂保护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78.87%的农户认识到蜜蜂授粉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62.37%的农户将蜜蜂授粉看作是像化肥农药一样的必要农业投入,68.04%的农户认为政府应该开展蜜蜂资源保护工程并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只有16.49%的农户打算在农业生产中租蜂授粉并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蜜蜂授粉事业发展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结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扶持养蜂合作组织、统一租蜂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护利用蜜蜂授粉,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1月5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方案》(农办农[2013]75号)文件,决定2014年在部分地区率先启动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蜜蜂授粉酿蜜"月下老人"和人类"健康益友"的作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强化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协调配合,集中科技力量,加大扶持力度,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蜜蜂养殖和释放有基础的优势区域,选择适宜授粉作  相似文献   

8.
张东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124-129
为有效解决随枣树规模化种植出现的,枣树授粉过度依赖激素及病虫防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双重问题。通过建立示范区开展冬枣蜜蜂授粉与病虫绿色防控集成应用探索,集成了以保护蜜蜂、果品安全,提高蜜蜂授粉效率的配套技术。同时,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蜜蜂授粉有效半径及蜜蜂授粉对枣树坐果、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足框蜂群有效授粉半径为150 m。与常规赤霉素授粉相比,通过蜜蜂授粉畸形果率降低了57.14%;幼果纵茎、纵向周长、单果重量,分别增加2.25 mm、6.72 mm 和1.43 g。同时通过蜜蜂授粉可有效改善枣果品质、提高枣果商品率,较赤霉素授粉商品率提高7.1%,市场售价每kg增加1.5元。蜜蜂授粉可有效替代赤霉素授粉,保证枣树坐果,减少枣果畸形,提升枣果品质,增加果农收入。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分析发达国家所担忧的因环境恶化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野生授粉昆虫数量的减少,和人工饲养蜂群不明原因的消失,可能引发的未来蜜蜂授粉短缺现象是否将会发生在中国。收集整理1999—2013年近15年来中国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六大类,32种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增长了14.7%,增长较快的牧草、大田瓜果、木本水果恰恰也是对蜜蜂授粉依赖程度更高的作物,此外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作物种植集中度较高也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压力。蜜蜂授粉短缺现象虽尚未在中国发生,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议政府在未来通过增加人工饲养蜂群数量,建立商业化蜜蜂授粉体系和鼓励种植户适量养蜂的方式预防未来增加的蜜蜂授粉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对蜜蜂授粉的依赖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发达国家所担忧的因环境恶化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野生授粉昆虫数量的减少,和人工饲养蜂群不明原因的消失,可能引发的未来蜜蜂授粉短缺现象是否将会发生在中国。收集整理1999—2013年近15年来中国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六大类,32种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增长了14.7%,增长较快的牧草、大田瓜果、木本水果恰恰也是对蜜蜂授粉依赖程度更高的作物,此外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作物种植集中度较高也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压力。蜜蜂授粉短缺现象虽尚未在中国发生,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议政府在未来通过增加人工饲养蜂群数量,建立商业化蜜蜂授粉体系和鼓励种植户适量养蜂的方式预防未来增加的蜜蜂授粉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蜜蜂授粉在油菜生产中作用和经济重要性,采用蜜蜂授粉依赖度模型,从蜜蜂对油菜授粉服务价值、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需求量2个方面评价蜜蜂授粉在油菜生产中作用。结果表明,2018年蜜蜂对国内油菜的授粉服务价值约104.19亿元,相当于油菜年产值661.41亿元的15.75%。蜜蜂对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油菜生产的授粉价值均在10亿元以上。国内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的需求量较大,约需1637.65万群以上蜜蜂授粉,该数量已超国内目前蜂群总量908.84万群,其中,湖南省和四川省油菜生产对授粉蜂群的需求量最大,约占国内现有蜂群总量的1/3以上。由此可见,蜜蜂授粉是油菜生产重要的生产投入,应当逐步提高民众对蜜蜂授粉经济价值的认识,大力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梨园不同蜜蜂的传粉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梨树最佳授粉蜂种,对9 个蜜蜂品种(系)在‘砀山酥梨’园的传粉行为进行了比较。试验从出巢温度、首次携粉回巢温度、梨花粉的采集能力、所采花粉中梨花粉所占比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中华蜜蜂出巢温度8.2℃,显著低于西方蜜蜂,西方蜜蜂在9.2~10℃之间出巢飞行。‘喀阡黑环系’携粉回巢温度为11℃,在所有蜂种中最低;所有蜂种均可在11~13.9℃携粉回巢。‘喀阡黑环系’、卡尼鄂拉2 个蜂种1 h 花粉采集重量分别为7.3、8.1 g,且梨花粉采集重量及比例均高于其他蜂种。‘喀阡黑环 系’、卡尼鄂拉2个蜂种能够适应低温环境采集,且对梨花粉采集能力强,是梨树授粉的优良蜂种。  相似文献   

13.
蜜蜂授粉对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了研究不同蜂种授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茶树‘金茶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开展蜂媒授粉技术及增产提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蜂授粉组访花频率最高,意蜂授粉组柱头花粉数最高,地熊蜂授粉组单花访问时间最长。中蜂授粉能显著提升茶树的茶叶籽座果率与茶叶籽油茶多酚含量,但对茶叶籽的含油量影响不显著。意蜂授粉与地熊蜂授粉对座果率影响不显,但能显著提升茶叶籽的茶多酚含量与含油量,3个授粉组对茶叶籽油的主要成分并无显著影响。在实际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对应的蜂种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在江西省吉安市召开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项目实施5年来,已在全国15个省建立整建制推广示范基地11个,示范推广面积1 000多万亩,示范区综合经济效益增加50亿元左右。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农产品增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重要手段。据了解,今年蜜蜂授粉与病虫  相似文献   

15.
笔者着眼于中国实际,提出要提高蜜蜂授粉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注重蜜蜂资源的保护和推动蜜蜂授粉服务的市场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户对保护蜜蜂的意愿较高,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较低,66.83%的农户愿为保护蜜蜂资源支付一定的费用,44.56%的打算在农业生产中租用蜜蜂授粉。“当地是否有开展蜜蜂授粉推广或蜜蜂资源保护项目”显著影响农户保护蜜蜂资源和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相比而言,有蜜蜂保护工程地区农户蜜蜂资源保护支付意愿要比没有的农户增加19.05%,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要增加32.04%;蜜蜂资源的可获得性对促进农户租用蜜蜂授粉也具有正向作用,所在村有养蜂户的农户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要比没有的增加21.94%。此外,农户对蜜蜂及蜜蜂授粉的认知也对农户保护蜜蜂资源和租用蜜蜂授粉的意愿有正向作用。因此,应大力宣传蜜蜂授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开展蜜蜂授粉推广或蜜蜂资源保护项目,同时大力扶持养蜂业发展,提高养蜂在农村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16.
全球农作物蜜蜂授粉概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农作物授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本文主要从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蜜蜂授粉在全球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发达国家或地区蜜蜂授粉概括、世界农作物属性种植变化趋势和世界蜂群数量动态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全球农作物蜜蜂授粉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农作物蜜蜂授粉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学种养》2014,(5):4-4
近日,农业部召开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会,提出2014年要率先在大豆、油菜、苹果、番茄等10种作物上设立20个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关键技术,初步形成10种作物的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砀山酥梨’花柱可授性及蜜蜂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半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了‘砀山酥梨’花粉萌发特性和柱头可授性。通过对‘酥梨’的最适授粉时间以及7种授粉处理坐果率的研究,探讨其授粉特性。结果表明:开花后每天酥梨柱头活性最佳的时间是11时至15时,柱头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第4~5天;‘酥梨’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25℃,花粉管生长最有利的温度为22~25℃,在相同温度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7种授粉处理‘酥梨’的花朵坐果率中,没有昆虫授粉的‘酥梨’坐果率为0.48%和0.44%,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坐果率分别为2.83%和13.05%,‘酥梨’ב雪花梨’组蜜蜂授粉的坐果率为32.95%,新鲜花粉和商品花粉坐果率分别为70.2%和13.05%。由此可见,‘酥梨’是异花虫媒果树,蜜蜂可以在‘酥梨’柱头活性最高时进行授粉,从而提高‘酥梨’的坐果率,同时通过对‘酥梨’花器官生理活性和坐果习性的研究,为‘酥梨’的授粉和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疏花疏果是梨树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树体营养的浪费,克服梨树大小年现象,提高果实品质。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研究人员对"黄金"梨和"丰水"梨两个品种的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别采用石硫合剂、萘乙酸和乙烯利3种疏除剂进行喷布处理,探讨了其疏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两个品种的盛花期喷布1.004g/mL石硫合剂对梨树的疏除效果好,坐果率分别达到7.47%和13.26%。在盛花期喷布15mg/L萘乙酸  相似文献   

20.
<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因为蜜蜂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还不是为人类提供香甜的蜂蜜,而是在栽培作物采花酿蜜过程中,起了极为显著的增产作用。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果树的依赖程度达到90%。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万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小统计:一只蜜蜂一次飞行,就能给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