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糯玉5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的甜糯玉米自交系中2jp233为母本和自育的糯玉米自交系苏17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甜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糯玉米组合鉴定试验,同年秋季进行小区对比试验;2006年春季参加东阳玉米研究所糯玉米组合品比试验;2007年-2008年参加了浙江省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皆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2009年参加了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并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09004),并命名为浙糯玉5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以糯玉米自交系莫宜糯为母本、超甜糯双隐自交系WT1791作父本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育成甜糯玉米新品种桂甜糯611,在广西鲜食玉米区域试验春季和秋季平均鲜穗产量分别为774.6kg/667m2和731.9kg/667m2,分别较对照(桂糯519)增产4.5%和5.9%,于201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甜糯611果穗外观品质佳,结实性、色泽及柔嫩性好,皮薄渣少,糯且甜,口感风味好,适宜在广西各地及我国东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阳春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阳春种植的甜加糯鲜食玉米新品种。【方法】以粤彩糯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京 科糯928及粤白甜糯系列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京科糯928,粤白甜糯5号、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 糯7号、粤白甜糯8号、粤白甜糯9号 6个参试新品种在熟期、株型、抗性、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 种粤彩糯2号。其中,2019年春造6个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8.09%、30.26%、15.09、6.14%、18.12%,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粤白甜糯6号、粤白甜糯7号、粤白甜糯9号及京科糯928等品种的蒸煮品质总得分均显著高 于对照品种。【结论】6个参试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均表现出早熟、矮壮、多抗、高产、优质等特点,适合阳春市 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选育兼具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方法】对由甜糯双隐性(wxwxsh2sh2)玉米自交系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鉴定筛选出的较好的20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采用问比法进一步种植筛选,调查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并依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参试玉米组合中,综合评分〉90.0分的有14个,排名前10的组合是SW13〉SW07〉SW03〉SW20〉CK〉SW15〉SW11〉SW05〉SW06〉SW16,组合SW13、SW07、SW03、SW20综合评分高于CK。【结论】组合SW13、SW15、SW07、SW03和SW20生育期、苗期长势、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外观品质和品尝品质等综合评价优于其他组合,可进一步参加广西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新甜糯88是新昌县种子有限公司采用糯玉米与甜糯双隐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的甜加糯型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为产量突出,抗性好,果穗外观性状佳,品质优良,光泽好,甜糯籽粒比例 1∶3,属大穗高产型品种。栽培要点为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满足鲜食玉米生产对优质早熟甜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6年以自选糯质玉米自交系NF10作母本,以自选甜质玉米自交系NF11作父本进行优质、早熟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结果】2020年育成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桂甜糯987,该品种在2019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中,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62.5 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6.8%,增产点次100%;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94.0kg/hm~2,较对照(桂糯519)增产14.7%,增产点次100%;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 679.0kg/hm~2,较相邻对照增产15.8%,春秋两季参试14点全部较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结论】该品种2020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41号),具有果穗粗长、籽粒饱满、黄白粒、柔嫩、皮薄、脆甜、口感好、早熟、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广西及类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桂甜糯228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甜加糯玉米新品种,是以自选糯质自交系518MBC-13为母本、甜糯双隐(wxwxsh_2sh_2)自交系6珍BCW-2-1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优质的食用品质和优良的商品性质,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因其F2果穗糯与甜子粒比例为3∶1,兼顾了糯玉米和甜玉米的风味和南北消费者口味,是当前中国鲜食玉米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选育兼具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方法】对由甜糯双隐性(wxwxsh2sh2)玉米自交系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鉴定筛选出的较好的20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采用间比法进一步种植筛选,调查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并依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参试玉米组合中,综合评分>90.0分的有14个,排名前10的组合是SW13>SW07>SW03>SW20>CK>SW15>SW11>SW05>SW06>SW16,组合SW13、SW07、SW03、SW20综合评分高于CK。【结论】组合SW13、SW15、SW07、SW03和SW20生育期、苗期长势、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外观品质和品尝品质等综合评价优于其他组合,可进一步参加广西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高产、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闽甜683’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J-3’为父本配制的新组合。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0.9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5.67%;2016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692.7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65%;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抗或高抗玉米主要病害;品质总评分与对照‘粤甜16号’相当,水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粤甜16号’。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70002)。  相似文献   

10.
鲜食甜加糯玉米广彩甜糯7 号 的选育及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彩甜糯7号是以09N93为母本,TN5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鲜食甜加糯玉米品种,其后代鲜食果穗上具有25%超甜粒、75%糯粒。该品种2012—2013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4年参加广东省春季糯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广彩甜糯7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系统介绍了广彩甜糯7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覆膜栽培原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鲜食玉米生产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不同遗传背景甜糯双隐性玉米种质的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不同遗传背景甜糯双隐性玉米种质的鉴定效果,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与糯质基因(waxy)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phi022、phi027、phi061分别对常规甜、糯玉米杂交组配及甜、糯玉米染色体杂交手段获得的共354份材料进行了甜糯双隐基因型鉴定。【结果】标记引物phi022可作为常规甜、糯玉米杂交F_1在甜质背景下选育的84份材料和F_1在糯质背景下选育的186份材料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鉴定出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分别为19.05%和100.00%。标记引物phi061可作为甜、糯玉米染色体杂交手段获得的84份材料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鉴定出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为46.43%。【结论】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鉴定出的甜糯双隐性玉米纯合体的比例与理论值大致吻合,可作为苗期快速选择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的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材料遗传背景、标记引物特异性会影响SSR分子标记鉴定效果,可根据育种需要结合传统鉴定方法来提高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的选择效率和创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方法】以抚鲜5号为母本,云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3-1。2013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1 459.4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显著提高2.25%,定名为闽豆7号(闽审豆20180002)。【结果】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在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中,闽豆7号平均鲜荚产量9 625.50 kg·hm~(-2),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76%;2017年春进入福建省鲜食大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9 780.45kg·hm~(-2),比对照增产5.68%;2018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80002)。【结论】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7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鲜食大豆中熟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双隐(三隐)性基因在甜糯型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和糯玉米杂交——自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自交,选出甜糯三隐性自交系,在选育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自交系的基础上,通过杂交配组,产生甜(杂结合)糯(纯结合)玉米杂交种,用这类杂交种生产的果穗,有糯质籽粒,有甜质籽粒,甜糯相间随机排列,保留糯性,增强甜度,提高品质。解决了以往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在分析国内外鲜食甜糯型玉米育种现状基础上,结合我所多年甜糯双(三)隐性基因系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实践,浅析了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系的选育以及甜糯型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方法,希望为我国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供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的可靠依据,筛选出适宜山西省晋中市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而推动晋中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物候期、植株农艺性状、植株抗性、果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评价6个方面对参加山西省特用玉米联合体鲜食玉米品种测试的19个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白甜糯66产量最高,为21853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30.9%、26.1%;其次是白糯99,产量为19273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15.4%、11.3%;再次是晋甜糯2号,产量为17966 kg/hm2,比对照品种晋单(糯)41号、京科糯2000分别增产7.6%、3.7%;迪黑糯2134抗性表现优良,籽粒饱满,感官品质较高,其余各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品黑糯482果穗糯性高,皮薄无渣,品质评价评分较高.白甜糯66、白糯99、晋甜糯2号、迪黑糯2134、品黑糯482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市进行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建议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浙糯玉6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2007年以自选紫色糯玉米自交系SH23作母本,自选甜糯双隐自交系中2jp23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花色甜糯玉米杂交种,甜糯籽粒比例为1∶3。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作春、秋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6.
结合第十二届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在新乡县种植104个甜玉米品种、40个甜加糯玉米品种、3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产量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104个甜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万甜2015、绿色超人、GS93、陕科15FA、沪甜2号、BM800;40个甜加糯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万糯11、品甜糯9号、彩甜糯100、天贵糯932、s1606、中品甜糯;33个糯玉米品种产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HS1602、HS1601、HS1503、忻糯5号、晋糯18号、黔糯7262、万糯200;可为河南新乡地区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下一步选定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18号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糯18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2年以自选系N16JM6作母本、自选系N18JN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经2013年组合鉴定,2014,2015年品比试验,2016,2017年鲜食甜糯玉米直接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201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适宜在山西糯玉米种植区和同类型生态区种植,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西星红糯4号是以GN438-1-3为母本、华甜3189-22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糯型杂交种,具有口感好、品质优、出苗率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2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甜糯玉米品种种植。本文简述了该品种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浙甜8号为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的自交系DX-1为母本,W3D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白色超甜玉米杂交种。在浙江省甜糯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中鲜穗产量高,食用品质佳,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2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及生态相似区推广种植。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