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抗拿捕净除草剂材料冀谷19×SK492为供体亲本,以当地优良品种豫谷18为受体亲本,以回交转育为基本方法,利用喷拿捕净除草剂方法对回交后代进行目标性状选择,成功将抗拿捕净除草剂基因导入豫谷18中,培育出综合农艺状优良的抗拿捕净除草剂谷子新品种豫谷35,2018年7月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不同生态区新育成夏谷品种在鲁中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和生态适应性,于2017—2018年连续2个夏谷生长季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在系统分析田间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16个参试谷子品种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属于“优良”等级的品种有‘豫谷32’、‘济白米1号’和‘济糯米2号’;属于“良好”等级的品种有‘豫谷18’、‘济谷22’、‘济谷19’、‘济谷20’和‘济谷21’;属于“一般”等级的品种有‘中谷2号’、‘济谷17’、‘保谷23’、‘沧谷9号’、‘豫谷31’和‘冀谷39’;属于“较差”等级的品种有‘中谷7号’和‘冀谷42’。说明,‘豫谷32’、‘济白米1号’和‘济糯米2号’在鲁中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对于推动当地谷子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山东省丘陵旱薄地谷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鲁中地区谷子生产健康稳步发展,本课题组选取了近年来育成的10个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进行了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力图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豫谷18每667m2籽粒产量为332.68kg;豫谷32籽粒产量为349.01kg,在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品种豫谷18增产16.33kg,增产率达4.91%;冀谷39产量最低,为314.69kg,比对照减产17.99kg,减产率为5.41%。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豫谷32、济谷22表现较好,适宜在鲁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汝阳县陶营镇大北西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是具备灌溉条件的旱肥地,中等肥力,交通便利,土质为幼褐土土种,黏壤土质地,前茬为小麦,产量6 000kg/hm~2。1.2参试品种试验品种为省内外近年新审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共11个,其中张杂谷8号为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为豫谷16号、豫谷17号、豫谷19号、豫谷23号、豫谷24号、豫谷5415号、冀谷31号、晋谷51号、豫谷18号、衡谷10号。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谷15系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9号为母本,本院创新材料安99-2231为父本杂交,通过异地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为国家一级优质米,2008~2009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适应度最高,单位面积产米量第一。平均产量5288.85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5.98%,在生产示范中,最高产量5869.5kg/hm2,2009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春播或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田雯 《中国种业》2021,(1):110-111
豫谷28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抗除草剂拿扑净及咪唑乙烟酸的双抗品种,2018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谷子(2018)410199。该品种生长后期灌浆较快,抗倒性、抗病性较强,绿叶活秆成熟,熟相较好,适宜在河南、河北南部、山东夏谷及春谷区种植。对豫谷28号富硒谷子栽培的多个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朝谷 24 是由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抗除草剂新品种,以豫谷 18 为母本、冀谷 32×Y7 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经 7 个世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于 2022 年 1 月 4 日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抗嘧草硫醚除草剂、熟期适中、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特点,适宜年≥ 10℃活动积温 2700℃以上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等地区春播以及河北秦皇岛夏播种植。对朝谷 24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抗逆性、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介绍,为谷子新品种朝谷 24 的推广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做了6个品种谷子种子的形态比较和对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6个品种谷子种子形态均为卵圆籽实型,粒小,多为黄色,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品种的谷子种子表皮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冀谷42,中谷7,泰谷003,豫谷18的表皮微结构纹饰相似,但网脊存在区别;保谷008以及沧谷619的表皮微结构颗粒纹饰和突起相似,但颗粒状纹饰的排列均匀程度不同。结论:不同品种谷子种子表面微结构存在差异并可以作为谷子品种间差异鉴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挖掘适宜南疆地区复播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9-2020年以不同生态区的13个主推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产量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在78~109d,供试材料中6个品种生育期均≤88d(豫谷18,CK);有7个品种连续2年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产量稳定,相比CK显著增产。穗重、穗粒重、成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依次为穗重>穗粒重>穗数>生育期>株数>穗粗>穗长>株高,说明抗除草剂复播谷子品种的筛选应首先关注穗部性状,其次是生育期与株高。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豫谷32、赤谷K1、冀杂金苗、豫谷31和冀谷41等5个较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抗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0.
王淑君 《中国种业》2016,(11):58-58
<正>豫谷25(原区域试验代号为安08-4129)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1号为母本、冀谷1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利用动态育种技术[1],安阳、海南交替系选,经过3年4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夏谷新品种。2015年该品种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谷2015017,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夏谷区晚春播或夏播种植。1亲本选择及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明确氰氟草酯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的敏感性,为氰氟草酯在谷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田恶性杂草牛筋草和谷莠子对氰氟草酯分别为高度敏感(GR90 45.02g a.i./hm2)和一般敏感(GR90 124.13g a.i./hm2)。氰氟草酯对冀谷39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大于2,且为不敏感(GR10 284.05g a.i./hm2),对豫谷18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小于1,且为高度敏感(GR10 13.70g a.i./hm2)。冀谷39的抗药性指数为9.65。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氰氟草酯能有效防除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防效高,氰氟草酯在110g a.i./hm2剂量下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鲜重防效和株数防效均高于96%;氰氟草酯对谷莠子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10g a.i./hm2剂量对谷莠子的鲜重防效大于80%,对冀谷39的株高和鲜重没有影响。结果揭示了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对氰氟草酯有较强的耐药性,普通谷子品种豫谷18对氰氟草酯没有耐药性,合理使用氰氟草酯能够有效防除冀谷39田间的多种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谷子在山东省淄博市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不同生态区的 25 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 8 个农艺性状、6 个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华北夏谷区的 7 个品种在淄博市整体表现较好,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出谷率等方面优于大部分东北春谷区和西北春谷区的品种;产量方面,华北夏谷区的品种均高于对照,其中来自西北春谷区的张杂谷 16 号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 16.69%,来自东北春谷区的朝谷 58 排名第二,较对照增产 15.11%,来自华北夏谷区的冀谷 39 排名第三,较对照增产 12.10%。经综合评价,张杂谷 16 号、朝谷 58、冀谷 39、豫谷 35、中谷 2 号、冀谷 168、济谷 22、中谷 9 号均适宜在淄博市及与其相似的生态区进行推广种植,同时这些品种也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谷子新品种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在同一地区、相同耕作条件下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跨生态区引种应重点考虑生态区类型、品种的特异性,从而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器官中内生菌的多样性特征,初步明确内生菌群落结构与宿主品种及器官类型的相关性。以感谷瘟病品种沙湾谷子、冀谷22和抗谷瘟病品种小青谷、石榴子为材料,分别取植株的茎、叶片、叶鞘,通过基于16S rDNA 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内生菌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所用供试样本中,门水平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粘菌门、厚壁菌门次之。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感病品种(沙湾谷子、冀谷22)叶片内生菌丰富度较高;PCoA分析则表明,器官类型比品种对内生菌群落结构影响更大。物种组成分析表明,感病品种沙湾谷子及冀谷22含有与小青谷、石榴子(抗谷瘟病)差异较大的内生菌群,感谷瘟病品种(沙湾谷子、冀谷22)叶片都具有Entotheonellaeota;抗谷瘟病品种则在叶鞘中均具Hydrogenedentes。明确了感、抗谷瘟病品种谷子及各个品种的不同器官内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器官类型比品种对内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夏谷冀谷13号冀谷13号是河北省保定地区农科所以豫谷一号为母本,82409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夏谷新品种,1994年3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冀谷13号生育期85~88天,株高120~125厘米,幼苗叶片浓绿宽厚,叶鞘浅...  相似文献   

15.
谷子新品种冀谷35及其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雪岩 《中国种业》2016,(10):62-62
<正>冀谷3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抗拿捕净育种材料K359为母本、抗咪唑乙烟酸育种材料M4-1为父本,采用非转基因的远缘杂交方法育成的兼抗咪唑乙烟酸和拿捕净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是国内外第1个兼抗咪唑乙烟酸和拿捕净2种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2015年1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5002)。因其能通过化学间苗、化学除草实现简化栽培,又称懒谷4号。适宜山东、河南、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谷子新品种豫谷35在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豫谷35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虽然有明显差异,但豫谷35具有良好的年际间适应性和区域间适应性,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安全成熟,并且较各区组对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35适宜在全国各主要谷子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豫谷18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功能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产量形成关键期,豫谷18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谷氨酸脱氢酶(GDH) 活性均高于对照冀谷19。在几种酶的共同作用下,豫谷18维持和延长了叶片功能期,增强了光合作用及蛋白质合成等能力,为籽粒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谷1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保282"中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98.7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2010~2011年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23点次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1.29%~47.24%,增产点率为100%。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10347.5,公告号为CNA007841E。  相似文献   

19.
王淑君 《中国种业》2015,(11):69-69
<正>豫谷18原名安07-4585,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1号为母本、保282为父本经过安阳、海南两地动态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谷2012001,并定名为豫谷18。2012-2013年参加了国家谷子品种西北中晚熟组、东北春谷区组区域试验;2014年通过西北东北春谷区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谷2014009。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是理想的谷子品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谷子杂交育种工作以来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前,华北夏谷区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了“新农724-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鲁谷5号-日本60日、豫谷1号、冀谷6号、鲁谷2号、不5019”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该阶段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日本60日、60日还仓、米黄谷、小柳根”4个基础种质,遗传基础相当狭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4-2003年国家区试和河北省区试参试品种中70%以上含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100%,40%以上双亲均有日本60日血缘,严重的年份达75%,导致育成品种抗性脆弱,产量品质难以取得较大突破,使我国谷子育种工作长期处于爬坡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育种手段的单一化和人们对少数骨干亲本的集中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亲本材料的创新,并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探索一些先进使用的新型谷子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