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草原鼠类的生态作用与鼠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员,鼠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深浅、益害程度随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鼠类数量的消长而异,草原鼠害的防治应科学地控制害鼠数量,推广生物灭鼠,保护草原鼠类天敌,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组成的成员。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从草原生态观点来看,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之大小、影响之深浅、益害程度,随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异,随鼠类数量的消长而异。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凉山州在木里、盐源两县建立草原无鼠害示范区153 998公顷,安装鹰架338座。通过对害鼠天敌的保护与利用,鼠类天敌数量显著增加,害鼠数量明显降低,有力地保护了草原资源。  相似文献   

4.
2001年以来,凉山州在木里、盐源两县建立草原无鼠害示范区153998公顷,安装鹰架338座。通过对害鼠天敌的保护与利用,鼠类天敌数量显著增加,害鼠数量明显降低,有力地保护了草原资源。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交界处,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草原鼠害是甘南州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不仅直接导致草原退化,草场减产,还恶化草原生态系统,削弱自然控害因素,为鼠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老鼠属"四害"之一,鼠类也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一环。正常情况下,鼠类对草原适度的啃食和挖掘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但当鼠密度过高时就会与牛羊争食牧草。我国草原上普遍存在鼠害,草原鼠害的发生与草原退化、天敌减少有直接关系。草原鼠害呈持续偏重发生,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发展,也对农牧  相似文献   

8.
应用招鹰灭鼠实施生物防治@王俊梅¥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应用招鹰灭鼠实施生物防治王俊梅(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招鹰灭鼠是依据鼠类天敌———鹰类与鼠之间具有食物链关系,人为地为鹰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使之捕食害鼠,从而达到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和...  相似文献   

9.
鹰是草原鼠类的主要天敌,架设鹰架招鹰灭鼠不仅可有效控制鼠害蔓延,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积极意义。既保护草原植被和生态平衡,又避免化学药剂灭鼠所造成的草原污染,达到一举多赢的目的。通过2006年东乌珠穆沁旗鹰架招鹰防治草原鼠害试点对60杆鹰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点调查区鼠类有效洞口数量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达到了62.53%,并改善了植被盖度、产草量,使退化草原生态系统进入了恢复状态。  相似文献   

10.
掌握草原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开展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鼠害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研究主要害鼠生态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从而进行综合防治。害鼠数量消长经过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四个期。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的数量变动一般低谷期10年以上,上升期1~2年,高峰期1~2年,下降期1~2年。掌握鼠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预测公式,开展预测预报,在鼠数量上升期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把鼠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对退化草场采取多种措施如禁牧、围栏、封育等使草场恢复生产力,对未退化的草场制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过牧,不给鼠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天敌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把害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畜牧业》2014,(22):21-21
<正>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交界处,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草原鼠害是甘南州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不仅直接导致草原退化,草场减产,还恶化草原生态系统,削弱自然控害因素,为鼠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甘南州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减少牧民因灾损失"为目标,以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动力,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发动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草原鼠害重度危害省区之一,已确认有各种鼠类74种,主要造成危害的优势种害鼠有10余种,它们能适应多种环境,具有群居习性、高度的繁殖能力、种群数量波动大等特点。草原鼠害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与放牧家畜争食并消耗大量牧草,  相似文献   

13.
掌握草原害鼠数量变动规律开展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原鼠害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控制鼠害的主要途径是研究主要害鼠生态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从而进行综合防治。害鼠数量消长经过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四个期。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的数量变动一般低谷期10年以上.上升期1~2年,高峰期1~2年.下降期1~2年。掌握鼠的数量变动规律,建立预测公式,开展预测预报.在鼠数量上升期选用抗凝血杀鼠剂把鼠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对退化草场采取多种措施如禁牧、围栏、封育等使草场恢复生产力,对未退化的草场制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过牧,不给鼠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天敌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把害鼠密度长期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草原鼠类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鼠类既为草原生态系统之成员,则必为系统所需要,鼠之成害,非鼠存在之原状,乃人为所致,故除害之方法不可单纯诛杀,应究其成因,循其规律,察其关系,致力于恢复其无害时之生境条件,则鼠害自除,且一劳永逸。  相似文献   

15.
一、测报工作的意义和对象草原鼠虫害的预测预报是防治鼠虫的必要依据。只有及时、准确地测报害鼠、害虫的发生、蔓延、消长和危害,才能正确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经济有效地控制鼠虫数量,促成草原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  相似文献   

16.
不育剂减少草原害鼠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鼠害是引起和加剧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害鼠类的防治通常采用化学药物和器械等方法进行灭治,虽然当时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其残余的鼠类因有丰富的食物和居营条件而繁殖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草原鼠种重点分布区域实地抽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甘南草原54种鼠类分隶于28属、10亚科、7科2目,形成鼢鼠类、鼠兔类两大主要鼠类种群群落,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构成高原鼢鼠群落、高原鼠兔群落、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共存群落的3个草原鼠类群落。不同鼠类因为草原植被类型以及草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构成了鼠种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分异性,随着草原植物群落的演变,草原鼠种的类型随之联动响应,个体种群数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草原啮齿类动物区系由68种组成,占全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75.6%,其中,大多数种的种群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有一定的生态学价值;有18~26种的种群密度几乎经常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上,是不同草原类型的优势种害鼠。草原鼠害区划工作应遵循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的原则。以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地带性生物气候和地带性植被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5个区;以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带性草原类型,具有代表性鼠类分布型和优势种害鼠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13个草原鼠害亚区。  相似文献   

19.
草原草场中都存在着很多鼠类,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通常情况下,草原灭鼠的方法有化学灭鼠以及器械灭鼠。除此之外,还应该改进放牧制度,研制灭鼠药剂,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教育。本文将论述草原灭鼠方法及对策,对草原灭鼠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定边县草原的鼠虫分广布,数量多,危害大,给草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鼠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活动强烈地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调整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故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