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意义、趋势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系统分析我国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战略意义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详细论述了生态补偿的理论发展、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几点建议,即草原生态补偿要以科学的区域规划为基础,以准确的对象瞄准为依据,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逐步向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过度利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居民生活水平遭遇严重考验.鉴于此,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及保护项目投入日益增多,各层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管理、实践都极为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原理与补贴政策,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对当地草地资源及牧户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是极为必要与合理的,但仍然需要加大补偿力度.在制定相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措施时,应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对生态的影响,以保护和提高牧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保护补偿是协调草原生态与生产关系,平衡保护群体和受益群体的重要机制和制度安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草原生态保护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全面分析现行补偿制度存在的短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完善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框架体系,并提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强化生态监测及监管体系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草原保护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并保障优质产品高附加值实现、探索多元化补偿等一系列重点建设任务,为推进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效益补偿、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补偿、矿产开发生态效益补偿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国外及国内相关行业生态补偿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各地自发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建立国家草原生态补偿的具体建议,如草原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主体及对象、补偿内容、补偿区域及期限。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已经有所落实,而草原生态补偿尚未进行。基于草原为社会提供大量公益性产品、草原许多经济价值不允许变现、草原退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以及由于草原地区贫困引起社会不公等原因,提出要进行草原生态补偿的观点。其目的是支持和鼓励草原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此外,文中还对草原生态补偿的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补偿是解决草原超载放牧、草原沙化退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人与草原和谐、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生态环境稀缺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等出发,分析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探究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为了保障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的草原生态保护投入机制。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当中。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意义重大。提出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付费,公平、公正等原则。草原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包括对地方财政和农牧民生活、生产费用两方面的补偿。补偿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现金补偿,也可以是实物补偿,或者以其他方式补偿。主要从国家财政无偿扶持、补偿基金、受益者生态建设费用、发行国债、捐助、全民义务绿化费、生态税等7个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目的是在支持和鼓励草原牧区更多地承担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责任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富裕牧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草业科学》2015,32(6):1027-1032
草原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对此应予以补偿。当前我国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存在法律法规较为零散,规定简单,原则性及可操作性差,且以政策为主,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须从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建立、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甘肃省为贯彻执行国家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继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并制定了与此相关的诸多法规、政策文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等,这些举措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缺陷,须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