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专门设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次引入国家的视野。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的首次确立,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创新之举。但是这一制度的规定却比较笼统空洞,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欲通过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措施,如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完善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以及改良社会调查的调查程序等,以期更好地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养成是促使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淀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训练法、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法、"养正"与"禁于未发"结合法、奖惩法、启发诱导法、以美辅德法等。这些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方法,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关于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各学校及全街道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了走访调研,并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一、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家庭和司法两个维度对未成年人敬畏之心进行培养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家庭教育方面,树立及培养未成年人敬畏之心,加强父母对于未成年人法定义务和权利的了解,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司法途径上,进一步在法院的刑事案件审判中树立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底限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多使用缓刑,防止未成年人在监狱环境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构建法治社会、体现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不仅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宣传教育、观念认知、功能导向、精神激励、社会稳定这五大基本功能,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根据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下法制教育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形式、内容、组织投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从法治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上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禄丰县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夯基础、活载体、浓氛围,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积极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模式。尽管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大幅进步。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因此笔者通过对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促进未成年人的德育发展,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新风向。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养成教育的根本目标指向,以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对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程序的设计上。比较和分析这种差异,并从中汲取有益经验,有利于当今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更加有效地道德养成教育乃至整个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诉法针对未成年人罪犯一般主观恶性小,尚未形成反社会人格,且未成年人可塑性强,极易回归社会的特殊情况,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道德发展密切相关。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14—18岁的未成年人最关注的社会规范并不是法律,而是同伴的评价;其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之间并不一致;他们往往把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本身看作是个人决策,而不是道德选择。针对道德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应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以“持续性”和“阶段性”为标准进行分类;运用“恢复性司法”和“羞耻重建”理论,给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改过的机会,同时对现行监禁方式进行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权意识的提高,新型的人格利益彰显出了其获得民法保护的必要性,这些人格利益的进一步发展便生成了新型的人格权。未成年人精神性人格权,或者称之为"未成年人精神纯正权",是一项为未成年人享有的,旨在保护其纯洁人格品性和正派操行作风的人格权,它对于弥补对未成年人保护不足的法律缺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9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第三十五次作案"节目,湖北枣阳年仅15岁的留守儿童王晓航,从13岁到15岁两年半时间,作案35起。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个突出问题。本文试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的宗旨与我国对未成年人采取惩罚、教育、挽救的刑事政策相契合,实现了刑罚执行方式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转变。现实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诸多因素,导致矫正的实然效果与制度本身的应然预期存在差异。应从行刑社会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立职业化和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高社会参与度、创新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等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修正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帮教制度作为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的产物,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助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立法及具体实施上尚存着疏漏,专业化与体系化不强,不利于制度效果的发挥。检察机关在帮教制度构建中具有地位和职责优势,可针对不同涉罪青少年确定相应的帮教措施,建立系统化的帮教制度,以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加强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建 设变得日益重要。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 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建议, 以便可以更好的挽救未成年人,使他们拥有更加美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该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在乡镇已经基本建成,但新农民、新风尚还有所欠缺,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迅猛增长就是其突出表现。它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新农村的真正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栾娟 《现代农业科学》2008,(5):135-135,139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制度是民事主体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未成年人对外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限度,更是决定着未成年人能够藉此真正实现其意思自治,从而自由塑造其私人生活关系。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其法律行为虽然通常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作出,在例外情形下依然能独立实施相应的行为能力。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些例外规定并不完善,限制了未成年人参与法律交往的范围,影响其人格的自由发展。基于此,本文借鉴德国法出发,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实践状况就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的具体规范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向暹 《甘肃农业》2005,(10):151-15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受到了社会、学校、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称赞和拥护,充分说明这一决策是顺应时代要求、深得民心的,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培养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从法制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案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未成年犯罪多是一些并不十分严重的罪行,实践中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比较普遍,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笔者就对未成年人是否适合适用罚金刑以及如何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适当的刑罚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