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保护仅有的野生光叶蕨资源,探索光叶蕨孢子繁殖技术,采用混合基质、无菌水、消毒原生境土、未消毒原生境土4种基质,10℃、15℃、20℃、25℃4种温度,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水分等生态因子,试验观测光叶蕨原叶体出现时间、原叶体出现总数、幼孢子体出现时间、幼孢子体总数量。结果表明:光叶蕨孢子萌发对基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最适宜在未消毒的原生境土壤中萌发。其余3种培养基质中生长的原叶体数量极少,且萌发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酶类系统有关。光叶蕨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抑制孢子的萌发,其中在20℃条件下孢子萌发最快,可能是由于不同种类孢子的结构特征和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粗茎鳞毛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加强蕨类开发应用,采用开放培养基即土壤培养基(草炭土、针叶土、田园土、阔叶土、黄泥土)及传统培养基(MS、1/2MS、1/4MS)对粗茎鳞毛蕨孢子进行无菌萌发培养。结果表明:草炭土培养基的孢子最早萌发,仅需6 d就萌发,萌发率最高81.43%,培养12 d达到片状体阶段。添加蔗糖5 g·L-1的1/2MS培养基孢子15 d萌发率最高88.93%。该研究为实现粗茎鳞毛蕨规模化无菌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火焰卫矛因其秋季叶色变红、树形优美而成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园艺观赏植物。本文探究了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蔗糖浓度对火焰卫矛不定芽增殖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以获得火焰卫矛外植体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方式,观察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蔗糖浓度对火焰卫矛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并确定不同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培养基类型、6-苄基腺嘌呤(6-BA)及蔗糖浓度对火焰卫矛不定芽增殖影响显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KW+6-BA 4.0 mg·L~(-1)+吲哚丁酸(IBA)0.05 mg·L~(-1)+蔗糖30 g·L~(-1),繁殖系数为3.73;蔗糖浓度、IBA浓度及培养基类型对生根诱导有显著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Ⅰ为1/4 WPM+IBA2.0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Ⅱ为1/4 WPM+蔗糖10 g·L~(-1)+活性炭2.0 g·L~(-1),生根率可达98.89%。芽休眠小植株4℃处理3个月,芽休眠解除率为93.3%。【结论】火焰卫矛适宜培养于低无机盐培养基(DKW及WPM培养基);在增殖阶段宜加入高浓度蔗糖,而在生根阶段Ⅰ不宜加入蔗糖,阶段Ⅱ宜加入低浓度蔗糖。本研究获得了火焰卫矛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微型快繁技术,可为卫矛的近缘物种组织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蕨叶薰衣草"西班牙之眼"(Lavandula pinnata L.)无菌苗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6-BA、NAA、IBA的MS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其芽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蕨叶薰衣草"西班牙之眼"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3%蔗糖,萌发率为92%;诱导芽苗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1 mg/L,增殖系数为5.4;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生根率为94.5%。  相似文献   

5.
凤丫蕨组培快繁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丫蕨带孢子的叶片作为外殖体,用MS、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等等,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结果筛选到孢子萌发培养基为:1/2MS 活性炭3g/L 蔗糖20g/L 琼脂8g/L,GGB诱导培养基为:MS 6一BA0.5mg/L NAA0.1mg/L,GGB增殖及分化培养基为:MS 6一BA0.1mg/L 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相似文献   

6.
以红吉利粗肋草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蔗糖浓度对红吉利的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消毒60 s,再用0. 1%Hg Cl2消毒20 min效果最好,合格率达到63. 3%;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腋芽萌发率高达96. 7%,平均萌芽3. 8个;丛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0 mg·L~(-1)+NAA 0. 1 mg·L~(-1)+蔗糖20 g·L~(-1),增殖系数可达5. 1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 2 mg·L~(-1)+蔗糖20 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培养基成分对仁用杏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以仁用杏‘优一’为试材,以蔗糖、硼酸、二水合氯化钙、赤霉素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优一’花粉萌发的培养基成分及浓度。结果表明,4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优一’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则抑制,促进‘优一’花粉萌发较适宜的浓度分别为蔗糖15%,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2 g·L-1,赤霉素0.000 8 g·L-1;赤霉素对‘优一’花粉管伸长作用明显,其花粉管生长量、长度、节间生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4种成分L25(56)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琼脂0.1 g·L-1+蔗糖1 g·L-1+硼酸0.003 g·L-1+二水合氯化钙0.000 0 g·L-1+赤霉素0.000 6 g·L-1组合是‘优一’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优一’花粉在适宜萌发条件下,2~4 h是‘优一’花粉萌发的高峰期,蔗糖和硼酸是影响花粉萌发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二叉鹿角蕨商品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贵观赏植物二叉鹿角蕨(PlatyceriumbifurcatumC.Chr.)的批量生产,有两种途径:孢子繁殖法和组织培养法。孢子播种基质的种类对二叉鹿角蕨孢子萌发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孢子无菌播种,孢子萌发对培养基要求并不专一,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糖的含量对孢子萌发后原叶体生产及发育成幼孢子体均有一定影响。用二叉鹿角蕨幼孢子体的茎尖和叶片进行组织培养,同样能获得二叉鹿角蕨小苗。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银杏花粉萌发培养基,采用离体萌发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银杏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促进花粉萌发,过高质量浓度反而不同程度地抑制花粉萌发;在正交试验中,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对银杏花粉在培养基上离体萌发的影响表现极显著,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g·L-1、10 mg·L~(-1)、40 mg·L~(-1)。  相似文献   

10.
栓皮栎体胚的增殖、成熟和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栓皮栎实生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调查碳水化合物、渗透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影响,建立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培养基方案.叶片外植体在附加1.0 mg·L-1NAA和0.5mg·L-1BA的起始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前胚性团块.这些胚性团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6周,在附加1 mg·L-1BA、0.25 mg·L-1NA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将单个体胚转接到成熟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蔗糖浓度对栓皮栎体胚成熟以及后续的萌发有显著影响.成熟培养基中附加5%的蔗糖,体胚成熟率和萌发率分别达到63.5%和33.8%.虽然在成熟培养基中附加ABA有利于体胚成熟,但对体胚的进一步萌发没有促进作用.为了提高萌发率,成熟体胚在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萌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及进行预冷处理.成熟体胚4℃冷处理没有促进胚根和上胚轴的发育萌发.在附加0.5 mg·L-1BA和0.25 mg·L-1 IBA的1/2 MS萌发培养基上,体胚萌发率达到65.9%,再生植株转化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11.
陇南红提葡萄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提葡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的消毒时间对葡萄外植体萌发的影响,确定最佳消毒时间,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组培苗驯化移栽等过程的条件。结果表明:使用75%乙醇消毒60s,0.1%氯化汞消毒8min,可以达到最佳灭菌效果,最佳初代培养基为DKW培养基+蔗糖30g·L~(-1)+琼脂8g·L~(-1)+6-BA0.2mg·L~(-1)+IAA0.2mg·L~(-1),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DKW培养基+IBA0.5mg·L~(-1)+NAA0.5mg·L~(-1)。  相似文献   

12.
应用科赫氏法则测定了从兰屿肉桂炭疽病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的致病性,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兰屿肉桂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aotearoa B.WeirP.R.Johnst,可侵染8科11种供试寄主植物。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YG和CMA,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CMA。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明显,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产孢最佳碳氮源为果糖和蛋白胨,孢子萌发最佳碳氮源为肌醇和酵母浸膏。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p H值分别为25℃和7.0。光照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孢子萌发,高于98%时,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中加入6-BA 0.04 g·L-1和IAA 0.02 g·L-1,可以显著提高桫椤孢子萌发率和缩短萌发所需时间;原叶体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桫椤原叶体的增殖;原叶体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经4~5次转接后能分化出幼孢子体;桫椤孢子体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1/2 MS;桫椤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大叶相思花粉离体萌发适宜条件及活力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叶相思花粉离体萌发适宜条件以及花粉活力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的马大杂交新品种提供基础。【方法】采回花穗的次日10:00之后,使用毛笔刷法收集大叶相思花粉;通过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硼酸浓度处理后进行花粉离体萌发,筛选适宜大叶相思花粉离体萌发的条件;采用过氧化物酶法、I_2-KI法以及花粉管离体萌发法对大叶相思花粉进行活力测定,探讨大叶相思花粉有效的活力测定方法。【结果】大叶相思花粉在28℃下培养,其花粉平均萌发率为71.99%,花粉管平均长度为5.3 D(1 D=1倍的花粉粒长度),花粉管平均条数为6.2条,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的处理。当培养基中含有200 g·L~(-1)蔗糖时,大叶相思花粉萌发率为84.96%,其花粉管平均长度为5.8 D,花粉管平均条数为6.2条,显著高于含有其他蔗糖浓度的处理。在含有300 mg·L~(-1)硼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大叶相思花粉,其平均萌发率为75.32%,花粉管平均长度可达4.8 D,平均花粉管条数为5.4条,显著高于在其他硼酸浓度下的处理。大叶相思花粉在培养温度30℃、200 g·L~(-1)蔗糖、300 mg·L~(-1)硼酸的培养基中萌发率为98.26%,花粉管长度均可达到10倍复合花粉粒的长度,最多可萌发出10条花粉管,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3 h的大叶相思花粉,萌发率为65.74%;培养6 h时,其萌发率为90.55%;培养24 h后,其萌发率趋于稳定,达到最高值98.26%。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的花粉活力为99.67%,I_2-KI法检测的花粉活力为99.00%,花粉管离体培养法检测的花粉活力为98.15%,3种方法检测的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叶相思花粉在不同的离体培养处理下,其萌发情况均不相同且差异显著,最佳离体萌发条件为200 g·L~(-1)蔗糖+300 mg·L~(-1)硼酸,培养温度为30℃,萌发率为98.26%。过氧化物酶法、I_2-KI法以及花粉管离体培养法检测的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大叶相思的花粉收集、贮藏及活力测定等研究,以及开展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马大杂种相思新品种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刺龙牙的繁殖选优速度,进行规模化生产,以刺龙牙的幼嫩茎段、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刺龙牙幼嫩茎段、茎尖先用75%酒精浸泡15s,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灭菌效果最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GA30.5mg·L^-1+3%蔗糖+0.6%琼脂;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1.5mg·L^-1+IAA0.6mg·L^-1,增殖系数≥4;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1.5mg·L^-1+IAA0.6mg·L^-1+GA30.5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AA0.7mg·L^-1,生根率90%以上;最佳移栽基质为纯沙,成活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平榛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组分蔗糖、硼酸、硝酸钙不同浓度对平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蔗糖、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平榛花粉的离体萌发,超过该范围则会抑制花粉的萌发,筛选出较适宜平榛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15%+硼酸0.01%+硝酸钙0.015%。  相似文献   

17.
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与萌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 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 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影响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因素,筛选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以暴马丁香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方法,通过正交设计L_(16)(4~5)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及pH值4个因素对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暴马丁香花粉萌发影响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硼酸、氯化钙、蔗糖和pH值,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00~150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3.1%~26.6%;适宜的硼酸浓度为0.65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33.4%;适宜的氯化钙浓度为0.15 g/L,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7.5%;适宜的pH值为5,此时的发芽率平均为26.8%。暴马丁香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成分组合为蔗糖浓度150 g/L、硼酸浓度0.65 g/L、氯化钙浓度0.15 g/L、pH值5,在此培养基下花粉发芽率达到53.94%。  相似文献   

19.
以杏和杏梅的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不同浓度硼酸、不同培养时间对杏和杏梅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和杏梅最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0 g·L~(-1)+硼酸0.03 mg·L~(-1)+琼脂8 g·L~(-1);在25℃恒温下培养6 h,杏花粉的萌发率达到最高,发芽率为85%,而杏梅花粉的萌发率较低,发芽率为35%。  相似文献   

20.
白皮松种胚的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经低温层积处理和无预处理的白皮松种子离体胚以及带全胚乳和部分胚乳的胚进行培养试验 ,离体胚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有或无GA3的琼脂培养基或滤纸上 ;带全胚乳胚和部分胚乳胚培养在滤纸上。结果表明 ,无预处理种子的离体胚培养在滤纸或低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均不能萌发出胚根 ;当蔗糖浓度为 3 0 %时 ,2 0 %的胚可萌发出胚根 ;在 3 0 %~5 5 %范围内 ,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 ,胚根萌发率及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 ,萌发率可达 40 % ,发芽指数可达 6 5 %·d- 1 ;继续增加蔗糖浓度不能使其余 60 %的胚萌发。无预处理在滤纸上培养的带全胚乳胚 92 0 %可萌发 ,带 1 2或 2 3胚乳的胚 74 7%可萌发 ,带 1 3胚乳胚仅下胚轴伸长 ,胚根不萌发 ,去除内外种皮及胚乳包被的胚 (裸胚 )没有解除休眠 ,而下胚轴在任何培养基质上都能迅速伸长。低温层积处理 3 6d和GA3处理种子离体胚在低浓度蔗糖 (分别为 0 2 %与 0 4% )琼脂培养基上可萌发 ,低温层积胚在蔗糖浓度为 3 0 %时萌发率 90 % ,发芽指数为 2 6 3 %·d- 1 ,GA3处理胚在蔗糖浓度4 0 %~ 5 0 %时萌发率 60 % ,发芽指数为个 7 5 %·d- 1 。经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离体胚在 3 0 %蔗糖琼脂培养基上 70 %胚第 3天萌发出胚根 ,但同样处理的带全胚乳胚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