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2019年,按照新的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用于对农牧民的补贴部分,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继续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落实,称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安排奖励资金.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综合补贴政策、安排奖励资金.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综合补贴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黑水县生态安全,促进我县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补助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安排奖励资金。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实施好这项政策,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牢牢把握当前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切实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县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中采取的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做了进一步动员部署,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同时具备强大的碳汇功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较快增长等原因,草原"三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国务院在全国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于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践,以内蒙古典型草原镶黄旗牧户为研究对象,以草原生态保护为目标,调查研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的情况及农牧户对政策的响应,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提供经验指导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政策覆盖范围、实施侧重点、资金投入方式及实施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现阶段对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恢复草原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实现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66.49亿元,用于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以及通过绩效评价奖励,支持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财政部表示,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自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在8个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2年,政策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0.
正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高了补奖标准。本文主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1.
乐都县根据《海东地区2011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案》的要求,在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现就乐都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011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为期5年的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策设计,提高了补奖标准。本文主要对喀什地区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关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4年以来,该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对象(牧民)对该政策的反馈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建议。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牧户对该政策持支持态度,但牧户认为养畜标准、补贴金额、实施年限等方面应定期进行修订;部分牧民对生态环境逐渐恢复与该政策之间关系的认识仍不明确;该政策实施过程中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长效机制,适当调整草畜平衡标准,建立草原补贴奖励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国主要牧区省(区)全面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简称草原补奖政策)。四川省甘洛县是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项目县,作为具体落实此项工作的饲草饲料站,笔者有幸全程参与第一轮甘洛县落实草补政策的相关工作,现从甘洛县落实草补政策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草补政策落实与草原保护的建议,以期为下轮的草补奖励更好地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国家决定在乌兰察布市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政策,主要用于对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助和牧户生产性补助等。这是国家做出的又一保护草原生态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广大农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本文就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在乌兰察布市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疆畜牧业》2010,(12):58-58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决定"的精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积极推动新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2010年11月11-17日,自治区畜牧和财政两家组成考察组,对内蒙古和宁夏自治区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牧户调查访问数据,定量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牧户家庭的牲畜变化情况、牧户家庭的收支结构及其变化,并结合定性分析阐释了牧民对该政策的满意度及政策落实后对牧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感知,剖析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落实中的问题并提出五点对策:(1)强化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长效机制和递增机制;(2)加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生态监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3)加大对后续产业发展投入力度,推进草原畜牧业升级转型;(4)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奖机制的相关配套政策;(5)加紧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并加强草原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短讯     
1月12日,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