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酸含量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棕榈酸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货架期。为培育专门食用型高油酸花生品种,本研究以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为母本,高油酸材料DF12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对油酸含量稳定的高油酸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荚果外观品质,以及籽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了含油量为49.95%,油酸含量81.3%,蛋白含量为26.1%,总糖含量为6.01%以及荚果外观品质符合食用型花生要求的食用型高油酸花生新种质,这为高油酸食用花生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但是,高油酸花生和普通油酸花生并不能直观区分,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油酸含量。其中,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仪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造价高,而且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中小型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R2=0.999)和油酸含量(R2=0.802)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并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利用该仪器检验了30个花生品系是否为高油酸花生,鉴定结果均与其油酸含量化学值相一致,准确率为100%。该仪器的研制填补了快速、低价、便携式高油酸花生检测仪的空白,为促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评价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本研究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917进行了产量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主产区参加试验的8个品种中,花育917表现出稳产、高产、适应性好的优势。花育917油酸含量77.5%,油亚比13.5,符合高油酸花生标准。其株型为小匍匐型,连续开花结果,单株结果率高,适合精准的单粒稀播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油酸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和亚油酸是花生种仁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和比例是花生和花生油的重要品质指标,花生中的油酸含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普通花生相比,高油酸花生因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提高花生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即提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值) 是花生品质改良的重点,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育种途径改良花生脂肪酸成分及其含量,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着调控油酸含量的脂肪酸脱氢酶FAD2 基因的特点,高油酸花生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油酸含量的检测技术和高油酸花生育种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美两国高油酸花生育成的新品种以及对高油酸花生育种的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除高油酸自然突变体外,中国通过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已创制出新的高油酸花生突变体。从花生栽培种与不亲和野生种Arachis rigonii杂交后代中鉴定出FAD2G插入型新突变,不同于国内外已报道的FAD2B A插入型突变。中国迄今已育成14个高油酸花生品种,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区试。中国高油酸花生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综合抗性水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高油酸花生品种区试和扩繁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高油酸花生相关标准须尽快制定,以加速高油酸花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油酸花生种植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之一,实现花生种植加工的高油酸化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和深化农 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方向。本文概述了高油酸花生的特点,简要回顾了高油酸花生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对高 油酸花生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对高油酸花生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 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油酸花生由于突出的营养价值和较长的货架期,因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青睐。目前,新疆高油酸花生种植处于起步阶段,为更好地发掘高油酸花生在新疆的发展潜力,以北疆主栽高油酸花生品种鲁花19号为对照,与引进的4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花育917和冀花11号均表现出高产优质的特性。本研究为今后北疆地区高油酸花生引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花生学报》2021,50(3)
高油酸花生是花生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其在13个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籽仁品质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琼花1号籽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77%、27.59%、80.04%和3.84%,油酸/亚油酸平均为22.58。籽仁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2.1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2.50%)。花生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生四烯酸和山嵛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品质的形成受土壤成分影响不相同,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及施肥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花生野生种尤其是不亲和野生种,具有高产、抗逆等优异基因,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利用。为选育高油酸抗逆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品种花育963为母本、不亲和野生花生作父本杂交,采用原位胚拯救技术直接收获花生不亲和种间杂种F_1。利用MITE转座子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萁中有35粒样品同时具有双亲条带,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44.3%。近红外分析表明,真杂种油酸含量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为杂种真实性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11.
花生AhFAD2-1由位于不同基因组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AhFAD2-1A和AhFAD2-1B共同编码,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引起酶结构、酶活性或表达调控的变化,共同导致高油酸性状的产生。本研究通过对13个不同花生品种(系)的AhFAD2-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查找点突变或插入位点,寻找与高油酸性状关联的基因位点。结果表明:E11、花育30、鲁花12、豫花15、河北高油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相应的O/L值为1.01~1.40;鲁花14、花育17、花育19、花育23、E12S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中E12S较特殊O/L值为9.05,其他品种O/L值为1.54~1.97;E16、E18和花育32号的基因型是ol_1ol_1ol_2ol_2,其相应O/L值为12.3~41.85。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油酸性状的分子鉴定以及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花生区组间杂交新品种花育3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育3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分子育种组利用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国内外首个大粒型的花生属区组间杂种品种。在山东省两年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41.65kg/666.6m^2,籽仁产量248.97kg/666.6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16%和9.26%。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1.05kg/666.6m^2,籽仁产量243.68kg/666.6m^2,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7.19%和11.78%。2009年3月23日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湘农小花生”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农小花生”是湖南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以湘花生1号为母本,湘潭小籽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选育的珍珠豆型小花生。其突出优点:一是保持了地方小籽品种的优异食味品质,增产显著,湖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717.6kg/hm^2,比对照祁阳小籽增产12.5%;二是油酸与亚油酸比值(1.36)高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设定的出口型品种育种目标(1.30),货架寿命长,商品性好;三是早熟,种子休眠性强,综合抗性好,耐酸、耐瘠性均强,高抗叶斑病,中抗锈病、焦斑病,白绢病、立枯病轻。2009年4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  相似文献   

15.
日花1号是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做母本,花选1号(花育16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005~2006年山东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单产荚果4881kg/hm^2、籽仁3570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0%和4.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荚果4719kg/hm^2、籽仁3382.5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1%和2.9%。该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鲁西地区夏直播花生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适合鲁西地区的夏直播起垄覆膜栽培花生品种,对近几年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4个花生品种进行了筛选与展示。综合参试品种的表现,筛选出了大花生品种山花11号、花育25号、山花17号、花育33号、青花7号,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山花12号、花育34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8个品种,作为本区域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育成的19个高油酸材料、2个对照品种和5个高油酸参照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考种、室内考种、品质测定和休眠性检测来进行高油酸材料的评价。结果表明,19个高油酸材料中除H6外,油酸含量均在78%以上,油亚比值大于20;与高油酸参考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筛选的高油酸材料主茎高和侧枝长有所降低,分枝数和饱果数有了一定提高。产量比较筛选出4个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的材料,1个大花生材料H4,与鲁花11号产量相当;3个小花生材料H12、H15、H17,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44%、14.50%、8.78%。  相似文献   

18.
外源钙对盐碱土壤花生荚果生长及籽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外源钙对盐碱地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以花育25号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施用外源钙肥CaO对盐碱土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籽仁品质及产量的变化。CaO用量设置0kg/hm^2(Dck)、52.2kg/hm^2(DCa1)、104.55kg/hm^2(DCa2)、156.6kg/hm^2(DCa3)4个水平,并以非盐碱土空白为对照(Lck)。结果表明:盐碱土对花生荚果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DCa1、DCa2、DCa3处理均可促进盐碱土花生荚果与籽仁的生长发育,使籽仁膨大时间提前,其中以DCa3处理提高荚果干重、体积和籽仁干重的幅度最大,分别提高24.1%、15.5%和20.36%。施用外源钙降低了盐碱土花生籽仁蛋白质与亚油酸含量,提高了籽仁可溶性糖、脂肪、油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O/L)比值。此外,外源钙的施用提高了盐碱土花生百果重、百仁重与出仁率从而提高了产量,以DCa3处理产量的增幅最大,达到43%。  相似文献   

19.
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O/L花生品种8130为材料对其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中,含有8种主要的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酸含量逐渐增多,其它脂肪酸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脂肪酸总量在籽仁发育前期增加迅速,然后缓慢增长,到籽仁成熟期又迅速增加,在收获期达到峰值,油酸亚油酸比值(O/L),随籽仁发育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