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物需肥三大要素是氮、磷、钾,多数作物都是需氮多,需磷、钾少,而块茎作物恰恰相反,钾肥施用量往往大于氮、磷而位居第一。要想获得块茎类作物丰产,重施、巧施钾肥是关键,尤其是当土壤中钾素肥料处于瓶颈缺乏状态时,增施钾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钾肥用量对长绒棉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疆长绒棉高产区,不同钾肥处理下长绒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60~110 d内,在这50 d左右时间内吸收钾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均呈一单峰曲线,钾素吸收速率在出苗后80~85 d达到速率最大值;氮素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钾和磷素吸收速率;与氮、钾不同的是,磷吸收峰相对平缓,施用钾肥对磷素吸收速率没有明显影响。吐絮期棉铃中的钾、氮、磷素随施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施钾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氮素分配总体规律和钾素分配一致,施用钾肥对长绒棉磷素各器官的分配影响不大。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皮棉产量,明显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钾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从土壤中移走的钾量逐渐增加,土壤中钾素不断耗竭,也陆续出现一些缺钾和严重缺钾的土壤,缺钾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施用钾肥已成为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农民收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对玉米品种丹玉402在施入相同底肥量的基础上,追施不同量的钾肥后的产量和抗性表现,摸索出在辽东南地区的最佳钾肥追施量,从而更好地指导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4.
前言钾是作物所需的3大营养元素之一,近30年来,由于种植制度的改善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高产良种推广和应用,特别以70年代以后,杂交稻的推广和化学氮、磷肥的用量剧增,再加上有机肥料用量减少,造成土壤钾素大量消耗和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缺钾症状大面积发生,病虫危害加重,增施钾肥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减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我国钾矿资源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开展农田钾素亏损和有机无机钾肥施用效果研究,对于缓解钾素的缺乏和提高钾肥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几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施用氮、磷、钾肥对食葵产量的影响,以及食葵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利用效率,进行两年的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对食葵均有增产效果,其中钾肥增产最高,其次是氮肥,磷肥增产最少,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11.26%、8.45%、7.24%,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49、5.10、4.49kg/kg,施用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19.65%、9.40%、35.22%,生产100kg食葵子实需要吸收氮、磷、钾肥分别为5.04、1.89、10.05kg。在种植食葵时要重施钾肥,提高氮肥用量,适量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生产中,由于产量的不断提高,施肥中普遍存在重氮、磷现象,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症不同程度地发生,从而影响对棉花的产量与品质。科学施肥是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大量元素,同时还需要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因此,在棉花高产栽培中,抓好氮、磷、钾施用的同时,还应重视锌、硼、锰等微肥施用,以满足棉花生长对微量元素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滇南地区冬播亚麻氮、磷、钾合理施用技术,采用“3414”试验方案,在云南省勐海县进行田间试验,对冬播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原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有效改善纤维用亚麻的株高、工艺长度、茎粗、每蒴果种子粒数、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显著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3种肥料对亚麻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提升效应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低;根据氮、磷、钾施用量与原茎产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典型模型分析,在勐海县试点地区冬季栽培亚麻原茎最佳产量为7605 kg/hm2,相应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纯氮272.86 kg/hm2、五氧化二磷77.48 kg/hm2、氧化钾128.67 kg/hm2,平衡施肥的养分配比为1.00:0.28:0.47。  相似文献   

8.
通过假设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利用率所对应的施肥量、进行氮、磷、钾没配比肥铲试验,根据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确定水稻最适氮、磷、钾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9.
氮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生产中氮钾肥投入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氮肥肥效及作物的产量潜力。为了探明不同施氮量下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7年及2017—2018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采用氮钾两因素完全试验设计,设氮0、90、180、270 kg N hm-2和钾0、60、120、180 kg K2O hm-2各4个水平。在油菜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地上部氮钾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钾供应不足时(K0和K60),冬油菜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为113.7%,而在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K120和K180),施用氮肥的平均增产率高达172.9%;与K0处理相比, K120处理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6.6%,继续增施钾肥对不同施氮量下冬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无显著影响;达到区域平均产量时,钾供应充足较低钾(K60)投入平均降低33.9%的氮肥用量。综上所述,氮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冬油菜实际生产中除了重视氮肥施用外,应增加钾肥投入,通过优化氮钾肥配施比例可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实现冬油菜高产和养分高效。  相似文献   

10.
红麻是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为目的的一年生作物.植株高大,生育期长,需肥量较多,尤其对钾肥的需要量比其他作物多。据测定:每生产500公斤粗麻皮,约需施氮15公斤,纯磷5公斤,纯钾25公斤,氮:磷:钾=3:1:5。钾肥能促进红麻纤维发育,提高纤维产量,改进品质.据我们试验,在相同条件下每亩增施15公斤氯化钾,可增产76.9%。增产的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红泥田是我站江桥低改点一种主要土壤类型,速效钾含量45~87ppm,按全国化肥网制定的钾素丰缺指标属低中水平。在生产中,大多数农户只注重氮、磷肥的施用,从而出现了氮、磷、钾比例失调,粮食产量继续上升受到阻碍。通过氮、磷、钾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显示了钾肥的明显效果。为了探讨黄红泥田最佳经济施钾量,设计了在氮、磷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施用不同数量钾肥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与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用氮、磷、钾肥能最大限度提高黄瓜产量和纯收益;其中增产率和增收率最高的处理为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施氮、磷、钾肥的处理,增产率达到73.75%,增收率达到65.65%.氮、磷、钾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氮>磷>钾.因此,为提高黄瓜产量及效益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施肥,改变农民重氮肥、轻磷、钾肥的施肥习惯,从而提高农民种植黄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甜菜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施用氮、磷、钾肥用量及其比例对黑龙江省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甜菜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以120kg/hm2N、90kg/hm2P2O5、90kg/hm2K2O获得甜菜最高产量和最高产糖量,对甜菜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用比例为:西部地区1∶0.60∶0.44,中部地区1∶0.41∶0.19,东部地区1∶0.51∶0.48。  相似文献   

14.
<正>沼肥是沼液和沼渣的统称,是一种优质有机肥,不仅营养全面、肥效高,而且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作用。试验证明,农田施用沼肥比一般农家有机肥作物增产10%左右,所以值得推广。1.农田施用沼肥作物能增产1沼肥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以及氧、氢、钙、镁、锌、铜、铁等多种元素。氮磷钾三要素对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对新疆棉花产业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战略意义。近年来,为不断追求棉花产量的提高,棉田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随之不断增加,但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亏缺现象。为了解和验证微量元素肥料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一三四团2008年在棉花上进行了硼、锌、锰三种微量元素肥料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钾是作物所需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长期的重氮、轻磷、少钾,甚至不施钾肥的施肥习惯,已经导致农作土壤缺钾,出现土壤养分不平衡的现象。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地方。随着优良高产品种的采用,作物产量的提高又带走土壤大量有效钾。使土壤钾素枯竭、植物营养失衡,严重制约着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贵州省,除烤烟外,其它作物施钾很少,钾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相当一部分农户中还一无所知。为此,在施钾新区探讨了作物施用钾肥,为作物平衡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使用氮、磷肥比较重视,而对使用钾肥不够重视,在不少地区出现了作物缺钾症状,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钾肥对茄子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遂平县黄褐土区域氮、磷、钾三要素丰缺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提出了适合本地的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摘要:  相似文献   

20.
河套黄灌区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内蒙古河套黄灌区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法,对油用向日葵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施用氮、磷、钾均对油用向日葵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用三元二次多项式进行模拟表达。最高理论产量可达307.2 kg/667 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1.38∶1.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