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根瘤菌共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对低温胁迫下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的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相对电导率(-6℃,4~6 h)显著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P < 0.05),且其MDA含量低于不接种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的SOD比活力、CAT活性、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不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具有更强的膜稳定性、活性氧防御以及渗透调节能力,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种植中普遍遭受低温和干旱胁迫,是亟需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选择8个代表性的紫花苜蓿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低温和土壤干旱环境,通过测定株高、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形态生理指标,来研究低温干旱复合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温干旱处理后各品种紫花苜蓿的形态指标如株高、叶长、叶宽等以及叶绿素含量、氮含量、POD、CAT等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这三个指标是评价苜蓿抗低温干旱复合胁迫的重要参数。基于隶属函数值综合指数对紫花苜蓿品种在低温干旱环境下的抗逆性进行评价,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东苜2号’及‘北极熊’。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晰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对混合盐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选用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盐和碱胁迫为变量,通过测定根苗比,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抗盐和碱能力。【结果】1)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相对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根苗比、MDA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相比CK分别提高了20.00%、20.21%、28.76%、2.35%、29.31%和30.00%;叶绿素a/b和过氧化物酶(POD)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特点。2)随着碱浓度的增加,中苜一号MDA含量、Pro、SOD、POD和APX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较CK分别提高了31.70%、48.29%、10.00%、27.30%和75.20%;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和CAT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根苗比、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盐胁迫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28,碱胁迫的...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会致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上的变化,为了研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22个紫花苜蓿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在夏季高温期不同自然温度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初步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夏季高温的耐受力,秋眠级与抗热性之间以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由低-高-低的变化,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上升,第4次样品平均相对电导率是第1次样品的3.36倍;2)通过层次聚类将参试品种对高温的耐受力分为3类,其中耐热类品种为赛特、德宝、皇冠、皇后2000、8925MF、金皇后和WL414,中等耐热品种为赛迪7号、南霸天、丰宝、WL 525HQ、阿尔冈金、猎人河、苜蓿王、牧歌401和四季旺,其余参试品种耐热性较差;3)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相对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与电导率和SOD活性之间相关系数为0.138和-0.405;测定5个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景天三七(Sedum aizoon)为试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后,再进行低温处理(0℃、5℃、10℃,以25℃为对照),在低温处理2、4、6、8和10d后对生长指标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旨在探讨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景天三七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了AMF(Glomus mosseae)对景天三七根系的侵染能力和菌根的相对依赖性。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的景天三七在株高、根长、干鲜重等方面有明显增加,0℃低温下增长效应更明显,总干重比未接种对照增加了75.38%;低温胁迫下景天三七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Pro含量随胁迫温度的下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呈下降趋势。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能显著抑制低温下景天三七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景天三七体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诱导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提高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和Fv/Fm,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景天三七的伤害,增强景天三七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不同根型苜蓿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沙培盆栽法,以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直根型陇东紫花苜蓿、根蘖型公农 4 号杂花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 (CK)、中度(M)和重度(S)3 种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型苜蓿根系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随干旱胁迫加剧,各根型苜蓿根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 MDA 含量及 SOD、 POD、CAT 活性绝大部分显著升高,其中清水紫花苜蓿根系 MDA 含量增幅相对较小,这与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保护酶系统(POD、SOD、CAT)有关,且各根型苜蓿幼苗期对脯氨酸、可溶性糖、POD 和 SOD 的响应更敏感;各根型苜蓿根系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木质部导管数量、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显著增加,而皮层厚度大多显著减小。 【结论】各根型苜蓿幼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保护酶和根系内部解剖结构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以中苜1号和WL903两种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对照组(CK组,含1/2 Hoagland营养液、 NaCl组(20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和MT组(100μmol/L褪黑素+200 mmol/L NaCl+1/2 Hoagland营养液),测定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NaCl组两种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光合指标也显著降低(P<0.05);与NaCl组相比,MT组中苜1号和WL903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8.50%和11.62%(P>0.05)。与CK组相比,NaCl组两种紫花苜蓿的Pro和MDA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NaCl组相比,MT组两种紫花苜蓿的MDA含量降低(P>0.05),中苜1号的Pro含量(18.96%)、POD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9.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腐霉利对接种核盘菌的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综合结果表明,腐霉利对紫花苜蓿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菌核病菌单因子处理条件下相比,腐霉利处理后,参试4个紫花苜蓿品种SOD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MDA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除三得利品种外,其余3个品种CAT酶活性均有所上升;除品种FGC901,品种阿尔刚金、WL324和三得利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菌核病菌单因子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腐霉利对紫花苜蓿植株体内POD和PAL酶活性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腐霉利可能通过提高植株体内SOD和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来调动和诱导其对菌核病菌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丹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9,27(1):163-169
为研究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新品系(R)的耐低温性,本试验以岷山红三叶(CK1)和甘红1号红三叶(CK2)品种为对照,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进行4℃低温胁迫,测定了各参试材料的叶片含水量(Content of leaf water,LWC),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CHL),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SS),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3个红三叶材料叶片的LWC和CHL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SS含量则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3个参试材料中,R的LWC和SS含量最低,CHL,MDA含量及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高;从红三叶材料×低温胁迫天数交互作用而言,R的LWC下降幅度较大,CHL含量显著高于CK2(P<0.05),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2对照材料(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红三叶材料的耐低温性综合评价表明,3个红三叶材料耐低温性强弱依次为R > CK1 > CK2。  相似文献   

11.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肇东苜蓿对高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生伤害,使其生长缓慢,易生病害,以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为材料,研究在0℃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高温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Fv/Fo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下生理指标的改变,可为高温地区肇东苜蓿栽培管理和抗热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个紫花苜蓿品种对秋冬低温条件的生理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低温的生理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阿尔冈金苜蓿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抗寒能力较高;品种牧歌401和驯鹿居中,三得利根部中的积累比其它品种低,三得利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紫花苜蓿在叶片和根系水平上响应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的品种特异性规律,在温室内分析了干旱胁迫下WL363HQ和巨能7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及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脯氨酸、抗氧化酶类物质、C、N含量、C/N、稳定性C同位素(δ13C)和稳定性N同位素(δ15N)。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供试品种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及分枝数(P<0.05)。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巨能7的株高(P<0.05),但增加了巨能7的根冠比,而WL363HQ的结果与之相反,这说明干旱胁迫下供试品种的株高和根冠比具有品种特异性的规律。干旱胁迫增加了WL363HQ和巨能7叶片和根系中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及抗氧化酶物质的活性,且在器官水平也具有品种特异性规律。干旱胁迫下巨能7叶片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WL363HQ根系中的MDA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干旱胁迫下WL363HQ叶片脯氨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及根系S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而巨能7仅叶片SOD活性,根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尽管干旱胁迫对供试品种叶片和根系C、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WL363HQ和巨能7紫花苜蓿根系的δ13C(P<0.05),且WL363HQ叶片的δ15N均显著高于巨能7(P<0.05)。此外,干旱胁迫均显著提高了巨能7叶片和根系的C/N(P<0.05)。干旱胁迫下供试品种C、N代谢参数并没有在叶片和根系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规律,深层次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掌握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协同抗旱机制及抗旱丰产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俄罗斯杂花苜蓿和3个紫花苜蓿抗寒品系为试验对象,通过0℃,4℃低温胁迫处理,以22℃(室温)为对照,测定3个紫花苜蓿抗寒品系茎、叶的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FP)、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梅(CAT)、抗坏血酸地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明确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的生理影响,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有效作用阈值与紫花苜蓿抗寒耐受能力的相关程度,筛选出了对紫花苜蓿抗寒性指示作用较敏感的生理指标及其有效作用阈值。结果表明:温度阈值上限SS为0℃,FP为4℃,SP为0℃,MDA为4℃,SOD、CAT、APX及GPX活性低温处理下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些生理指标在低温胁迫时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5种冷季型草坪草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彦  张芸芸 《草业科学》2011,28(11):1909-1914
通过生化培养箱模拟北京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粗茎早熟禾(P.trivialis)这5种冷季型草坪草在热胁迫过程中的外观质量指标每株绿叶数、生长高度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昼夜35 ℃/30 ℃的高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高温环境中变化趋势不一致,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匍匐剪股颖和粗茎早熟禾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5种草坪草的SOD、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POD和CAT活性下降的幅度增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5种草坪草每株绿叶数和植株生长高度降低。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种草坪草大致聚为3个耐热级别:1级(相对耐热)高羊茅;2级(中等耐热)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3级(相对敏感)粗茎早熟禾。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低温胁迫的方法对肇东苜蓿(P_1)和WL323紫花苜蓿(P_2)杂交所得的190株F_2代幼苗进行24h和48h的4℃低温处理,研究F_2代群体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SOD活性呈先快速升高后下降的趋势,WL323紫花苜蓿及F_2代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三者的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个指标在F_2代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总体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在聚类分析中,F_2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品种猕猴桃的耐涝性,以期为今后猕猴桃抗涝性研究提供参考。以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红阳’和对萼猕猴桃‘猫人参’组培苗为材料,观察淹水胁迫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形态的影响,并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猫人参’猕猴桃受涝害程度小于其他两个品种,‘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3种猕猴桃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PRO和MDA不断增加,而叶片中的保护酶CAT、POD活性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在‘米良1号’、‘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红阳’猕猴桃叶片中呈增加趋势。其中‘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SOD活性高于其他2个品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抗氧化能力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菠萝的抗寒机制,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0℃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巴厘、台农17号、澳大利亚卡因3个菠萝品种在15℃、10℃、5℃低温胁迫下3天后叶片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并调查了植株冻害等级。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诱导菠萝体内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在低温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抗坏血酸(ASA)含量减少;巴厘、台农17号寒害级别为一级,澳大利亚卡因为二级。应采用综合指标鉴定菠萝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隶属函数法评价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探究38℃/35℃(昼/夜)高温胁迫对其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筛选耐热性较强及热敏感性紫花苜蓿品种.结果 表明:在高温胁迫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均大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升高.WL-319HQ,WL-656HQ和WL-3543个紫花苜蓿品种耐热性较高,WL-712,三德利和维多利亚3个紫花苜蓿品种对高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