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欣中 《海洋渔业》1985,7(2):76-77
<正> 定置张网作业是一种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不高、近期经济效益颇高的海洋渔业,是浙江沿海渔民传统作业形式。近年来,由于东海经济鱼类资源的变动,大型渔船捕捞生产减产。更加促使近海定置张网生产的发展。遗憾缺乏科学管理,常出现“过份”的限制或“放任自流”,导致两种极端。  相似文献   

2.
<正> 乌鲳地方名:灰鲳、鸡鲳、婆丁。我国沿海均产,江苏近海乌鲳资源比较丰富,当地渔民主要以单层刺网进行捕捞作业。为提高乌鲳生产的经济效益,我站于1989年开始,根据吕四渔场条件及乌鲳的生态习性,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北方沿海小型渔船单拖网发展很快。这种作业形式适应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特点,主捕地方性,区域性的小型海洋动物,比传统的双拖网作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对该项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着重介绍网具主要参数、网型特点及网板结构形式等。  相似文献   

4.
福建海洋捕捞业近年来的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森 《福建水产》2002,(3):24-29
十年来我省拖网、张网作业发展太快,捕捞力已大大超过近海渔场资源的承受能力,造成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海捕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实行限额捕捞制度,逐步减少拖网和定置渔船数量,围刺钓笼作业也要调整发展,并引导上岸渔民改行从事养殖、加工、休闲渔业及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蛤蜊以其皮薄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消费者喜爱,现已成为我市渔民近海捕捞的主要贝类资源。但由于中国蛤蜊栖息于海底泥沙中,体内含有较多的泥沙,如果没有好的加工方法难以去除干净,所以渔民捕捞后一般不进行加工而直接进行市场零售,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6.
<正> 钓捕石斑鱼是电白县陈村镇森高渔业管理区的传统作业方式。近年来,在传统渔场资源衰退的情况下,该区渔民发挥自己的特长,改良渔船性能,提高渔船的适航适渔能力;改进钓具,采用延绳钓技术,装配适当的浮沉力使钓具在流水的推动下移动,扩大了作业范围,提高上钩  相似文献   

7.
鳗鱼延绳钓(以下简称鳗钓)作业,在福建省平潭县富有悠久历史,约200年前平潭渔民就从事这种作业。近年来,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大围缯渔业频临危机,随着沿海渔区贯彻落实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促使该县传统的流、钓作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与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钓船由1.5—2吨扩大  相似文献   

8.
孙涛 《齐鲁渔业》2004,21(4):48-48
山东属沿海省份,北邻渤海,南邻黄海,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属于渔业生产大省之一。前几年,随着海洋渔业的飞速发展,用于捕捞和养殖的网具产品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网具作为渔民海上作业用的生产资料,归属于农业生产资料,其产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渔民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近儿年海上资源的  相似文献   

9.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90年代,随着渔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转轨,帆式张网以其渔业广、适捕对象多、选择渔场机动灵活、节约能源等优点,受到渔区广大渔民的欢迎,在江苏南通、浙江舟山等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用,成为东海区的主要捕捞作业方式之一。目前,帆式张网作业发展势头未减,已经引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区干部渔民的普遍关注。帆式张网作业优势明显,但缺陷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对多种经济鱼类幼鱼资源的损害极为严重。因此,在当前东海区捕捞强度过大、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捕捞过度、资源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全面分析帆式张网作业的利弊得失,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控制措施,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东海区海洋捕捞的稳定和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简讯     
芬兰、瑞典两国渔民强烈抗议苏修渔船队破坏鲑鳟鱼资源日本《港新闻》1976年1月9日报道:据斯德哥尔摩消息,苏修渔船队的中层拖网船,在波罗的海的芬属阿兰群岛蛮横作业,故意破坏该岛渔民敷设的鲑鳟渔业定置网,造成渔民的渔具受到严重损失。对此,阿兰群岛的渔民提出强烈抗议。苏修渔船队还无视瑞典新宣布的12浬专属海区,强行在该国专属海区内作业,引起瑞典渔民的强烈抗议。苏修的这种强盗行径,已引起加拿大、美国、挪威、日本等国的密切注视。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型渔船起网工作效率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问题,研制了五轮起网机。为确定该机的最佳工作参数、探究五轮起网机的工作性能,介绍分析了该起网机的工作原理和摩擦鼓轮的受力情况并建立其载荷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摩擦鼓轮与网纲间摩擦力及摩擦矩的计算方法;利用Pro/E的变量化设计和实体造型技术,建立了该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整机各组成部分的建模及装配,并通过干涉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无缝接口软件Mechanism/pro将整机三维模型映射入ADAMS环境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马达转速、摩擦鼓轮与网纲间摩擦系数以及网纲与摩擦鼓轮的包角分析,确定该机最佳工作参数为:马达转速110 r/min,起网速度25 m/min,摩擦鼓轮摩擦系数0.4,网纲与船舷的夹角小于70°。利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该机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搞清了振动较大的频率范围为30~40 Hz。所得结论为提高该机工作性能及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海上恶劣作业环境下双拖网渔船起网机作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双拖网渔船的结构布局、起网机工作情况和已有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套对原船体不做重大结构调整的纯机械结构起网机安全防护装置。利用数控车床的主轴功能,模拟4种不同起网线速(28、45、65和75 m/min)的渔船起网机作业状态,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模拟船员因作业时遇险而激发防护装置,缠绕船员的网绳继续向摩擦鼓轮移动的距离远低于1.5 m;通过距离、速度、时间之间的换算关系,安全防护装置关停起网机低于1s,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船员发生因起网机引起的作业安全事故。研究表明,该保护装置可为拖网渔船起网机操作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溶解氧(DO)是衡量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为探究深型水库DO分层的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于2022年监测了九龙江万安水库的理化指标及营养元素的垂向分布,并分析库区的DO分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月属万安水库混合期,呈贫营养状态,DO垂向平均浓度高达6.70 mg/L,DO变化受浮游植物分布及“翻库”影响;5月属热分层形成期,处中营养状态,水体在内源产氧减少和原位DO消耗驱动作用下出现温跃层溶解氧极小值,36 m以下水体处于缺氧状态;8月为热分层稳定期,处中度富营养化,表层DO最大浓度达12.00 mg/L以上,在35 m深度出现DO极大值,水体热分层阻碍DO补充、内源产氧减弱是造成热分层稳定期水体上层大范围缺氧的主要原因;10月为热分层消退期,呈中营养状态,DO垂向平均浓度仅为0.77 mg/L,水深2.79 m以下水层皆处于缺氧状态。热分层时期DO垂向变化受到水体热分层、营养水平、污染状态及浮游植物生长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热分层从物理角度影响DO分层,营养水平及污染状态可以影响DO的产耗机制,而库区水体浊度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垂向分布进而对DO浓度产生影响。本研究探明了水层缺氧及变温层DO极小值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深入探讨了DO变化规律与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间的关系,为维护库区水生态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肌纤维增多;30日龄,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的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70日龄,中肠和直肠黏膜皱褶增高,数量增加,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约90日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食道、胃、中肠、直肠的组织结构可明显区分;成年个体,其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各层组织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时基本发育形成,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研究丰富了中国鲎的基础生物学内容,可为今后开展消化生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论边连通度的平原水网区水系连通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湖水系保持连通是流域内河流与湖泊、河道与河漫滩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利用GIS平台和图论理论,研究河湖水系的系统性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技术,以胶东地区为例,分析了胶东调水东线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实施后山东半岛东部地区水网连通情况。结果表明,胶东调水东线工程实施后连通度可提高50%。此方法可为平原水网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河湖水系连通规划及闸坝调度方案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biosecure shrimp feeds and on‐farm feeding strategies refer to the “feed, whether live, fresh, or formulat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feed on the farm, should not be an entry point of potential pathogens to the shrimp and/or to the culture system.” The paper reviews the different feeds commonly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rmed shrimp and discusses their potential risks from a disease perspective, including the use of live hatchery and nursery feeds, the use of live and/or fresh food org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roodstock, and the use of dry formulated shrimp feeds for shrimp growout operations. In ad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ritical role played by feed‐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the pasteuriz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pathogens within shrimp feeds and the need for nutritionists to formulate feeds for optimal nutrition and health, and not just for optimal grow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good on‐farm f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by farmers is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prohibition of the top‐dressing of pelleted feeds on farm by farmers with unapproved feed additives such as antibiotic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farmers, feed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recommended biosecure shrimp feeds and feed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28℃)和盐度(22~34)两个因素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二次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6、0.9969、0.9966,校正系数分别为0.9391、0.9938、0.9932,预测系数分别为0.7622、0.9726、0.9662。3个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预测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经过软件优化,得到温度和盐度的共同影响下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最优结果:温度22.65℃、盐度28.51时,存活率为95.33%,壳长增长率197.50μm/d,体质量增长率21.58 mg/d,其可靠性为0.97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航次采集到74 813粒鱼卵、16 826尾仔稚鱼,共有135个种类。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09种,隶属于15目67科99属,还有17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6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和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目。2006年—200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多;2008年春季的种类和数量较2007年春季明显偏少;2008年初夏种类的数量与2008年春季基本相近,但鱼卵的数量明显增多,仔稚鱼的数量基本相近。42种优势种类、重要种类和主要种类构成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主要成分。东海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冬季表层水温锋面强度最强,春季次之,初夏最弱;锋面的位置秋季离岸最近,冬季次之,春季和初夏离岸最远,冬季偏南,初夏季节北移。表层盐度锋面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与岸线大致平行,其强度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初夏季节最弱。秋、冬季节陆架深水海域的水温较沿岸海域高,鱼类生殖群体在陆架深水高温区产卵;春季和初夏季节沿岸海域明显升温,鱼类生殖群体由深水区向近岸海域进行生殖洄游,产卵场分布由陆架中部向近岸海域扩展,并在近岸海域形成了中心产卵场。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与温、盐锋面和种类的温、盐属性的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温度锋面暖水一侧,并有各自最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水温、盐度与种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导致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锋区的辐聚和卷夹作用以及种类的生物学属性是影响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以及密集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8-羟基喹啉对锦鲤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8-羟基喹啉对锦鲤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能诱发锦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及降低锦鲤肝组织中GPT和GOT的活性,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微核率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酶活性则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虾虎鱼(Gobiidae)是海洋底层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虾虎鱼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体型较小, 加之形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特化, 对形态学分类鉴定带来极大挑战。本研究对采自黄渤海的 73 尾虾虎鱼成鱼和幼鱼样本分别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 DNA 条形码分析, 依据形态学分类特征, 鉴定出 9 属 12 种; 而运用 DNA 条形码技术, 共鉴定出 13 种, 隶属于虾虎鱼科 10 属。可见, 在形态学鉴定经验不足或幼鱼形态学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 DNA 条形码可以有效地实现物种鉴定。同时, 系统整理了黄渤海虾虎鱼科记录种名录, 共计 29 属 47 种。依据物种名录, 从 BOLD 及 NCBI 数据库中筛选并下载了 18 属 29 种虾虎鱼科鱼类的 DNA 条形码, 与本研究鉴定出的 10 属 13 种虾虎鱼类合并分析, 构建了虾虎鱼科 26 属 42 种鱼类的系统关系树, 覆盖了黄渤海虾虎鱼科 89.36%的记录种, 通过对虾虎鱼科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分类地位进行确认和修订, 初步建立了黄渤海虾虎鱼科 DNA 条形码分类体系。本研究结果证明了 DNA 条形码技术对虾虎鱼物种具有较高识别效率, 有效弥补了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缺点和局限, 丰富了虾虎鱼 DNA 条形码数据库, 完善了虾虎鱼 DNA 条形码分类体系, 为虾虎鱼的保护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及生物地理学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