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定时输精对断奶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80头断奶母猪分成两组,每组40头,断奶第2天开始查情。试验组断奶母猪断奶24 h后肌注促性腺激素(PMSG),再过72 h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肌注Gn RH 24 h进行输精1次,过24 h再输精1次;对照组断奶母猪发情就开始输精,过24 h再输精1次(如还发情,第2次输精过24 h后再输精1次);精液剂量都为80 m L(2×10~9个精子细胞)。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断奶母猪的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断奶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断奶母猪的发情静立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断奶母猪有3头无发情迹象,但是经过定时输精后有1头成功受精并分娩,产仔数为11头。通过肌注PMSG+Gn RH可提高断奶母猪的发情数、妊娠率和分娩率,但不能提高断奶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减少对隐性发情断奶母猪的漏配率,不影响断奶母猪的静立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新的人工授精的方法 ,以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 ,对大长、长大二元杂母猪输精。结果表明 :全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同自然交配结合等配种方式与自然交配对照组相比 ,分娩率和窝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3至6胎母猪的分娩率高于其它胎次 ,而窝产活仔数 3至 5胎高于其它胎次 ,不同配种方式对各胎次母猪的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无显著影响 ;常温 (17℃ )保存 1d的精液输精后 ,与鲜精相比 ,母猪的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无显著差异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每头母猪每年多提供 3.7头仔猪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优良猪更好的人工授精方法,提高窝均产仔猪数。选择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经产第三胎母猪为试验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首次人工授精输精适宜时间,保证相同的饲养管理、相同的免疫注射、相同的配种员、相同的人工授精输精方法和次数,6个月后统计各处理组的出生窝数、出生均重、产仔总数、窝均产仔数、活仔总数、死胎数、28d断奶均重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母猪排卵测定仪测定经产母猪排卵时间从而确定首次人工授精输精适宜时间,能有效提高经产母猪的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即应用母猪排卵测定仪测定比配种员判断经产母猪排卵时间有利于提高经产母猪人工授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4.
母猪发情检查的准确性和输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分娩率和平均产仔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两个重要环节,要按照生产流程严格做好母猪的发情检查和输精工作,这是提高规模猪场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人工授精技术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60只"长×大"或"大×长"二元经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试验组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的情期受胎率提高6.53%(P<0.05);深部输精组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窝平均产活仔数及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3.12±0.18、11.70±0.16和10.32±0.14,较常规输精组的10.20±0.14、9.39±0.12和9.07±0.15分别提高了2.92头、2.31头和1.25头(P<0.05);深部输精组较常规输精组窝平均产弱仔数增多1.06头(P<0.05)。综上所述,说明适度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深部输精技术的推广大约可为10 000头基础母猪场直接提高经济效益260余万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定时输精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后备母猪40头分成两组,每组20头。所有后备母猪连续饲喂四烯雌酮(15mg·d~(-1))14d,第15天开始查情。试验组后备母猪肌注血清促性腺素(PMS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肌注GnRH24h后开始2次的定时输精;对照组后备母猪停止饲喂四烯雌酮后有发情就配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后备母猪的妊娠率和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窝产仔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备母猪有隐性发情现象。通过饲喂四烯雌酮,伴随肌注PMSG和GnRH可减少隐形发情后备母猪的漏配率,提高后备母猪的妊娠率和分娩数,但不能提高后备母猪的产仔率。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台安县养猪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母猪的人工输精技术已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但台安县乡镇一些养猪户应用人工输精技术后母猪窝产仔数比本交低,患子宫炎的比例增多,就此笔者总结出猪人工输精技术操作过程中7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1)采精时不能损伤公猪的生殖器官。不能频繁采集,青年公猪每周1次,成年公猪每日1次为适宜,连续采精1周的应休息1d。患病公猪不可采精,不能作种用的公猪应立  相似文献   

8.
“龙牧引1号”牧草饲喂母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试验组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龙牧引1号"鲜草,使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96%、9.25%和12.78%,参试母猪(配种)共70头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分娩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分娩率提高2.01~3.21个百分点,窝产仔数增加0.75~1.25头,窝产活仔数增加0.85~1.40头,以试验Ⅱ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引进母猪品种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引进品种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后对情期受胎率,窝平均产仔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及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对母猪情期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及窝重的影响在0.05水平上无差异;但采用单头公猪纯精液与混合精液输精配种对人工授精影响明显,1头杜洛克公猪精液与1头大约克公猪精液混合配种效果明显优于2头杜洛克及单头杜洛克公猪精液配种,比自然交配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环境因素影响,充分发挥母猪的遗传潜力,利用原种猪育种场2013-2016年度的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了不同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配种母猪分娩率最高(92.60%),冬季配种母猪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78和10.40头/窝。冬、春季配种效果较好。春季分娩母猪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89和10.58头/窝,秋季最低,分别为11.29和10.00头/窝。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2007年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输精用的耗材也不断更新。传统人工授精中输精是采用多次重复使用的橡胶输精管(多次性消毒很难实现),输精的卫生管理难度很大,造成大面积母猪患上子宫炎,这是传统人工授精受胎率、产仔数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三个处理、555头母猪观测表明,在人工授精条件下,不同输精时间对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母猪发情并出现静立反射时第一次输精后,间隔2~3h或10~14h进行第二次输精,是提高受胎率的最佳时间,其受胎率和产仔数分别比对照组高1.1个百分点(p〉0.05)和0.9头(p〈0.05)。本试验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靖  宣文良  王希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249-250,253
为探讨不同输精持续时间对长白后备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选择大白后备母猪75头,根据发情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头。每组母猪的输精持续时间分别为23、33、34、44、45、55、56、66、67 min,每头母猪输精3次。配种后统一管理,统计每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结果显示,输精持续时间在47 min,每头母猪输精3次。配种后统一管理,统计每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结果显示,输精持续时间在45 min以上(含45 min以上(含45 min),长白后备母猪C组、D组和E组3组之间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均差异不明显,并且C组、D组、E组之间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明显高于输精持续时间低于45 min),长白后备母猪C组、D组和E组3组之间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均差异不明显,并且C组、D组、E组之间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明显高于输精持续时间低于45 min的A组和B组。试验表明,输精持续时间控制在45 min的A组和B组。试验表明,输精持续时间控制在45 min时,后备母猪能够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和产仔率,为最佳的输精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经产母猪的较高受胎率和窝产仔数,是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种公猪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从种公猪的饲养管理、采精、输精等方面阐述了中小型猪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浅谈猪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都要好于本交.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场输配效果参差不齐,部分规模场在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上人工授精和本交相比不但没有提高,有的还大大低于本交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猪人丁授精关键技术和细节上把握不好.  相似文献   

16.
背膘是衡量母猪营养体况高低的重要指标,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以妊娠率、窝均产仔数和弱仔数为分析指标,探讨断奶母猪高背膘(P220 mm)、中高背膘(16 mm≤P2≤20 mm)、中低背膘(12 mm≤P216 mm)和低背膘(P212 mm)对定时输精生产成绩的影响,为猪场定时输精生产中母猪背膘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妊娠率表现为中高背膘中低背膘高背膘低背膘,其中中高背膘组与高背膘组差异显著(P0.05),低背膘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表现为中高背膘高背膘中低背膘低背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高、中高、中低和低背膘组断奶母猪的窝均弱仔数分别为1.55,1.49,1.56和1.7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而言,断奶母猪中高背膘厚即16≤P2≤20 mm的断奶母猪繁殖性能最佳,而背膘厚大于20 mm或小于12 mm均会降低母猪妊娠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7.
在生猪生产中,母猪产仔数量少的问题比较常见,致使猪场的整体效益下降,造成母猪产仔数少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品种原因 相对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来说,国外引进的品种或品系如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皮特兰、迪卡、PIC等在窝产仔数方面都明显低于国内品种. 有些品种本身的繁殖能力低,造成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要想提高产仔数非常困难,在商品猪生产中,尽量选择产仔数多的品种,如大白或长白猪. 2 季节原因 1~4月配种的母猪产窝产仔数相对较多,6~9月配种的母猪窝产仔数较少;这样年平均窝产仔数就会因季节因素有所变化.要在建造猪场时尽可能地使舍内小气候环境满足猪的需要,重点保证适宜温度的同时,考虑通风和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饲喂母猪的农户,都希望母猪能产出较多而又健壮的仔猪。而有些高产母猪,有时候会遇到产仔数超过母猪奶头数的情况,但往往由于饲喂方法不当造成部分仔猪吃不到奶而饿死,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要提高母猪一胎多产仔猪的成活率,可采用以下几种饲养法。 1.仔猪寄养:即把一窝产仔数多的仔猪分一部分到产仔数少的母猪寄养。采用仔猪寄养法,一般要求两头母猪的分娩日期相差在3—5天之内,两窝仔猪的大小不宜悬殊过大。另外,母猪的嗅觉特别灵敏,为避免母猪嗅辨出寄养仔猪的气味而拒绝哺乳和咬伤寄养仔猪,一般寄养常在夜间进行,把两窝仔猪同时喷洒上臭药水或酒精等气味相同的药物,或用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了解AMG子宫内输精技术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增加经济效益效果。【方法】研究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精方法,试验组采用AMG子宫深部输精技术方法,怀孕至分娩期间饲养环境条件几乎相似。【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受孕率92.80%、89.50%,分娩率91.50%、87.80%,年产胎次2.26、2.14,窝产仔头数(头)12.05、11.48,窝产活仔头数(头)分别为11.62、10.94。年出栏头数6607.97、5652.73,生产成本8.97万元、5.59万元。【结论】试验数据表明,AMG子宫深部输精技术与传统的输精方法相比生产成本降低了3.38万元,生产效益增加28.66万元。AMG子宫深部输精技术有效提高了母猪繁殖性能和增加经济效益,适合在规模猪场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断奶至配种间隔和妊娠期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整理四川省南充市种畜场850窝长白母猪、470窝约克夏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断奶至配种间隔、妊娠期对长白和约克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断奶至配种间隔间存在基本相似的规律性,即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6 d(约克夏)或7 d(长白)以内,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指标较高,到第8天降到最低点,约11 d以后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等繁殖指标又开始提高.分娩母猪大多集中在妊娠期113~115 d和116~118 d,呈明显的正态分布.随妊娠期延长,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异常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均出现减少的趋势,但大约克母猪差异并不显著,长白母猪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与约克夏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等均呈较强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