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剖5只送检的临床发病鸡及病死鸡,发现4只剖检鸡均有腺胃乳头出血、直肠和泄殖腔出血,喉头有大量粘液等病变,2只鸡的气囊出现混浊.采集病料,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发现鸡胚在48h左右死亡,收集死亡鸡胚的尿囊液,用1%的鸡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HA),结果HA效价为27左右,进一步用新城疫阳性标准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实验表明HI为阳性;对肝脏病料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18h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红色的菌落群,经生化鉴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由此可断定,该鸡群混合感染了新城疫病毒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鸡胚的种毒接种是禽流感疫苗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从接种病毒后的死亡鸡胚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细菌生长特性观察、显微镜检查、生化鉴定以及16 S rDNA PCR鉴定,结果表明为绿脓杆菌.该细菌对青霉素钾、硫酸链霉素、硫酸丁胺卡那耐受,对盐酸环丙沙星敏感.这是在国内首次报道由于接种引起绿脓杆菌污染间接致死大量鸡胚.  相似文献   

3.
鸡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为了掌握我市鸡大肠杆菌病病原性 ,笔者进行了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的分离 :共 4 0株 ,分别从当地鸡场病死鸡脏器中分离。取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鸡尸肝脏、心血、脾脏及淋巴结涂抹于普通琼脂平板上 ,置 37℃温箱中培养2 4 h后取出 ,观察单个菌落的生长情况。选取典型菌落接种到普通琼脂斜面上 ,置 37℃温箱中培养 2 4 h后 ,进行生化鉴定。1.2 菌株的鉴定1.2 .1 培养特性及形态染色 将上述纯培养物 ,接种于麦康凯和 S.S.琼脂平板、三糖铁…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将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通过胚体病变特征、血凝试验、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处理接种鸡胚后48~144 h内鸡胚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胚体存在蜷缩、发育矮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的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病理学解剖、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对云南省某发病鸡场的3只病鸡进行病因诊断。病理学解剖发现病鸡鼻腔和支气管黏膜出血并有黏性渗出物,肝、肾和直肠上有白色尿酸盐沉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发现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发现该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奈替米星、四环素和妥布霉素6种抗菌药物不敏感;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为阳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原为阴性。结果表明,鸡群发病原因为大肠杆菌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混合感染,且大肠杆菌已产生耐药性。建议该鸡场可选用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进行治疗且必须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群的滋生,同时做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接种工作,使鸡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株强毒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剖检见典型大肠杆菌病症状的鸡肝中分离出的细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及镜检、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确诊该菌为大肠杆菌。将其进行动物接种,结果证明,3.0×107个细菌能使3日龄的雏鸡在8天内全部死亡,并从病死鸡肝脏中分离出纯大肠杆菌而不见其它杂菌。该菌是一株强毒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对大通县某鸡场孵化21d的42枚死亡鸡胚无菌采集肝脏,进行常规的细菌分离与培养,分离出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阳性率为19.05%(8/42),并对分离到的菌株采用细菌学检查、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批死鸡胚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带菌率较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发病布尔山羊肺脏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菌株表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该菌给小白鼠腹腔注射8 h内全部死亡,死前表现呼吸困难.通过口服、滴鼻、静脉注射三种途径接种两只易感山羊,分别在接种后8 h和10 h内死亡,产生以口鼻流沫,严重的腹式呼吸和胸膜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与自然病例极相似.  相似文献   

9.
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对上海地区分离的4株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4株细菌用O抗原单因子血清鉴定均为O78;用临床上常用的14种抗菌素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从发病布尔山羊肺脏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菌株表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该菌给小白鼠腹腔注射8h内全部死亡,死前表现呼吸困难。通过口服、滴鼻、静脉注射三种途径接种两只易感山羊,分别在接种后8h和10h内死亡,产生以口鼻流沫,严重的腹式呼吸和胸膜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与自然病例极相似。  相似文献   

11.
山东荣成地区某蛋鸭场,一批200日龄蛋鸭突然出现大批瘫痪,产蛋下降。临床表现为伸颈、趴伏、尖叫。我们对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病毒、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研磨病料接种鸭胚,没有出现鸭胚死亡等异常症状,在血琼脂上有细菌生长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由沙门氏菌引起。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筛选针对该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达到临床有效治疗的目的。现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朋 《家畜生态》2011,(6):77-79
对临床发现的由鸡大肠杆菌引起的以鸡输卵管炎和腹膜炎为典型症状的传染病诊治情况进行论述。采用大肠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病料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徐州地区鸡群被大肠杆菌感染,并提出了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鸡胚孵化周期,对南方某公司提供的鸡胚及发病小鸡进行连续21d细菌调查,分别从鸡胚的蛋清、蛋壳、死胚内物质、死胚的肝及关节、发病小鸡的肝及关节中分离可疑细菌,并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后进行细菌分离;采用生化特征法鉴定出三种优势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弗劳地氏枸掾酸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三种菌株对复达欣、先锋V、链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的敏感性达100%;对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达75%;对利福平、萘啶酸的敏感性达25%.结果表明,对鸡的细菌性疾病,采取预防措施,对症下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及时正确诊断鸡新城疫和禽霍乱混合感染,试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等对规模化养鸡场的3起自然发病病例进行了确诊。结果表明:经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接种确诊该批鸡患有禽霍乱,并从病鸡上分离得到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病原分离、鸡胚病变特征、分离病毒回归动物试验、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证明,鸡群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为鸡新城疫,其病原为鸡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年初聊城市某单位饲养的孔雀有3只发病死亡,为确定病原,笔者对病死孔雀的喉拭子、肝脏、肺脏分别进行了病毒的鸡胚培养,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孔雀发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共感染所致,无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的感染,采取了消毒、隔离、敏感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后,再无发病。  相似文献   

16.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鸡胚内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场1—12日龄的死亡的鸡胚中分离培养出一株细菌,经选择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系列的实验诊断方法,鉴定为鸡沙门氏菌。通过药敏试验并反馈回某鸡场进行防治,取得了满意的治疗过果。  相似文献   

18.
南昌某猪场仔猪大量死亡,为了查明病因,找到防控的有效办法,对死亡仔猪病变部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得到分离菌Z-d-1、Q-d-1、Q-d-2,用常规法对3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Z-d-1与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一致;Q-d-1、Q-d-2与气单胞杆菌生化特性一致;3株分离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丁胺卡那、呋喃唑酮均高敏;攻毒小白鼠24 h均死亡;乳酸菌对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Z-d-1为大肠杆菌,Q-d-1、Q-d-2为嗜水气单胞杆菌;该病为大肠杆菌与嗜水气单胞杆菌混合感染所致;乳酸菌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笔者解剖了泰州市某鸡场送检发病鸡、病死鸡9只,发现6只均出现以肝周炎、气囊炎、肌胃角质层下有点状或片状出血,腺胃乳头、直肠和泄殖腔出血,气管喉头有大量粘液为主要病理变化,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和病毒分离和鉴定。细菌分离试验结果显示其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生化试验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特点。同时,将处理好的病料接种9日龄非免疫鸡胚,做HA、HI试验,结果显示病毒的血凝特性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表明从病料中分离出了新城疫病毒。由此可断定,该鸡群混合感染了新城疫病毒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于2010年7月到2011年6月,笔者通过对新乡县境内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病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了解本地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特性,进而为有效控制本地鸡大肠杆菌病在鸡群中的传播、流行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