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98-19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他们外出实现"淘金梦",却把孩子留在农村,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长年流动在外,主要依托祖辈或其他亲属照顾日常生活,他们在情感上缺乏父母的关爱,行为上缺乏父母的监督,导致他们在社交、情感、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进行探究,寻求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东辽县贫困留守的200名孩子来说,5月30日这一天比过节还开心。当日,在"东辽县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关爱留守儿童接力在行动"大会上,由东辽联社资助的200名留守儿童代表上台领取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及服装等物品。受资助的留守儿童代表说:"谢谢大家的关爱,虽然我们是留守儿童,但我们有社会的关爱不孤独,我们长大了也会去帮助别人,让爱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类人称为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种是被父母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这种儿童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留守儿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激增。但据调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行为缺乏引导、安全缺乏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在一系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省锦屏县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以点带面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卿安 《农家参谋》2022,(11):174-176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童年是孩子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农村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照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道德缺失、缺乏自控等问题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留守经历对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影响会持续终生。随着农民务工人群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分析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表现出的自我评价低、消极悲观、人际关系差等普遍问题并探索其解决对策,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的社会状况,但同时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慢慢浮现出,例如家庭生育二胎后,头胎照顾问题,再如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等等,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总能让人心疼的词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好是坏,不用深究。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过上好日子,被迫选择外出务工,为的是养家糊口和教育后代。缺少了家庭的关爱、教育的关心、社会的关注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留守,到底是为了谁,父母还是自己?因此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已经成了我国目前较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目前"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习成绩较差;情感缺乏;道德教育出现真空;儿童安全无保障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郸城县是河南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全县130万人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30万人以上,每年留守在家的儿童有7万人左右。这些孩子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由于代管者缺乏科学的育子经验,使得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家教缺位、亲情缺失、监护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一)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照看,大部分监护人将其临时监护职责理解为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居多,他们大多数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  相似文献   

11.
在儿童留守关键阶段开展有效的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发展儿童心理,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浮于表面缺乏体验、劳动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创新、劳动评价方式不健全甚至缺乏评价等。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开拓教育基地、改革教育评价等方式加强和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促使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的"重智轻德"倾向,农民工的社会弱势地位等原因;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营造爱的家庭氛围,强化主阵地的作用,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创造和谐周边环境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孩子的数量已超过了6000万人,其中79.7%的留守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6000多万留守孩子牵涉成千上万个家庭。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大多数留守孩子"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何为留守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让他们得到正确、健康的家庭教育?这是留守孩子的父母必须重视的问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丰县庄墓镇中心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调研,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需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消除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针对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在价值定位、人文氛围、教育监护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携手通力,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亲情关爱、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的实施出现偏离、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可通过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建立健全社会监管体制等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也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作者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展开调查论述。  相似文献   

18.
胡莹莹 《新农业》2014,(12):6-7
<正>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监护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农村社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离开往往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家庭道德教育,学校又以成绩为本位,加之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他们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应当调动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力量,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7,(1):172-173
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为了寻求生存进入城市,但是他们由于自身的生活和社会条件以及城市内的政策的限制,大部分人不能带着孩子进入城市,孩子只能留在家乡,如此巨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也正是这样长期的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成的。由于"留守儿童"与外出的父母在空间和时间上长期阻隔,不仅改变了原本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家庭以前面对面的初级群体的交往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农村至少有5800万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这样的家庭模式中。这些儿童是否能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正是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