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现代家畜育种学告诉我们,根据育种值选留种畜要比根据表型值留种有效。特别是把各种可能取得的亲属资料,例如亲代记录、同胞记录、后裔记录等与个体本身记录结合起来计算出一个复合育种值(multiplebreeding value),选种的准确性就更高。根据不同亲属资料计算复合育种值的理论公式已有报道(young,s.s.y.1961;吴仲贤;1977)。为了在生产中应用的方便,计算复合育种值的简化公式也曾有介绍(吴常信,1977,1979),并为某些种畜场所采用(北京市种公牛站1979;辽宁省种公牛站1979)。但简化公式与理论公式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2.
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Best Linear UnbiasedPrediction)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育种值估计方法,能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亲属资料,考虑选择近交及性状间遗传相关等因素,准确地同时估计出种畜各性状育种值以及综合育种值,并能比较场内,场间,地区间甚至国家间种畜优劣,可加速优良种畜的推广利用,提高种畜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 当前养猪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提高单位母猪的产肉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提高母猪的窝产仔数就成为首要前提,这就要求在猪的选育中加强对产仔数进行选育提高。数量遗传学告诉我们:根据育种值选择比根据表型值选留种畜更有效,尤其是把多种可能取得的亲属资料结合起来计算出一个复合育种值,依据它进行选择的准确性就更高了,根据不同亲属资料计算复合育种值的理论公式早已报道过(Young S.S.Y.1961,吴仲贤1977)。为了在生产中应用的方便,计算复合育种值的简化公式也曾  相似文献   

4.
复合育种值是根据家畜个体本身、祖先、同胞及后裔的性能资料,采用估计育种值的方法计算所得。利用宁夏地区某牛场14头荷斯坦奶牛及其各种亲属(母亲、同胞、女儿)的产奶量对其产奶量复合育种值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复合育种值的高低对所选14头奶牛进行了排序,其中9号、13号、8号及12号奶牛具有较高的复合育种值,分别为6611.78、6519.58、6511.78和6506.08kg。据调查,此种排列与实际生产中表现相一致。因此,复合育种值为奶牛选种选配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家畜育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Excel自带的VBA语言编程,开发出一个依赖Excel运行的应用宏,实现了种畜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育种值的自动分析功能,增强了种畜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提高了种畜选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畜禽的多数经济性状受到环境和微效多基因的控制。那么,如何从记录资料中剔除非遗传的环境效应、估计微效多基因的遗传效应,从而提供畜禽选种的可靠指标,是育种中一个重要问题。依据资料的不同来源,我们可以将遗传值的估测区分为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家畜的附加性状(亦称标记性状或遗传标记)应包括生化遗传标记和细胞遗传标记两个方面(实际上还应包括生理学的和免疫学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研究品种内和品种间差异的遗传、选择优秀家畜个体或群体、查清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用途是在家畜育种中可作为标记基因来充实常规的选种方法,特点是在种畜的早期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六十年代美国就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奶牛,随后不少先进国家在育种、饲养、饲料方面均有报道。日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估测猪的遗传参数与选种。澳大利亚也研制出有关家畜选择和管理种畜谱系的程序。近年模拟亦有进展。 近年来,国内对电子计算机在畜牧业中应用的研究,正在崛起。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生统分析,估测遗传参数;进行饲料配合,选择最佳配方;以及探求畜禽结构的最佳  相似文献   

9.
家畜肉用性状遗传力较高,进行直接选择就可取得大的遗传进展。但不能依靠屠宰来估测其肉用性状育种值,否则将杀掉一批优良种畜。虽然精液冷冻保存可解决这一问题,但势必增加改良费用,况且贮存量也有限。因而,在肉畜育种方案制订中,迫切要  相似文献   

10.
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是当今最先进的一种育种值估计方法,其能消除各种固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亲属资料,考虑近交、选择等遗传因素,准确估计出各性状的育种值及综合育种值.从而大大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从1997年至2005年6月。应用该法对加系大约克种猪4789头场内性能测定记录进行育种值估计,并用其软件(NETPIG)进行综合分析.达100kg体重的日龄在表型和遗传上分别缩短12.67天和2.35天;  相似文献   

11.
两套大规模估计家畜育种值的微机软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毋庸置疑,家畜选种的目的在于获得遗传进展,因此,遗传进展的大小是评定育种工作优劣的最重要指标。而遗传进展SR=γ_(Al)·i·δ_(A/L),就是说,影响遗传进展的因素主要是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γ_(Al),选择强度i,世代间隔L。这里仅仅讨论育种估计的准确性γ_(Al)。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取决于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以及提供估计的资料类型和数量。育种值的估计方法有多种,如平均数法、母亲一女儿比较法、相对育种值法、同期同龄比较法(cc),以及BLUP(最佳线性无  相似文献   

12.
在家畜育种中,实施选择的首要条件是估计出育种值。根据数量遗传理论,个体育种值的大小是选种的定量性标准。因此准确可靠的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是育种实践的必要条件。随着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近年来由于数理统计(尤其是线性模型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育种工作中,依靠经典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依然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1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意义家畜育种中大…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动物育种是为了选择优良种畜,使其优良性状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从而提高整个畜群品质。但传统的育种方法。例如:对猪的胴体指标选种时,必须将测定个体的全同胞饲养至屠宰年龄,屠宰后通过全同胞记录来推测所选个体,浪费了很  相似文献   

14.
第四讲家兔的选种和育种一、选种方法 (1) 个体选择。是家兔最简单的选种方法,它是根据某一家兔的本身质量的数量性状,在兔群中选择优秀个体,淘汰劣质个体,把优秀个体留作种用,来提高本品种的生产性能。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高的一些性状的选择。在一个兔群中优秀个体和劣质个体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是由于遗传的差异造成的。因此,表现型好  相似文献   

15.
对蛋鸡育种的探讨和一种估测产蛋重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品蛋主要以重量论价,而育种场主要根据产蛋数选种。本文估测了京白Ⅱ系近交系4个世代若干数量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并一律采用入舍鸡产量。结果表明,如果改变我国蛋鸡育种的以往方法,直接对产蛋重选种,可望带来经济效益上的真正进展。本文还用Г函数配合了日产蛋重曲线,并介绍了查表积分估测法,为估计产蛋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联合育种,也叫分散核心群育种,是将多个中小型种畜禽选育场的遗传资源合并到一起,形成较大规模的核心群,进行统一遗传评定,选出最优秀的种公畜禽,供参与联合育种的各个种畜禽场共同使用。通过联合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群群体规模,有利于提高公母畜禽选择强度;扩大育种资料来源,提高选种的可靠性;缩短育种群世代间隔,改善育种莉蛊等.  相似文献   

17.
EPD值是估计种值的一半,它是基因BLUP理论的一个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种畜遗传传递力的值,很直观的反映种畜价值在其后代中的体现。EPD在肉用种公牛价值评定上应用广泛,它地同一品种内个体间的比较,钭从出生到胴体的所有重要经济性状的EPD估计后,以出版和(或)上计算机网的方式发布,肉牛生产者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用种牛,我国肉牛育种的资料,数据收集的相对难度可能是制约EPD应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种畜价值的评定不能停留在表型值,而要通过表型值去估计育种值,因此学术界十分重视估计方法的研究,例如系谱鉴定、个体鉴定、同胞鉴定和后裔鉴定等,但是这些都测重于按单项资料估计,对于如何利用多项资料的信息,进行最优复合估计的问题,以往研究和应用甚少。  相似文献   

19.
种公牛档案是随着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及胚胎移植技术在黄牛改良工作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各类育种资料的统称.主要包括有:种公牛系谱;种公牛后裔测定;育种值估测;鲜、冷冻精、胚胎的生产和质量检测;种公牛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相关资料.完整的种公牛档案在品种改良及普及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良繁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与完善,国务院在1994年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随后国家农业部又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二项法律明文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种畜禽繁育、生产的技术规程,建立生产和育种档案."销售的种畜禽,应当达到种畜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并附有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进行畜禽专业配种(包括人工授精)、孵化的,必须使用从种畜场引进并附有<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的种畜禽."这是国家去势劣种公畜,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与繁育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施启顺 《猪业科学》2005,22(9):24-25
纵观世界各国猪种选育方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60年以前的阶段,从遗传学诞生算起,花了60年,从我国最早的“伯乐相马”算起,历时三千多年。这个阶段是“见好就留”的表型选择,由于没有涉及到遗传基础,因此进展缓慢。第二阶段为1960—1985年,这一阶段随着对基因型有关理论的深入了解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表型与表型值),剖析其遗传基础,根据基因型选种,提出了BLUP法估测育种值等方法,提高了选种效率,加快了选育进展。第三阶段是1986年至今,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将DNA重组技术、转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