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田村电工高兴才 ,校验村里表计多收每户 3元钱 ,被当地农电站责令全部退还 ,并被罚款 2 0 0元下岗 ,谁知仅隔两天他又重新背起了电工包。这是怎么回事 ?淮阴县南陈集乡学田村从1974年通电至今 ,线路一直是早期通电时的状态。前两年扶贫通电时 ,该村因不属“无电村”未列项 ;今年淮阴县首期农网改造村又“榜上无名”,特别是头两个月 ,乡亲们看到别的村线路改造后电灯比自家的亮 ,心里甭提多难受。如何使村里用上正常电 ,是当电工不到一年的高兴才的一块“心病”。1998年腊月 ,他经村民民主选举、农电站考核 ,接管村里电工工作。为使春节期…  相似文献   

2.
1996年,江苏省东台市供电局推行农村电工“三到站”管理,55岁的刘世根下了岗.家住农村却又不善做农活的刘世根丢掉了几十年的“铁饭碗”.迷惘、痛苦一齐涌上了他的心头.怎么办呢?在外工作的儿媳劝他:“把承包田退掉,到城里来享清福吧.”而他却说:“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闯出来的.”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酝酿:承包村里的荒山,种草、种玉米、办养猪场. 刘世根果断地承包了村里的30亩荒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东凑西借,办起了一个小规模的养猪场.他边干边学,在村干部和左邻右舍的帮助下,他饲养的第一批50头猪出栏,当年就获利17 500元. 初试成功后,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他又购进300头苗猪、16头母猪.在实践中,他发现单纯用粮食直接来喂猪,猪吃了不但难以消化,营养不良,而且影响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资源,他四处拜师学艺,寻求粮食转化成饲料的有效方法.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刘世根开始创办酿酒厂.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不过关,他就主动到县城大酒厂学习、请教.一段时间后,酿造出的低度粮食酒非常畅销,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使下脚料得到合理利用.经过苦心经营,他摸索出了一条种、养、加工循环模式,即用自种的大麦做酒,酒渣和玉米配些粗糠喂猪,累积的肥料再施入田中,每年盈利3万元以上. 下岗“逼”刘世根换了一种活法.年龄相仿的人,有的打麻将,有的上街逛,而他却整天泡在田里和养猪场内.刘世根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在2000年人大测评的双管单位中,新曹供电所又一次摘取了头名“状元”,蝉联“五连冠”,谈起新曹供电所,人们自然就想起他的当家人王扣喜。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实干家,别看他个头不高,可干起活来谁也赶不上他。他常常是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脚穿黄球鞋,一副典型的电工模样。他常说干惯了的手,跑惯了的腿,一歇就不舒服,电工行当他已干了28个春秋。当上所长这个“七品芝麻官”后,他还是与电工们同吃同劳动,爬杆子,埋电缆,整线路,他自认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儿,戏称这是“上课带打钟”。农网改造任务面广、量大、工期紧、要求高…  相似文献   

4.
停车广场     
量心(笑话)从前,有个木匠仅学了几手基本技能就丢下师傅自封门户独立干活,且出言不逊,似乎他的本事早已超过师傅。但他一个人总拉不了大锯,只好去找师傅帮忙。见师傅正和一个木头人拉锯。他回去后也照样做了木头人。可他的木头人却不能动弹。没办法,又去求师傅。师傅问:“你量了头吗?”“量了。”“量了腰吗?”“量了。”“量了脚、手吗?”“都量了。”“量了心吗?”“啊!量心……没有。”“就是咯,没有量(良)心,怎么能学好!”(文则)智慧巨著———一句话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想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以便让子孙后代享用不尽。一年后,一…  相似文献   

5.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榆社县水磨头村党支部书记韩效兵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年,水磨头村在韩效兵的带领下,积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从一个人均收入几百元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万元的富裕村,也成为榆社县脱贫攻坚路上的示范村,被誉为“榆社一杆旗”。降雪一过,天刚放晴,天气异常寒冷,笔者驱车前往水磨头村。在村口的蔬菜大棚前碰到了韩效兵,听说我们的来意后,他谦虚地笑了,他说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我家住在唐楼,唐楼的故事说不完。外庄的人说:唐楼“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庄子就那么500多人,别看人少,各色人等,一应俱全,明明大字不识一斗,偏偏在堂屋正中“年年有余”的年画两边请人写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对子,好象这样就能扔掉祖传的锄头似的。 唐楼人都姓唐,“拧头筋”也姓唐,虽然有大号,但没人喊,连孙子辈的人都喊他“老拧”。 “老拧”拧了一辈子,解放初期那阵子,任谁不服就服村干部,说村干部是共产党的人,共产党使他从雇农有了土地。这几年别说村干部,就是乡干部他也不放在眼里了,干部来搞计…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8月1日起,东台市安丰电管站的综合办公室一下子热腾了许多,这里又增加了30名新成员。他们是全镇30个村的电工。早在1992年,安丰电管站就在本地率先实行了村电工“三到站”管理,使农村电工管理混乱、农村用电问题成堆的现象得到改变。为了适应当...  相似文献   

8.
某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在一次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授课时,向与会者奉赠了“三盆水”:一盆水用来勤洗头,使头脑清醒冷静不糊涂;第二盆水用来勤洗手,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第三盆水用来勤洗脚,使手脚都干净,堂堂正正做人。这“三盆水”之说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有的人“头”脏了,办事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思想懒惰,麻木不仁;有的人“手”脏了,见钱就贪,见礼就要,丧失了人格尊严;有的人“脚”脏了,身子不正,不能深入群众当中,结果双脚陷入深渊。当前,山东电力系统正在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而经常用“三盆水”清洗“头、手、脚”,是每一位…  相似文献   

9.
业余修理工     
山东省文登市大水泊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业余修理工”──他就是大水泊供电所大水泊电工组的老于。 老于名叫于选文,今年49岁,从18岁开始干村电工,一干就是30多年,学了一身的好技术,练了一身管电的好本领。他的名字很少有人叫,人们都称他“于老师”。“于老师”人缘好,经常给群众修理家电什么的,从来不喝群众一口酒,不收群众一分钱。自从电业实施“彩虹工程”以来,找“于老师”的人越来越多:有找他修理电机的,有找他修理水泵的。一次,时埠村退休老校长家刚刚在修理铺修过的水泵又坏了,老校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电话…  相似文献   

10.
厦门同安地区群众习惯采用淹灌法灌溉水稻,耗水量大,有效利用雨量少。同安灌溉试验站从1994~1996连续3年研究“少灌多蓄”节水灌溉新技术,即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使田间水层保持为0~30mm,一般水层至0时再隔一天灌水至上限(30mm),降水时使水层上限保持在70mm。这样在产量不减少情况下减少了灌水量与灌溉次数达三分之一,省水省工,此法已在当地推广近467hm2,平均增产318kg/hm2,节水30%。  相似文献   

11.
惠梅 《湖南农机》2006,(1):36-36
现在,“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节日,也是一个时间概念。但上古时期“年”的意义并不是这样。传说我国占时侯有一种怪兽叫“年”,头长尖角,凶猛暴烈,这种动物长年生活在海里,每到除夕,就到岸上来侵袭人类,吞食牲富。为了免受伤害,临近除夕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畜,到深山中躲避“年”。  相似文献   

12.
辩护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律师正在为他的第一个案子辩护。火车轧死了他当事人的24头猪。为了使陪审团注意到损失之巨大,他强调说:“先生  相似文献   

13.
现年48岁的吕建亭在农机事业上奋斗了整整17年。自从他走进大山头镇农机站的那天起,就立下了“事为人先”的誓言。 艰苦创业 吕建亭在当村党支部书记时,就是县里出了名的“农机迷”。1978年被选聘到镇农机站当站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镇赵官寨村杨林俊从1984年3月任村电工以来,一直担任本村大街上那块6平方米的黑板报和村广播室的总编、记者、播音员兼宣传员。他把黑板报和广播室分别力、成了本村的“电力报”、“电力电台”。他开办了“电力新闻”、“家用电器”、“生活时话”、“三电专栏”、“读者呼声”、“典型曝光”、“电风电德”、“电费公开”等40多个栏目和专题节目。他办的“电力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吸引了广大干部群众前来观看。他办的“电力电台”广播时,很多村民不在屋里看彩电,特意凑到喇叭近前,专门听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位老农机“只要我当一天村干部.我就要把农机化事业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这是围场县殷家店村王庆坦老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地的农民都称他为农机迷。今年59岁的王庆坦,当村干部30多年了,他始终把发展农村机械化放在首位。他多次...  相似文献   

16.
幽默趣闻     
针灸科小李尽管技术熟练,但由于年轻,找他诊治的病人廖廖无几;而本科室清洁工老李却不时被病人当成老医生。   这一天,科里来了一个中年电工,扭伤了腰,请求老李头为他针灸治疗。老李头拽着小李说:“让我的徒弟给你针灸一下吧 !”中年电工看着小李,露出了不信任的表情。老李头便顺势说:“好吧,我亲自给你针灸。请您解下裤带,叭在床上,闭上眼睛,不然你看到我拿这么长的针扎你,你会晕针的。”中年电工顺从地叭在床上闭上了眼睛。这时小李迅速拿起针,熟练地操作起来。待拨下针后,老李头说:“好了,起来吧 !”中年电工提上裤…  相似文献   

17.
人到老年,夫妻之间更需和睦相处,更要恩恩爱爱。彼此更要多关心,共同去寻求新的生活乐趣,使老年生活更充实。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抗战期间曾写一首爱情诗赠给他夫人,诗曰:“甜甜蜜蜜俩人尝,四十五年情意长,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短短四句诗写出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熊瑾汀曾任重庆《新华日报》总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涟水县牌坊乡冯王村屠宰户夏中青16年来,靠一把杀猪刀起家,如今已拥有100吨的冷库房1个,冷藏车一辆,养猪场2个,日宰杀量可达400头的屠宰场1个,总资产超过了100万元。 1989年,经过反复考虑夏中青决定办小型冷库。他从家里“偷”出钱,到南京购回了冷冻机,赢来了可观的回报。冷库建成后,他仅用五个月就收  相似文献   

19.
《钟爱农机苦亦甜》,这是时任湘乡市东效乡农机服务队队长的黄更明同志在1998年11月25日“湘潭市百里农业科技走廊”农机化项目总结大会上的典型发言题目。30多年来,黄更明在农机行当摔打人生,说他苦,他确实是苦够了累够了;他说甜,是因自己为农机推广和农...  相似文献   

20.
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头台村养鸡大户孙绍鹏 ,从1992年开始养鸡 ,8年多来 ,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目前 ,存栏蛋鸡2 4万只 ,每年向市场提供鲜蛋30万kg ,年获利10万多元 ,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致富户。孙绍鹏原是个木匠 ,常年四处奔波打工 ,收入不多且不稳定。经过调查 ,他发现当地市场60%的鲜蛋从外地调入,于是 ,他产生了建养鸡场的想法。1992年 ,他自筹资金7000元在自家院内养蛋鸡500只 ,当年获利1万元。从此 ,他采取滚雪球的方法 ,不断扩大饲养规模。1999年 ,他筹集资金40万元 ,租下了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