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椰心叶甲在国外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综述了椰心叶甲在世界各国的发生危害、天敌种类以及防治等情况,其中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13±1)℃的条件下,分别对椰心叶甲初蛹、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僵蛹、椰心叶甲啮小蜂雌蜂进行低温贮藏,研究其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寻求其适宜的贮藏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椰心叶甲初蛹的贮藏期11 d为宜;被寄生的椰心叶甲僵蛹的贮藏期14 d为宜;空贮(不补充营养)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时,贮藏期2 d为宜,补充10%的蜂蜜水条件下,适宜贮藏期可延长到5 d。  相似文献   

3.
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的二类危险性害虫.2002年6月,海南省首次在海口市凤翔路发现椰心叶甲危害椰树,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林业局、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认真贯彻执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椰心叶甲除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害虫感染区组织了大规模的除治行动,在海口港、新港设立了检疫检查点,开展了全省性的虫害普查监测工作,进行了害虫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实验,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通报疫情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上述措施,减缓了疫情发展的速度.但是,椰心叶甲仍呈现出扩展蔓延的态势,防治形式十分严峻.现将海南省椰心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深圳连续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结果表明:放蜂45d后,其中3个放蜂点的蛹寄生率分别为72.00%、92.78%和89.44%,椰心叶甲啮小蜂已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种群;180d后,各放蜂点的椰心叶甲虫口密度分别由87.4、78.4和133.0头/株(包含成虫、蛹和幼虫)下降到5.6、23.6和3.0头/株,此时椰心叶甲的种群密度不足以对椰树或其他棕榈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说明在城市内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低温贮藏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率及出蜂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的重要性寄生天敌之一,其寄生性专一,主要寄生椰心叶甲的蛹[1].  相似文献   

6.
椰心叶甲是棕榈植物上的重要入侵害虫。释放天敌寄生蜂可有效控制其对寄主的危害,是目前防治椰心叶甲最有效的手段。为验证杀菌剂对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咪鲜胺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蛹初期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经百菌清处理后,二者的羽化率都有所降低。咪鲜胺处理对两种寄生蜂的羽化率均无明显影响。蛹中期椰心叶甲啮小蜂用甲基硫菌灵处理后的羽化率降低极显著。此外,甲基硫菌灵对蛹初期和蛹中期的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显著致死能力。因此,在使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时,建议间隔使用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而咪鲜胺对两种寄生蜂安全,可以与寄生蜂同时使用。本结果对棕榈植物使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和使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椰心叶甲人工饲料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入侵害虫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的人工饲料,在分析其天然寄主叶片水分和营养成分基础上,借鉴其它鞘翅目昆虫人工饲料配方,进行椰心叶甲人工饲料的配制和筛选,并评价人工饲料饲养的椰心叶甲对其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和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的适合性。人工饲料配方的成分:蔗糖4%、椰子粉2%、大豆粉2%、椰树叶粉10%、酵母2%、维生素E 0.3%、抗坏血酸0.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琼脂4%、链霉素0.03%和水75%。用所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椰心叶甲初孵幼虫,其蛹成活率可达36%,蛹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均在90%以上;雌成虫占52.4%,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所得的椰心叶甲可用于其幼虫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和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扩繁。  相似文献   

8.
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及侵染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及侵染过程进行研究,从超微结构对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体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主要部位是腹部节间膜,侵染过程可以分为分生孢子附着、出现分枝、长出芽管、大量聚合和入侵体内,最终绿僵菌分生孢子附着在节间膜上进入椰心叶甲体内.  相似文献   

9.
越南、瑙鲁、马尔代夫等国发生椰心叶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属于热带棕榈科植物危险性害虫,主要危害椰子,对椰树可以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中国的检验检疫部门频频截获该虫.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椰心叶甲分布在全球有扩大的趋势.最近得知越南、瑙鲁、马尔代夫等国已经发生椰心叶甲的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注入资金帮助越南、瑙鲁等国综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0.
椰心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椰心叶甲的生物学特性、检疫及对其化学、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加强植物检疫是控制其传播的有效手段,综合防治才能控制椰心叶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入侵害虫椰心叶甲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椰心叶甲科学的检疫管理措施,根据WTO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要求,对其进行风险性分析.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模型,对各项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并赋值运算.各分析指标及运算值为:(1)国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2)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3)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4)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2.05;(5)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1.66.椰心叶甲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09,符合高风险检疫性害虫条件,据此提出2条相关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并分别进行效率和影响评估,确定最终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与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协同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侵染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寄生两种生防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两种措施协同控制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绿僵菌菌株HK4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安全;但绿僵菌侵染使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显著降低。在先接种绿僵菌后接入姬小蜂的情况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寄生率仅为10.23%,显著低于其单独寄生的寄生率79.55%;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为96.59%,高于绿僵菌单独处理的侵染率84.09%,但不显著。而在先接蜂后接种绿僵菌的处理中,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侵染率仅为69.09%,显著低于绿僵菌单独处理。对椰心叶甲的生测结果显示,先接种绿僵菌再接入姬小蜂、先姬小蜂寄生再接种绿僵菌、同时接种绿僵菌和接入姬小蜂3种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6%,显著高于绿僵菌单独侵染和姬小蜂单独寄生。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3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F6、NBT-18、Rt184与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HK4复配剂对椰心叶甲致死作用。结果表明,3株Bt菌株对绿僵菌控制椰心叶甲的效果都有不同程度增强。在HK4孢子含量为106个/mL时,F6与HK4、NBT-18与HK4的复配剂处理椰心叶甲,5 d后死亡率分别达71.67%、61.35%,与单独用HK4分生孢子处理(死亡率为30.71%)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Rt184和HK4复配剂处理的死亡率与HK4单独处理无显著差异。在HK4孢子含量为107个/mL时,3种复配剂处理椰心叶甲5 d后,死亡率分别为82.74%、83.07%、68.61%,均与绿僵菌HK4单独处理(死亡率61.49%)有显著差异;且3个Bt菌株均能使绿僵菌HK4菌株侵染椰心叶甲的致死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椰子病虫害的监测与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近2年来对海南省椰子作物病虫害的野外监测、调查和室内鉴定的结果表明,目前在海南省椰子作物上发生的病虫共有37种,其中害虫30种,病害7种。主要病虫种类包括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椰花四星象甲(Diocalandra frumenti Fabricius)、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椰子泻血病〔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椰子灰斑病(Pestalotia palmarum Cooke)、椰子芽腐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和椰子干腐病(Paecilomyces varioti Bainier)等,其中椰心叶甲、红棕象甲、二疣犀甲、椰花四星象甲和椰子泻血病对海南椰子树危害最为严重,应重点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6.
开展对椰心叶甲的饲养及其两种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培育繁殖研究。采用室内饲养培育为主,野外采集补充为辅的方法。饲养培育从原来采用的“两室繁蜂法”改进为现在的“五室繁蜂法”,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日产量分别是原来的3倍和4倍,而且蜂种质量优良、寄生率高,能保证大田释放控制效果。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40%~50%,最高可达100%。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47%。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温度(25±2)℃,光周期L∥D=12h∥12h,相对湿度(75±10)%条件下,对蒲螨的寄生行为、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膨腹体的发育过程以及世代生活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室内蒲螨能很好地找寻寄主并寄生。平均每头雌螨一生产雌43.31头,产雄4.82头,产子期14.06d,寿命为21.21d。蒲螨对椰心叶甲各龄期的选择性达极显著差异,最喜欢寄生蛹,选择寄生率达到96.67%;其次是5龄幼虫,寄生率为60.00%;1龄幼虫的寄生率最低,只有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