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此病在铁岭县发生普遍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栽培区玉米丝黑穗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乌米或者哑玉米,是玉米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都时有发生。玉米丝黑穗病自首次被报道以来后就迅速扩展蔓延,各玉米主产区每年都有部分不同程度的此病发生。就我国的玉米种植现状而言,北方春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发生尤为严重,一般发病率约为2~8%左右,甚至个别地区能够达到60~7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在近年来的玉米种植中,这一病症基本被控制,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本文就玉米黑穗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好玉米丝黑穗病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地块发病率达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在1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好玉米丝黑穗病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是世界性重要的玉米病害。我国自1919年在东北发现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应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哑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在我国北方发病率较高,有些地区的发病率甚至会超过50%,极大地降低了玉米产量。文章针对北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确定对玉米的安全性及最佳拌种药量,2012、2013连续2年开展了6%戊唑醇FS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为73.4%~91.1%,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6.7%~44.1%,生产中建议使用6%戊唑醇FS药种166.5 g/100 kg拌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有些品种或自交系在幼苗长出6~7片叶时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苗矮化,节间缩短,有的株形弯曲、叶子密集,色浓绿或叶片上有黄白条纹,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一、症状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有些品种或自交系在幼苗长出6——7片叶时就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苗矮化,节间缩短,有的株形弯曲、叶子密集,色浓绿或叶片上有黄白条纹,个别重病株分蘖增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近年来,在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注意推广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所忽略,而且春季少雨干旱,导致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一般地块发病率达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50~6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丝黑穗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冀北丰宁地处燕山深处,海拔梯度、温差变化大,无霜期差异大,尤其中北部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常年发生率3-5%左右,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可达60%,造成不同程度减产,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结合丰宁实际提出今后防控对策,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危害损失,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恒 《新农业》2003,(8):40-41
玉米丝黑穗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此病自191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此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有上升趋势.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可为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杂草.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在辽宁地区发生有上升趋势。2005~2007年海城市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5万亩。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个别地块在50%~60%,造成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市因丝黑穗病损失粮食200万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生产现状,选择8种高效种衣剂进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差异显著,7.5%黑虫双全和63%福.克.戊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快,出苗率高,发病率低,防治效果好于其他种衣剂。综合考评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用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比其他种衣剂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的痛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玉米丝黑穗病在国内各玉米栽培区都有分布,以北方春玉米区受害最重。由于连年大面积感病杂交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丝黑穗病迅速蔓延发展,造成很大危害,曾被列为我国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推广种植高产抗痛杂交种和采用综合防治措施.80年代以后丝黑穗痛的发生得到了全面控制,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病率有所回升,需要严密注意和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系统侵染性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一旦发病减产严重,甚至颗粒无收。玉米丝黑穗病是北安地区重要的玉米病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平均发病率12.5%~23.5%,严重地块35%~50%,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对该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