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播种育苗 (1)品种选择 优质花椒品种有清椒、大红袍花椒、高脚黄花椒和竹叶椒等,以种植清椒和大红袍花椒最佳.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天水地区花椒主栽品种的栽培情况和优良性状,根据品种表现,建议大红袍花椒、秦安1号花椒、油椒、豆椒、无刺花椒种植比例调整为75:8:7:2:8,以延长采摘期,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损失,实现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花椒窄吉丁高发期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筛选花椒窄吉丁生物信息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3种品种的花椒果实挥发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为烯类、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d-柠檬烯在3种品种花椒果实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大红袍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最高;凤椒中主要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最高。[结论]胡椒酮为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为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为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4.
大红袍花椒是韩城市主要经济树种和退耕还林树种,花椒产业更是韩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大红袍花椒主要栽植地点在浅山台塬区,灌溉条件差,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椒农的收入。本文通过椒园试种油菜刈割覆盖的方法,改善椒园栽培环境,增加椒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稳定椒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5.
花椒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和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传统的八大调味品之一,在四川省产量大,消费量高。但目前花椒面临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花椒减产农民减收。本试验通过利用四川南部产区优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六月椒、汉源花椒、藤椒以及葡萄山椒,研究其对接穗的成活率、生长情况以及嫁接苗幼树期的抗性的影响,以期找出最适砧穗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南路大红袍×汉源花椒为最适砧穗组合,适合在四川省南部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主产花椒品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SSR技术对11个花椒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产生了131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个,占85.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6 4,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3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02 8,表明不同花椒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OPGENE软件对不同花椒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5时,‘秦安大红袍’、‘秦安1号’和‘豆椒’聚为一类,‘枸椒’、‘油椒’、‘梅花椒’、‘武都大红袍’、‘二红袍’、‘八月椒’和‘叶里藏’聚为一类,而‘川陕花椒’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公布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中,陕西省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名列其中。凤县是中国花椒之乡,花椒种质资源丰富、生产条件良好,所产大红袍花椒是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产品,花椒果粒大、含油量高、品质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长期以来,凤县椒农在花椒种植与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以花椒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收加工和花椒文化为核心的大红袍花椒栽培系  相似文献   

8.
正华阴市隶属陕西省渭南市,以陕西大红袍为主要种植对象,大红袍色泽鲜红、麻味强,产量能达到每年平均亩产量在160kg~180kg之间。但是,品种不适宜日照少、湿度大的地区种植,若是强行移植会出现锈病、不挂果等问题。在华阴,种植花椒不仅仅是给椒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为地区山林绿化提供了保障,纵观整个陕西省,花椒的种植面积颇大,总产量也是位居全国第一。1良种选育大红袍的种植区域和数量在花椒种植行业中一直占有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在宁夏彭阳县引进的花椒品种大红袍、秦安1号、豆椒和油椒的生物学特性、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与结果情况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秦安1号与大红袍2个品种的综合指标优于其他品种,在彭阳县的适应性较好,在宁夏南部山区其他条件类似的地方也可以大力发展.而豆椒和油椒适于在庭院等栽种.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省凤县、耀县、富平和韩城的花椒干腐病病情调查表明,同一地方的不同花椒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豆椒、大红袍病情较重,而米椒发病较轻。在PDA培养基上,凤县菌系(Ffx)和耀县菌系(Fyx)菌落呈绒毛状、紫红色,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富平菌系(Ffp)和韩城菌系(Fhc),并以三隔膜镰刀型分生孢子多见。Ffp菌落独特,呈短绒毛至绢毛状,薄或稀疏,桔黄色,其分生孢子较其它菌系产生时间早、形态大,以4~5隔膜孢子多见。Fhc的菌落特征虽然与Ffx、Fyx菌系基本相似,但在相同条件下不易产孢或产生孢子较小。用各菌系菌丝体对大红袍花椒茎干刺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Ffp后的病斑扩展时间早、速度快,Ffp的致病性明显强于Ffx和Fyx菌系,后两者对大红袍的致病性相近。试验证明,花椒干腐病菌存在着培养性状和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11.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有25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原产我国约有花椒属植物45种14个变种2个类型即花椒亚属和崖椒亚属。在金阳主要有金阳青椒、大红袍、狗屎椒和藤藤椒4个品种,优势种是金阳青椒和大红袍。金阳青椒历史悠久,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4种不同成熟期的花椒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花椒籽油中共有17种化合物得到鉴定,主要为反式-油酸(43.07%~47.94%)、亚油酸(15.52%~32.75%)、正十六烷酸(15.30%~22.9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成熟期的花椒可聚为2组,成熟期较晚的2种花椒‘八月椒’和‘二红袍’为一组,而成熟期较早的2种花椒‘大红袍’和‘梅花椒’聚为另一组.对4种花椒籽油的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成熟期较早的‘大红袍’和‘梅花椒’,成熟期较晚的‘八月椒’和‘二红袍’评价较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3个花椒品种(大红袍(Zanthoxylum bungeanum cv.‘Dahongpao’)、九叶青(Zanthoxylum armatum varnovemfolius)、竹叶花椒变种(Zanthoxylum armatum var.armatum))的种子性状以及幼苗生长指标,比较不同品种花椒种子间的差异,分析种子性状与幼苗生长特性的关系,筛选适宜的花椒品种作种子芽菜。结果表明:(1)大红袍、九叶青花椒以及竹叶花椒变种的种子质量分别为20.03、21.74和19.47 mg/粒;大红袍种子横径、纵径最大,半球形种子数量最少。(2)在采用食用碱(Na2CO3)去油皮后4℃层积60 d条件下,九叶青花椒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7.25%和2.46;相同发芽条件下大红袍花椒幼苗的地径、根长及鲜质量均最大。(3)种子质量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子横径和纵径均与幼苗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苗高和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  相似文献   

14.
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和西南地区.四川的花椒产地很广:汉源、西昌、冕宁等县盛产正路花椒(或叫"南路花椒");汶川、金川、平武等地产"大红袍花椒"(又称"西路花椒");此外还有"小路椒"、"金阳椒"、"高足椒"等等.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原花椒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陕西省渭北旱原的花椒栽培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尤其以韩城市盛产的"大红袍"优质花椒而驰名全国,远销海内外.近年来,花椒在渭北旱原发展较快,特别是韩城市百里花椒林带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各县的花椒生产.但是,在花椒生产中还存在着品种混、乱、杂和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等突出问题,致使花椒单株产量偏低、品质难以提高,直接影响着当地的花椒产业化发展和广大椒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 花椒是主要调味香料之一,种子可以榨油,渣可做肥料,花椒还可入药。 1 采种 花椒分大红袍、小红袍。大红袍产量高,果皮大,色淡,香味小;小红袍色鲜,香味浓,产量低。从成熟期来分有伏椒和秋椒之别。伏椒4月开花,8月成熟;秋椒5月开花,9~10月成熟。  相似文献   

17.
花椒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和西南地区。四川的花椒产地很广:汉源、两昌、冕宁等县盛产正路花椒(或叫“南路花椒”);汶川、金川、平武等地产“大红袍花椒”(又称“西路花椒”);此外还有“小路椒”、“金阳椒”、“高足椒”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地处关中西部,属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适宜花椒生产,全县花椒种植5000多万株,主栽品种"大红袍",以粒大、麻味悠长、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称之为"凤椒",是凤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花椒生产中受气候因素制约,花椒冻害特别是春季低温霜冻频繁发生,椒农预防技术手段落后,致使花椒大面积受冻,造成枝梢冻干甚至枝干皮层冻裂,严重影响了凤县花椒产业发展。因此,加强花椒冻害预防,推广花椒冻害防御技术,已成为目前促进凤县花椒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一、花椒冻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冷冻和电导率的测定,对8个不同种源的大红袍花椒的抗寒性进行测定,并探讨其抗寒机制。结果表明,各种源花椒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1.06~-2.14℃,涉县花椒的LT50最低,汉源花椒LT50最高。当温度由2℃下降到-2℃时,平顺花椒、涉县花椒和韩城花椒叶绿素含量降低,而武都花椒、凤县花椒、泰安花椒、循化花椒和汉源花椒叶绿素含量升高。4~-2℃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不同种源花椒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SOD、POD等酶促防御系统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8个种源大红袍花椒的抗寒性顺序为涉县花椒平顺花椒韩城花椒武都花椒凤椒泰安花椒循化花椒汉源花椒。  相似文献   

20.
花椒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栽植管理方便,用途广泛,适应性较强的经济灌木树种。其椒皮既是食用调料,又是药用之料。椒籽可榨油食用,亦是轻工业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愈益增加。现就我县推广花椒大红袍良种和实施省政府花椒基地县过程中总结的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