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种成功薛海兵,李玉善(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不仅含油率比普通油茶高出5%~10%,同时,其花大红艳,初春开花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们于1978年3月从浙江、云南引...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主栽红花油茶品种的品质特点与加工特性,选择目前已规模化种植且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果实为原料,对其果皮、籽壳、种仁中的粗脂肪、还原糖、可溶性总糖、黄酮、多酚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主要集中分布于种仁中,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分别为68.53%、58.58%、60.96%;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5%~24%之间,且在油茶果各组成部分中的分布相对均较均匀;黄酮在果皮和籽壳中的含量均较丰富。3种红花油茶种仁中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脂肪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多酚、黄酮含量之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广宁红花油茶种仁中的脂肪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则呈不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花、腾冲红花和广宁红花油茶种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8.05、13.24和15.05,这一结果说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的营养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 浙江红花油茶又名红山茶 Camelliachekiungoleasa Hu)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既可观赏又可油用的经济树种。我所自1965年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以来,又先后引进宛田红花,腾冲红花,小叶红花,广宁红花,恩施红花,寒陵红花等品种。生长正常,栽后4-5年就开花结果,其  相似文献   

5.
我所结合油茶育种工作,从一九七一年开始,以浙江红花油茶与普通油茶为材料,用不同的嫁接方法,不同的嫁接时间,对油茶进行嫁接试验。通过几年的观察,不论普通油茶接浙江红花油茶,还是浙江红花油茶接普通油茶,都能正常愈合,良好生长。一九七一年嫁接的浙江红花油茶,现植株高平均在一米以上;一九七三年嫁接的普通油茶,现植株高也在80厘米以上,大部分植株今年开了花。为了总结工作,交流情况,现就我们嫁接的试验情况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广西主要油茶物种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酸含量是评价食用油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广西油茶主要物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物种不同,油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普通油茶油酸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宛田红花油茶、越南义安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物种相同,油酸含量变幅范围也较大;各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油茶12个物种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个油茶物种进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诱导率较高,在40%~70%之间,其中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70%。红皮糙果油茶、广西糙果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攸县油茶花药褐化较严重。继代培养中6-BA和KT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的愈伤组织均增殖较好。油茶花药培养应以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短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茶陵红花油茶、多齿红花油茶作为进一步试验的基本材料,开展下一步的愈伤组织增殖和脱分化试验。  相似文献   

8.
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及园林绿化观赏兼用树种。本文以油用开发为主,针对目前腾冲红花油茶良种选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腾冲红花油茶良种选育新技术,即全面综合各级关键因子逐级淘汰筛选法。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山岭绵延,丘陵起伏,石山林立,群峰错综分布,土壤肥沃深厚,油茶物种繁多。根据其开花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和黄花油茶三大类。其中以白花油茶种类最多,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博白大果油茶等物种;红花油茶有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物种;黄花油茶有金花油茶、凹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等物种。除久经栽培、面积较大的普通油茶(中果油茶)小果油茶、陆川大果油茶外,其它物种都处于零星栽培或处于  相似文献   

10.
主产区浙江红花油茶籽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及巢氏方差分析法对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个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其籽仁含油率的总均值为58.46%,其中,籽仁含油率大于60%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2%。各个产地的平均籽仁含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福建武夷山、福建霞浦、浙江开化、江西德兴、江西乐平和江西婺源。统计所有供试样株的数据可知,浙江红花油茶的油脂以油酸为主,且其变异系数最小(2.64),而油酸大于81%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0%以上。在其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亚油酸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籽仁含油率在不同产地间及相同产地内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各脂肪酸组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对油脂性状指标与不同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受不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均温与年均湿度对浙江红花油茶籽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在种子发育进程中,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可能有利于种子中油酸的积累。此外,除了总脂肪酸含量与产地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产地的海拔差异与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脂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从高海拔区域向低海拔区域引种浙江红花油茶对其油脂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栽培的油茶品种,永定仙岽国有林场对2020年引种的浙江红花油茶1~10号、云油茶1号共11个油茶良种进行栽培试验与生长状况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1个引种品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浙红2、3号表现较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而云1号油茶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可为永定区油茶品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认识云南红花油茶的多样性,解决其种内分类不一致的问题,采用直接观察计数、数理统计和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云南省楚雄市、腾冲市和盘龙区挂牌的60株云南红花油茶进行了关键分类性状花瓣数量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花油茶花瓣5-68片,基于花瓣数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2类4亚类。经充分讨论花瓣数量演化、种内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后,修订了已有的云南红花油茶种内分类系统,重新构建了更合理和实用的新种内分类系统,将云南红花油茶分为4个变种。最后,报道了重瓣红花油茶和叠瓣红花油茶2个新变种和腾冲红花油茶1个新等级,为云南红花油茶多样性的认识及其油用或观花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幼林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并改善林地土壤、促进幼林健康生长,在庆元林场开展了浙江红花油茶间作旱稻、多花黄精为试验。结果表明:与浙江红花油茶清耕相比,浙江红花油茶+旱稻、浙江红花油茶+多花黄精间作经营的油茶株高、冠幅显著增加了51.2%~57.0%,52.7%~56.4%;2种间作经营模式的土壤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显著提高了17.7%~25.5%,21.1%~35.7%;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了18.4%~20.3%,36.2%~47.6%,29.2%~35.2%,24.8%~28.6%(P<0.05),经济效益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14.
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f.Simplex Sealy.)又叫红花油茶,红山茶,在花卉观赏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驰名中外的“云南山茶”就是“腾冲红花油茶”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出来的。“云南山茶”现有的108个品种中有三四十个,如:“卷瓣蝶翅”、“桃红绣球”、“玉狮子”等名贵新品种就是近年来直接从“腾冲红花油茶”的天然类群中挑选出来的。腾冲红花油茶主要是自然起源,解放前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泰宁峨眉峰自然保护区浙江红花油茶野生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17株野生浙江红花油茶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连续4a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泰宁峨嵋峰自然保护区的浙江红花油茶野生种质资源呈区域或零星分布,代表性群落类型为浙江红山茶+柃木+阔鳞鳞毛蕨群丛;17个优树的树体、花、叶片、果实等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冠...  相似文献   

16.
孙大虹 《中国林业》2010,(19):12-15
<正>最近,笔者就云南腾冲红花油茶产业的有关情况,先后深入到腾冲县中和乡、马站乡、和顺镇、沙坝林场、和顺鑫、双虹油业等地,走访当地政府领导、乡村干部、林业技术人员、油茶专家、红花油茶种植农户、油茶加工企业家,与他们进行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及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的组成。[方法]采用HPLC-M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油茶物种和9个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甘油三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4种甘油三酯,主要为OOO(三油酸甘油三酯)、OOL(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OP(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等不饱和甘油三酯,其中,不同油茶物种果实OOO、OOL含量较高的均为浙江红花油茶(21.18%、17.70%),OOP含量较高的为普通油茶(14.62%);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OOO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66号(45.83%),OOL含量较高的为长林18号(21.05%),OOP含量较高的为长林53号(16.90%),含量均超过10.00%。不同油茶物种和品种果实甘油三酯的综合排名与其含油率排名均存在差异。[结论]结合含油率与甘油三酯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油茶物种果实中,浙江红花油茶表现较优,不同普通油茶品种果实中,长林21号表现较优。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指纹图谱构建、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高黎贡山以西的油用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清了腾冲红花油茶的分布规模、区域、形态特征和自然类型。高黎贡山以西共有油用腾冲红花油茶5 659.1 hm2,50个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给筛选抗旱性强的油茶优良单株以选育油茶抗旱砧木提供参考依据,以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这6个油茶物种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制浇水使土壤自然干旱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苗期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11%,均显著高于其它油茶物种;而香花油茶的暂时萎蔫系数和永久萎蔫系数均最小,仅分别为2.42%和1.10%;6个油茶物种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花油茶小果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6个物种内不同单株间的抗旱性均存在分离情况,依其永久萎焉系数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0%~1%、1%~2%、2%~3%、3%~4%、4%~5%共5种抗旱类型,其中,广宁红花油茶的抗旱类型分布在3~5级之中;博白大果油茶分布在2~4级之中,陆川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均仅在2、3级之中有分布,香花油茶只在1、2级之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