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正>1.辽宁锦州熏鸡成品鸡体完整,色泽红黄,肉质软嫩,熏香味浓。(1)原料配方鸡坯(100只)50kg、酱油1.5kg、鲜姜500g、花椒50g、大茴香50g、桂皮50g、白糖1.5kg、食盐2kg。  相似文献   

2.
陶汉之  陶迁 《作物学报》1999,25(6):712-717
研究了赤霉酸(GA3 0.10g/L)、乙烯利(CEPA 0.10g/L)、硼酸(B 1.50g/L)硫酸锰(Mn1.00g/L),钼酸铵(Mo1.00g/L)、硫酸铜((Cu0.10g/L)溶液浸种处理对茶籽萌发过程中子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茶籽子叶中淀粉酶、脂肪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增强,加速子叶干物质分解与转化,从而促进茶籽萌发生长、增强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陈年普洱茶的特征风味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了3种陈年普洱茶中挥发性物质,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中甲氧基酚类、醇类及酮类化合物为主要香气成分。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得3种普洱茶的沸水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1.91±1.98)、(43.84±2.56)及(41.28±2.57) mg GAE/(g·DW),并对3种普洱茶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普洱茶均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测得3种普洱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9.03±0.25)、(139.47±1.58)及 (152.57±3.34) mg GAE/L。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的理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5.
皋茶保健茶的研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89-293
皋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但饮用时滋味苦涩。通过在皋茶中添加辅料,对其滋味进行协调,减少其苦涩味。以滋味和香气为主要考察因子,确定了皋茶保健茶的最佳配比,皋茶:绿茶:菊花:甘草最佳配比量为 1.64 g: 0.54 g: 0.27 g: 0.27 g。通过其对ABTS、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较,得出皋茶保健茶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随着样品浓度(0~25 μg/mL)的增加而增强,在25 μg/mL下,皋茶保健茶醇提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达到92.24%;皋茶保健茶醇提物、皋茶保健茶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86.22%和84.29%;在高浓度(25~800 μg/mL)下,随着皋茶保健茶样品浓度的不断增加,其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海南鹧鸪茶中的总多酚。以鹧鸪茶总多酚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对鹧鸪茶总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0(g∶m L),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360 W,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萃取鹧鸪茶总多酚提取率可达12.56%。  相似文献   

7.
1.高粱面包(1)原料配方1:高粱粉1000g、干黄原胶50g、玉米油60g、白糖70g、新鲜压榨酵母50g、水1150g;配方2:高粱粉1000g、水合黄原胶12g、玉米油60g、白糖70g、新鲜压榨酵母50g、水1200g。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茶氨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定量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技术,考察了不同分离电压、缓冲液pH值对茶氨酸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茶氨酸的适宜检测波长。结果表明,在30mmol.l-1磷酸盐、50mmol.l-1SDS、6%甲醇的运行缓冲液(pH8.5)条件下,分离电压为22KV,分离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00nm,茶氨酸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并能与谷氨酸进行有效区分;同时,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分离条件的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和最低检测限均符合对检测方法的要求,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茶氨酸直接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1.香甜千果片 成品干脆嫩香,咸、辣、甜味俱全。以食本味为佳,也可以用来炒肉片。 (1)原辅料配比黄瓜600g、木瓜50g、生姜30g、食盐40g、白酒20g、白糖30g。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吃的鱼丸大都是食品厂制作的产品,其实我们在家也完全可以制作,这样不但可节省费用,而且也可以增加我们家庭烹饪的乐趣,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配比鱼肉5kg,食盐100g,淀粉300g,砂糖50g,味精7.5g,姜汁适量,加水量一般为鱼肉质量的50%~60%。(2)选料选用重1.25kg~2.5kg、肉质厚实、新鲜的鲢鱼、鳙鱼作为原料。(3)刮肉将鱼剖杀洗净,取下背部两块肉,先冷藏一下再刮取鱼肉。操作时,要顺肉纤维纹路刮,刀的倾斜角以45°为宜,动用刀的前口和后口,刮得要细。刮下的鱼肉漂于清水中,去红色血筋和混浊杂质,增强白色,然后用洁净新纱布滤去水。…  相似文献   

11.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选同一批次鲜叶采用蒸汽固样法将其制成固定样及加工成6类茶叶,并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6类茶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_(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0.038 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_(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6.847 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_(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5.163 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6类茶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6类茶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茶叶深加工(四)茶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茶业通报》2005,27(3):142-143
茶氨酸学名为N-乙基-γ-谷酰胺(N-ethyl-γ-glutam ine)或γ-谷酰基乙酰胺(γ-glutam y lethy-lam ide),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化学结构如图1,为茶树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主要存在于茶树(Cam ellia sinensis)中,茶氨酸最早由Sakato(1949)从日本绿茶中发现,随后Cartwright、Roberts等分别报道了茶氨酸也是其它茶类中一种非常鲜爽的物质。1960年Casim ir分离鉴定了一种蕈(Xerocom us badius)内的茶氨酸,1984年Tsushida发现茶梅中也含有茶氨酸。茶氨酸在茶树中含量最高,在新梢中的含量为干物质的1%~2%。占茶叶中游离氨基…  相似文献   

13.
腊梅     
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又名蜡木、黄梅、黄梅花、香梅、蜡梅等,为我国传统香花,也是我国十三种熏茶香花之一。腊梅名“梅”实非梅。腊梅和梅花均“先天下而春”,且花期相近,香气相似,腊月开花,因而得名腊梅。在植物学上,梅花属蔷薇科李属,腊梅则为腊梅科腊梅属。  相似文献   

14.
茶树害虫无公害农药品种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联苯菊酯水乳剂(SL)等几种无公害农药均可有效控制茶树上的主要害虫。药后第7d,试验药剂1%联苯菊酯(SL)每667m2用150ml、200ml、250ml,对照药剂2.5%天王星Ec100ml、1.0%阿维菌素Ec35ml、4.5%高效氯氰菊酯Ec30ml、天泰(BtA)WP100g、科诺(BT)WP100g等,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90.59%、96.14%、96.23%、94.14%、84.99%、85.96%、61.64%和42.63%;对茶蚕的防效分别为95.15%、100.00%、100.00%、95.15%、95.00%、95.29%、58.52%和47.12%;对茶尺蠖的防效分别为91.12%、96.99%、98.52%、70.32%、90.41%、51.03%、90.76%和90.91%。  相似文献   

15.
早生优质绿茶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 ,在 2、3月份当其他作物刚萌芽吐蕊时 ,新茶就采制上市了。但是 ,不同品种发芽期差异很大。农谚“茶叶是个时鲜草 ,早采 3天是个宝 ,晚采 3天是个草”,意即发芽早晚价值大不一样。如杭州茶区用早生品种龙井 4 3、乌牛早等制的“明前龙井”茶 ,每 50 0 g售价可达 50 0~ 10 0 0元 ,比用中、晚生品种制的同等级龙井茶高出 3~ 5倍。可见品种的早生特性也可成为经济优势。各地在发展名优茶生产时普遍注重栽培早生优质种。为便于正确引种 ,现将当前适宜选用的早生绿茶良种简介如下 :1 适制扁形茶 (如龙井茶类 )品种龙井 4 3 …  相似文献   

16.
大功臣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Matsumura)1997年在霍山县重发,百叶虫量最高达450头,平均113头,为15a来最重年份。受害茶芽叶生长停滞、萎缩,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为了有效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笔者应用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设0.067h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0g、30g、、40g、50g;40%乐果乳油(湖南常德农药厂产)100g作对比;并以喷清水为对照。另设0.067hm2用10%大功臣40g为大田示范。供试茶品种为黄山大叶种…  相似文献   

17.
调查检测了石果红山茶和红花瘤果茶种子的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种皮透水性、生活力和营养贮藏物质。结果表明:1)2种山茶种子为大粒种子,种子大小和色泽差异不明显,石果红山茶和红花瘤果茶种子千粒重分别为1 557.88g和1 425.60g;2)种子含水量在25%~29%之间,红花瘤果茶含水量高于石果红山茶;3)石果红山茶的种皮是阻碍种子吸收水分的重要因素,红花瘤果茶种皮对种子吸水影响不明显;4)石果红山茶种子质量较好、活力强,红花瘤果茶种子质量差、活力低;5)石果红山茶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红花瘤果茶,但其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红花瘤果茶,可溶性糖的含量差距不明显。实验表明,2种山茶植物的种子特性因生境差异而变化,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漫谈广东古今茶产业与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福  陈栋 《茶业通报》2001,23(3):47-47,F003
1 广东茶产业茶文化之起源广东早在西汉时期 (公元前 2 0 6~前 2 5年 )以前 ,先民就已利用茶叶 ,西汉末年便有少量茶叶由海路销往南洋诸国。南朝梁武帝时 (50 2 -54 9年 )东莞僧人在铁炉岭 (今茶山镇境内 )建雁塔寺沿山种茶 ,这是见诸文献广东人工种茶开端。直至唐代饮茶之风兴起 ,茶叶内需和外销增加 ,唐代诗人曹松寓居南海西樵山 ,移植顾诸茶其上 ,教民种茶、制茶 ,较大规模发展商品茶园 ,茶区扩大至 1 1个县 ,其时广州已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出口茶埠。汉末至隋唐期间 ,中原人民大批南迁 ,部分进入广东 ,带来中原生产技术和文化 ,促进了广…  相似文献   

19.
这里介绍6个红山茶(C.japonica)品种、3个杂交种(Hybrid)和1个滇山茶(C.reticulata)品种。可以看到,不同品种群系列其花色、花型、和生长习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将精制绿茶(复火茶)放在防湿包装袋内,在常温下经保存三个月后,会恢复原有的青气味。包装茶恢复原有的青气味,可以推断在绿茶贮藏气味成分中可能是1-戊烯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