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果桑大棚种植与露地栽植、大棚养蚕与室内养蚕和露地果桑园内套种桑枝黑木耳等立体种养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10果桑用钢架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果桑大棚种植总产果量比露地种植增产6.5%,桑椹成熟期比露地种植的提前13 d,由于上市早,价格高,收益可增加50%以上,同时可有效地推动果桑的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果桑大棚养蚕与普通室内养蚕相比,上蔟、采茧时间均比在室内饲养提前,产茧量与产值均增加7.8%,有利于规模经营,节约劳动力;露地果桑园内套种黑木耳经济效益明显,每667 m2果桑园可摆放桑枝黑木耳菌棒7 500只,可收获干木耳1 125 kg,纯收益3.5万元以上。"桑椹采摘、大棚养蚕、桑枝种耳、菌糠作肥"这一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桑叶、桑椹、桑枝及土地空间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大幅度提高了蚕农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植桑养蚕模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作为省力化、规模养蚕的新模式大棚养蚕,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蚕业产业在我市已成为部分农民的家庭经济支柱.现将适应大棚养蚕省力化要求,实现全年条桑育和几种条桑收获剪伐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新式轮伐收获法见示意图. 该剪伐技术是由山东省诸城市丝绸公司王永选等同志试验并推广的一种增产桑叶的剪伐形式,能增产桑叶20%~30%,该技术论文曾在1991年山东蚕学会第九届年会上交流,得到专家关注,现在全省推广.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1 第一年秋蚕桑树落叶后,将一户承包的园块平分为两区,其中一区实行重剪梢(留条高度为0.8m),另一区进行常规剪梢(条高为1~1.2m).  相似文献   

3.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亮  张继红 《四川蚕业》2007,35(4):53-54
塑料大棚养蚕是蚕业生产的新事物、新技术,它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条件下养蚕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大棚养蚕有着省工、省力、高效的优点,甘肃省康县引进试验推广有一定的背景和过程。对发展大棚养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蚕桑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户均养蚕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杭州市有年产500 t茧乡(镇)6个,年产50 t茧村28个,年产0.5 t茧户2079户.但在养蚕规模扩大的同时,蚕室和劳动力紧张,食桑不足的问题也开始凸现.而建造蚕室又受到资金和土地限制,大棚养蚕恰好为养蚕生产规模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002~2003年在总结学习各地大棚养蚕经验的基础上,杭州市进行了大棚养蚕技术的试点、示范、推广,两年来虽有少数农户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养蚕成绩不理想,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武义县从2002年开始在桃溪镇泽村陶连德户进行大棚养蚕试验,2004年出台每建667 m2大棚补贴2000元的扶持政策,2008年起调整为补贴10元/m2,使全县大棚养蚕技术得以推广,2013年达150只左右。王宅镇汤处村邱舍法户利用大棚全年饲养38张蚕种,平均张产量42.8 kg。现将武义县大棚养蚕技术作简要总结介绍。1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解决蚕室紧缺问题。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  相似文献   

7.
“3 1”大棚养蚕模式,就是一户蚕农植2000m^2(即3亩)桑,配建1座养蚕大棚,一是改过去的人蚕同室为专室养蚕,改蚕匾育为地面育,改繁重的除沙工序为不除沙,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该片叶育为条桑育,改手工上蔟为自动上蔟,减轻了劳动强度;二是地头建棚,就近养蚕,减少了桑叶运输,改善了养蚕环境,提高了蚕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甘肃省陇南地区通过学习山东、江苏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建湖县从1998年逐步开展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建成电热化小蚕共育室120座,室外大棚1500个,推广使用方格蔟90万片,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棚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嵊州市各地养蚕大户逐年增加,现有8张以上养蚕大户1 200多户.但养蚕大户饲养蚕种张数多,受房屋条件的限制,养蚕大棚及简易养蚕房,相对于通常房屋而言,温湿度调节比较困难,对养蚕技术的要求相对要高,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大棚及简易养蚕房中能否适用,还需一个尝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棚养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养蚕是适合蚕桑规模化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一年来通过5期蚕的大棚养蚕试验,取得了蚕茧产量高、质量好,管理方便,省工省力的好成绩.本文概要介绍桐乡市5期蚕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郑作运 《北方蚕业》2001,22(4):48-49
大棚养蚕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适应蚕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在室外用塑料膜或塑料纺织布建成"温棚",在棚内进行养蚕的新的饲育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优质、高效等特点,目前,已在国内不少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省近年也开展了大棚养蚕研究与应用,同样取得了可喜成绩 .现将河南大棚养蚕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 大棚养蚕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养蚕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在这种情况下,我县的室外大棚推广很快,凡养蚕两张以上的,都是大棚养蚕。2004年春,有大棚2100个,在重点养蚕区大棚蚕达95%以上,蚕农普遍反映大棚养蚕的产茧量从原来的25~30kg/张,提高到35—40kg/张,发病率下降了5%,蚕农真切体会到大棚养蚕的好处。现在又有蚕农为了更省事,待小蚕一出共育室就直接放进大棚。  相似文献   

13.
<正>睢宁县从2001年开始,在蚕桑重点镇村开展大棚条桑一日两回育省力化养蚕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目前该项技术已在重点镇村全面推广,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蚕农好评,并被称之为“快乐养蚕法。” 1 大棚的建立大棚应选在地势高、排水方便、易通风的地方搭建,大棚四周挖排水沟,防止阴雨天棚内湿度过大和  相似文献   

14.
敖启舰  蒋光茂  陈伟 《四川蚕业》2009,37(3):40-4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这直接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业的发展。减少蚕房等养蚕设施投入,实现省力化养蚕是推进蚕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冕宁县蚕桑事业管理局借鉴山东、江苏、浙江及四川内地大棚养蚕的经验,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新型养蚕大棚的研制推广,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大棚养蚕省工省力,产量高质量好,冬春空闲时段还可以进行综合利用,是目前大力发展“两高一优”蚕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棚养蚕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大棚蚕的产量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县自1995年开始,在团林镇南泉子二村试行建起了五个高标准的养蚕大棚,当时由县公司、茧站和村共同进行规划和设计,在水通、路通和电通的同时,还配备了消毒池和贮桑室。当年,这五个大棚共饲育蚕种73.2张,产茧3103.7kg,全年平均张产达到42.4kg,比蚕室养蚕高8.2kg,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年,我县公司在各乡镇开始进行推广,并出台了每平方米给予2元补贴的优惠扶持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展养蚕大棚1436个,2000年共承担饲育蚕种10321张,总产茧376716kg,平均张产达到36.5kg。特别是团林镇的南泉子二村,14.3公顷新老桑园共建有养蚕大棚86个,全年共承担放养蚕种681张,几乎全部是大棚养蚕,总产茧达29419.2kg,平均张产达43.2kg,比蚕室养蚕张产高出6.9kg。由此推算大棚养蚕每张种比蚕室养蚕可增加100元的经济收入,667m2产值可提高300元左右,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但也有的大棚户养蚕产量和质量却不怎么明显,甚至个别户比蚕室养蚕效益还要低。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蚕桑生产已逐步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现有的常规养蚕方法已满足不了蚕业发展的要求。大棚条桑育养蚕技术,因其投资少、工效高、适应规模经营、利于人蚕分离等诸多优点而在蚕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从2000年起我市试点推广大棚条桑育技术,2005年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2019年夏季采用配合饲料在大棚内饲养大蚕的试验情况,大棚平台饲料养蚕,在上车率、粒茧丝长、洁净和鲜毛茧出丝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普通平台育,解舒丝长相近,茧丝纤度相仿.结果表明,在大棚中采用配合饲料饲养4~5龄蚕是完全可行的,和普通桑叶育一样,大蚕期蚕室温度在适当范围有一定波动,对蚕体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大棚养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金钱 《中国蚕业》2002,23(3):35-38
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有:①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大,而且受到建房政策的约束;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胡洪法 《蚕桑通报》2010,41(2):65-66
<正>大棚全龄养蚕是在大棚饲养大蚕成功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大棚的设施和结构,使其能达到满足小蚕饲养的要求,从而形成的一项全龄大棚养蚕新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且不破坏土地资源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不少地方推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情况 桐庐县2006年春开始开展示范和推广大棚养蚕.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2007年全县共搭建各类临时简易大棚110只,总面积1.32万m2,饲养蚕种350张.根据对印渚、怡合等重点乡镇15户蚕桑大户的调查,2007年共建大棚19只,面积2 470m2,中秋期大棚饲养蚕种80张(占总饲养量123张的65%),总产鲜茧2 731-8kg,平均单产34.1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