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兽医导刊》2007,(8):68-69
当前正值汛期,气温较高,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极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链球菌病、炭疽、血吸虫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部7月15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前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防疫工作,保证洪涝灾害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信息驿站     
<正>风向标宏观政策农业部:高度重视、加强洪灾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当前正值汛期,气温较高,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极易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链球菌病、炭疽、血吸虫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部7月15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前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防疫工作,保证洪涝灾害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洪水将土壤中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冲刷出来,极易发生自然疫源性疫病。同时,为避开洪水养殖场户对动物进行驱赶动物转移,或者因无法转移而将动物滞留在洪水中导致死亡。这不仅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安全,而且极易造成动物疫病流行,当前气温较高,细菌繁殖加快,苍蝇、蚊子滋生,地表粪污、病死动物等污染严重,畜禽间容易发生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大量动物因灾死亡,动物尸体腐烂,容易造成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保证灾情之后无大疫,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兽医卫生大消毒。  相似文献   

4.
正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河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同时,汛期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为做好汛期动物防疫工作,应强化以下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保健》2007,(8):12-12
7月15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前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证洪涝灾害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视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当前正值汛期,气温较高,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极易造成口蹄疫、高致  相似文献   

6.
6月下旬以来,我省先后出现 4次强降雨过程,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农业、畜牧业、人民群众财产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洪水过后还会出现多种动物疫病暴发和流行,继续危害畜牧业和人民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洪水过后动物疫病暴发和流行。 1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的原因 1.1动物抵抗力降低。洪涝灾害期间饲养管理不善,正常的饲草、饲料、饮水供应不足,加之,气候条件恶劣,风吹、日晒、雨淋等使动物体质下降,抵抗疫病的能力降低,容易诱发多种疫病…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期间,粪池漫溢。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淌,造成水源等环境严重污染。同时,土地中的病菌被洪水冲刷出来,亦成为传染源。所以洪水过后,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都容易发生。其中最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牛、羊炭疽,耕牛血吸虫病、猪丹毒病、胃肠道传染病等。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特点以及防制环节,当前需主要抓好病死畜禽的处理、饲养场以及畜禽舍的消毒、免疫接种,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疫情监测,以及防止动物食入霉变饲料中毒等。1洪灾过后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1.1消毒范围水灾过后要进行全…  相似文献   

8.
正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频频遭受洪涝灾害,使大量禽舍倒塌、饲料被淹,畜禽粪便四溢,尸体漂流,以及饲料和水源被污染。这样不仅影响了家禽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导致了病原扩散,疫病流行,尤其是易引起家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 家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是一种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致死的疾病。该病以夏季多发,特别是在洪涝灾害之后,发生更为普通。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禽啄食腐烂饲料、腐败动物尸体或被毒素污染过的饲料、饮水而引起,也有因啄食动物尸体上的蝇蛹(可能含有大量毒素)而中毒。鸭群夏季在浅水  相似文献   

10.
洪涝灾害后,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畜禽极易暴发各种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更易暴发流行.这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搞好灾后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应引起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5.12大地震期间造成了动物特别是饲养畜禽的大量死伤、动物抵抗力下降和死亡动物尸体腐败等问题.加之夏季来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滋生和扩散,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极易导致猪链球菌病、炭疽等多种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一、地震灾害容易造成哪些动物疫病的流行? 答:遭受地震灾害后,除了人的生命、财产损失外,大量动物因灾死亡,随着气候转暖,动物尸体腐烂,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检疫》2017,34(8):4-13
<正>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灾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二是对饲养场内外环境和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畜禽尸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牧业通讯》2007,(15):22-22
7月15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前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证洪涝灾害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炭疽又称炭疽热、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炭疽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多的季节。一、流行特点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和尸体的器官、组织及血液中,特别是临死前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会有较大量的炭疽杆菌,这常是引起扩大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和皮肤传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7):34-34
7月15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当前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切实加强灾后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证洪涝灾害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特别提示:特大洪水灾害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突发,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禽霍乱等。这些疫病都会因防疫不及时、消毒卫生处理不得当而造成大面积的流行。那么洪灾过后畜禽养殖的应急处理则至关重要……特大洪水灾害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突发,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禽霍乱等。这些疫病都会因防疫不及时,消毒卫生处理不得当而造成大面积的流行。根据  相似文献   

18.
正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牛、羊、猪、犬等家畜极易受感染。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污染的畜产品或吸入带有炭疽的杆菌芽孢的尘埃而传染人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严重危害人畜安全,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根据科右前旗动物炭疽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现对炭疽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对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因特大暴雨、台风等引发的洪涝灾害,容易导致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出现因灾死亡畜禽尸体漂浮腐烂、畜禽在应激条件下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风险明显增大.为科学有效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应着力强化八方面防控措施,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大地震给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大灾之后如何防止重大疫病发生和蔓延,成为目前抗震救灾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之一。专家介绍,随着气候转暖,动物尸体腐烂,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一般大灾过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