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理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2.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理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3.
<正>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病原]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又称禽巴氏杆菌,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菌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从病鸭组织、血液和新分离的培养物中的菌体,用姬姆萨氏、瑞氏或美蓝  相似文献   

4.
鸭霍乱的特征是浆膜和黏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发生剧烈下痢,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关节肿大。本病在温热潮湿的地区多发,以秋冬和春季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发病急,死亡快,发生前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常见在早  相似文献   

5.
鸭霍乱又名巴氏杆菌病,农村常称"摇头瘟"。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和春季,温热潮湿的地区发生比较突出。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状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灶,常发生剧烈下痢。慢性病例则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本病急性病例在临床上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药物诊断不难作出判断。慢性型则因为症状表现不明显,往往误诊,延误病机。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为危害鸭业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症状和病变: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d,有时可长达7d。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的主要临诊症状是嗜眠,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废绝,眼、鼻流出分泌物。排黄绿色或恶臭稀粪。少数病鸭表现跛行和伏地不起等关节炎症状,耐过鸭往往生长不良。主要病变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病程较长的病例,炎性渗出物呈干酪样,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相似文献   

7.
李祯荣 《农家致富》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8.
李祯荣 《当代农业》2010,(15):46-46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相似文献   

9.
倪世俊 《农家顾问》2004,(10):48-48
鸭的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肠道传染病。1~3周龄的雏鸭最易发病。表现为:停食、体温升高、颤抖、呆顿、头沉闭眼、喘气、两翅下垂、扎堆、怕冷、眼睑水肿、眼和鼻中流出清水样分泌物,身体衰弱、口渴增加、步态不稳、排水样大便,有时粪便带血,关节肿大,并有麻痹现象产生。一般3~5天内死亡;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因而又称猝倒病。成年鸭发病时。多为慢  相似文献   

10.
鸡霍乱又名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症。常以发生剧烈的下痢症状为特征。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潜伏期为2~9d。1流行特点(1)能引起鸡、鸭、鹅同时发病。(2)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冷热交替、闷热、潮湿、多雨时期。(3)多呈地方性急性流行。2主要症状2.1最急性型不表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流行初期多见肥壮、高产鸡发病。2.2急性型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独伏一隅。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该病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以及发育迟缓,临床上以幼雏鸭多见。近年来,我国许多饲养肉鸭的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的报道,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1.患鸭霍乱病的病鸭,死亡前常摇头,死亡时口、鼻流稀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而患鸭瘟的病鸭,流涕流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虚无食物。2.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鸭颇为多见。鸭霍乱能传染给鸡,甚至猪。而鸭瘟流行范围较广,病程也较长,一般多在发病后4~6天死亡,但不传染给鸡与猪。3.翻开鸭肛门,出现充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丁忠新 《福建农业》2012,(12):26-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俗称新鸭病或鸭败血症,原名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表现特点是,病禽困倦、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其病理变化主要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在我国各省养鸭区域均有发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特别是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发育迟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氏杆菌病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雏鸭最易感。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性包心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型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可导致残鸭和僵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该病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复杂。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7周龄鸭最易感,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缩颈、共济失调,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疾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鸭疫里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某养殖户饲养的48日龄雏鸭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初期每天死亡10~15只。畜主曾用青链霉素进行治疗,但未见明显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很快控制了病情。一、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不愿走动,缩颈嗜眠;两眼和鼻孔处常附粘性分泌物;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并混有未消化的饲料;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而脱水死亡。有的病鸭还表现为一侧关节肿大;卧地不起;少数病鸭眼睑肿胀,甚至有一侧发生失明。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病是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传染迅速,高度致死。病原体是一种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10日龄左右的雏鸭,往往是突然发病,开始时精神萎糜,打瞌睡;随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死前头向后倒。通常在出现神经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鸭病毒性肝炎病还常并发或继发沙门氏菌病,大肠肝菌病等。并发沙门氏菌病时,鸭群精神萎顿,嗜睡,食欲废绝,拉黄白色稀粪,很快死亡。对患病毒性肝炎病死亡的雏鸭进行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并有针头状坏死小点;肾脏充血和肿胀;胆囊肿大;十二指肠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