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靠天吃饭"一直是传统甘蔗生产的真实写照,面对多变的气候和自然灾害,蔗农们显得是那样无奈。根据了解,今年广西甘蔗受到了严重干旱的影响,受灾面积达到6.01万公顷,15万公顷的甘蔗中,因雨量偏少而影响长势的面积超过87%。广西扶绥县庆旺植物抗旱保水剂厂经过多年的摸索、示范,自主创新研发出一套在甘蔗生产上投资小、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光温水条件优越,一年四季适合农作物生长,是我国唯一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点的宝地,海南有宜农地101.6万公顷,宜热作地84.7万公顷,是发展甘蔗生产的最适地区,小面积产创全国之冠,每公顷产量高达426吨(三亚市崖城,品种海蔗4号,1976年)。糖蔗的含糖份也名列全国前茅,有些年份蔗糖份平均达14%以上,有的品种高达19.1%(崖城红皮,3月份)。“八五”以来,每年种植甘蔗面积10万公顷左右,是我国新兴的糖蔗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MARD)消息,为达到越南政府2010年的计划目标,越南甘蔗产业致力于提高甘蔗种植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并不是提高产量的最佳途径,目前越南的甘蔗种植面积达31万公顷,比越南政府制定的2010~2020年计划超过1万公顷。越南计划12年实现“百万吨甘蔗计划”,目前的单产水平为54.8吨/公顷,预计每公顷增产10吨。如果无法提高甘蔗单产水平,2010年将难以达到政府既定的目标,即越南将提高单产至65吨/公顷,  相似文献   

4.
浅议甘蔗地套种西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美先 《广西农学报》2009,24(3):27-28,31
甘蔗、西瓜的生长期各不同。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利用甘蔗、西瓜两种作物成熟的时间差,在甘蔗生长前期套种一茬西瓜,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能大幅提高甘蔗的产量。据试验,每公顷西瓜、甘蔗的收入均万元以上,收入净增2万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甘蔗肥料试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的有关技术参数,即产1吨甘蔗的需肥量,土壤的供肥能力和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的当年利用率,并提出了甘蔗计划产量需肥量的计算公式。几年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减少施肥的盲目性,减少对肥料的投资,增加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提高经济效益。至1990年止,该项技术在广西14个县市的甘蔗产区上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8.67万公顷以上,验收结果表明在88.6%的试验点比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9.765吨/公顷,蔗糖分提高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北海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hm2左右,大多种植在早坡地上,灌溉条件差,常常受到干旱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甘蔗滴灌技术比不灌溉的可提高甘蔗产量30.3%,而且每公顷比常规漫灌节约用水52%,增加纯收入2720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甘蔗是云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现达20多万公顷,年产糖150多万吨.  相似文献   

8.
泸水县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低热河谷地区的傈僳族人民把甘蔗作为一个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甘蔗种植面积3 750hm2,年产值达8 506.19万元.由于品种多、乱、杂,水田甘蔗平均每公顷产量仅94.5 t,旱地甘蔗平均每公顷产量仅52.5 t.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甘蔗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加2005—2006年区域试验的11个甘蔗新品系的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公顷含糖量、茎长、茎径、萌芽率、单茎重、有效茎、分蘖率,说明甘蔗公顷含糖量和茎长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甘蔗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甘蔗种植区域主要是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海南等省,目前种植面积达105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民间甘蔗农民协会(APTRI)对政府实现2014年砂糖自足率感到缺乏信心,由于预计2011年糖产量将下滑,从原订指标270万t减至210万t。APTRI预测,随着糖产量减少,蔗农将蒙受损失约每公顷500万盾,APTRI副秘书长努尔·卡甫丝印估计,2011年产量减少,甚至不及2010年的230万t。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甘蔗产量减少,而且其成糖率相当低,平均每公顷甘蔗成糖率降幅介于20%一30%。此外,糖产量减少,也由于榨蔗制糖初期成糖率不高,可能仅达5%一6%。  相似文献   

12.
甘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蔗13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广义遗传力分析,除重力纯度外,其他12个性状在不同的品系(种)间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可通过杂交予以改良,且纤维分、田间锤度、公顷合纤维量、茎径属高度遗传性状,重力纯度、出汁率,公顷产糖量属低度遗传性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茎径和单茎重对产量的贡献是主要的,而对于甘蔗蔗糖分则取决于田间锤度和蔗汁蔗糖分,公顷含糖量却以茎径、单茎重、公顷产量为主要,但也不可忽视甘蔗蔗糖分。通径分析进一步证实:茎径对产量,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甘蔗蔗糖分、茎径对公顷含糖量的重要性。此外,也要协调好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之间的关系和出汁率、甘蔗蔗糖分、纤维分之间的关系,方可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巴西政府日前预计,2007年巴西将收获5.28亿吨甘蔗,其中2.37亿吨将投入乙醇生产。巴西2007年有望产出200.1亿升乙醇,创历史最高纪录。巴西官方作出上述预测的基础是,该国2007年的甘蔗种植面积同比增加了7.4%,达662万公顷。同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采用也将促使巴西甘蔗产量增加。巴西还计划在5年内使甘蔗乙醇的产量增加到340亿升,因此,甘蔗乙醇产量将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甘蔗有很高的能量转换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杂种优势,它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特高产的饲料作物。选育饲料甘蔗品种又是发展饲料甘蔗的关键技术,闽蔗92-117、C155-76等甘蔗品种,生长特快,宿根性特强,年可收获2-3次,公顷产鲜蔗225吨左右,配合饲料青贮氨化处理,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昌宁县从 1993年起开展了硅肥在甘蔗施用的示范推广试验 ,经四年的试验研究表明 :甘蔗是喜硅作物 ,土壤中有效硅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土壤对甘蔗的供给水平 ,公顷硅肥施用 750千克在甘蔗上能显著地增加产量和含糖量 ,甘蔗公顷增 2 9. 66吨 ,增 4 0 . 55% ,糖份提高 0 . 12 4 5% ,增 8. 5%。公顷施用 4 50 - 750千克黄磷炉渣硅肥可获得增产增糖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甘蔗生产事关玉山县经济发展的全局。全县种植甘蔗1500公顷,产工业蔗10万吨,蔗农可得收入3O00万元,企业可创产值SOOO万元,国家可得税利700-800万元。甘蔗是企业造纸、酒精等生产的原料,关系到糖厂千余职工的生活出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同小可。因此,种好甘蔗对农民致富、企业生存、财政增收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近几年玉山县甘蔗生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滑坡。甘蔗生产的情况是,1991年种植1586公顷,工业蔗产量12.15万吨,平均每公顷工业蔗产量76.6吨,为历史的最高水平。1992年工业蔗产量10.67万吨,1993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具备充足的甘蔗原料供应能力和成熟的技术,生产甘蔗燃料乙醇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全国可发展200万公顷的糖能兼用甘蔗,生产1.4亿吨原料甘蔗,在保证每人每年平均摄入9公斤糖的需求之外,可利用5000万吨甘蔗生产385万吨燃料乙醇。但是,我国发展甘蔗燃料乙醇也面临着油价下跌、定位模糊、补贴力度不均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加强教育培训、纳入扶持范围、统一补贴标准等三个方面出台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甘蔗单位面积效益值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的原料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而原料蔗产量是基础,蔗糖分则是核心,只有两者的相对统一,才可获得最佳效益。如何使二者得以统一,实现高产、高糖,获得最佳效益,即是本文研究的着力点。1993年列项对甘蔗每公顷产糖15吨进行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为目的,着力于良种的推广和高产、高糖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此套技术投资省、操作简便、农民易接受,并得出每公顷产糖15吨的主要构成指标是:有效茎10.5万株/公顷,单茎重1.35千克,原料茎产量141.75吨/公顷,产糖率10.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在崛起的中国甘蔗糖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参会代表特别是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赞扬。这次会议有近270位代表参会,其中有58位来自20个主要蔗糖生产国蔗糖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包括近20位甘蔗糖业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会前出版了由中印两国甘蔗糖业专家共同编辑出版代表当今国际甘蔗糖业各领域研究先进水平的论文集。这部宏篇巨著共有770页,144篇论文。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甘蔗生产记录。公元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蔗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社会不稳而使糖业变得很弱。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蔗糖业重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的第三大产糖国,2003/2004榨季全国总产糖量达到1002万吨,其中甘蔗糖占总产糖量的94%。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糖产区,2003/2004榨季产糖量达到588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4%,占全国甘蔗糖产量的62.3%。中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有效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特别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90%的旱地蔗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单产近年来维持在60~70吨/公顷的较高水平。国际甘蔗糖业的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甘蔗糖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超级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韦文科 《世界农业》1997,(10):23-23
生物技术在蔗糖生产上的应用广西甘蔗研究所韦文科按常规无性繁殖来推广甘蔗良种,不仅速度慢,繁殖系数低,一般一年仅几至十几公顷,而且需要大量种茎,按每公顷105t,不仅耗去大量制糖原料蔗,亦给良种推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人们从60年代开始进行各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