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勾天牛是一种危害刺槐、苹果、海棠等林木的蛀干性害虫。2008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首次发现北京勾天牛(Exocentrus beijingensis Chen),该虫在当地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危害刺槐枝条,对甘肃省整体造林绿化成果构成很大威胁。通过对北京勾天牛进行风险分析,其风险值R=1.77,在甘肃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
北京勾天牛为辽宁省新记录种。作者历经2a的室内外观察,对北京勾天牛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北京勾天牛在辽西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及4龄幼虫在寄主内越冬,该虫世代较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除榆树外,对移植的刺槐、苹果、海棠等树木的危害尤为严重,在1株10年生的刺槐树上竟发现有幼虫100余头。成虫以爬行为主,能短距离飞翔。  相似文献   

3.
杨树伐根嫁接河北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白银市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 ]危害的重灾区。过去 10年由于该天牛危害不得不砍伐的杨树近 4 0 0 0万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亿元。为了扭转光肩星天牛猖獗危害的局面 ,我市在西北率先成功应用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技术进行防护林的更新和天牛虫源林的改造。近年来又开展了杨树伐根嫁接河北杨的试验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利用杨树伐根嫁接抗旱、抗寒、抗天牛等性能优良的河北杨 ,可解决杨树蛀干天牛危害区清除虫害木后的更新及伐根不易清除的难题。在白银灌溉区嫁接的河北杨 1年生苗平均高3.8m ,平均地径 3.5cm …  相似文献   

4.
将砍伐后以不同方式存放的松树虫害木分别剖成厚度为 1 .0 cm、1 .5 cm、2 .0 cm及 2 .5 cm的木板 ,系统地调查木材内部松墨天牛各虫态的存活情况。并由此提出使用松树虫害木做木包装时的各种处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松树虫害木伐倒后在林外存放 1 2个月时 ,松原木内已无任何虫态活天牛 ;而在林内存放时 ,因受到松墨天牛的再侵染 ,还有活虫态存在。新伐的松树虫害木当剖成厚度为 2 .0 cm以下的木板时 ,可杀死绝大多数松墨天牛 ,而且所有天牛虫道均已被破坏 ,虫体暴露在外 ,在剖板后不久天牛即可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5.
柏树是青石山区、石灰岩山区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也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由于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iatus(Matsch)的危害,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特别对古柏威胁很大。该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nae、天牛亚科Cerambyciane、杉天牛属Semanotus。主要危害圆柏Sabina chinensis(Linn)Antoin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桧柏Junaperus communis Linn等柏类树种的衰弱木、枯立木及新伐倒木,严重损坏植株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切断或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影响水分及养分的运输。轻者长势衰弱,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严重威胁着绿化成果和古柏类树种的保护,曾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中的江川、石林,滇西北的华坪、永胜遭受松墨天牛危害的云南松林作为调查对象,并开展相关的室内饲虫实验,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密度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此了解了松墨天牛各虫期的生活习性;以及该虫在4个县的虫口密度特征。针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虫口密度状况分析了该虫在云南省的危害潜力,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松树虫害木存放及剖板处理防止松墨天牛传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砍伐后以不同方式存放的松树虫害木分别剖成厚度为1.0cm、1.5cm、2.0cm及2.5cm的木板,系统地调查木材内部松墨天牛各虫态的存活情况。并由此提出使用松树虫害木做木包装时的各种处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松树虫害木伐倒后在林外存放12个月时,松原木内已无任何虫态活天牛;而在林内存放时,因受到松墨天牛的再浸染,还有活虫态存在。新伐的松树虫害木当剖成厚度为2.0cm以下的木板时,可杀死绝大多数松墨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产卵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褐天牛在健康木和伐倒木刻槽、产卵及卵成活率的研究发现:松褐天牛虽然在健康木上能刻槽,但刻槽数较少,且几乎不产卵,偶有产卵也不能正常孵化成活;在伐倒木上则刻槽较多,产卵量大,且成活率高。接种在伐倒木上的松褐天牛卵孵化率高,幼虫生长发育正常,而接种在健康木上的松褐天牛卵孵化率低,幼虫生长发育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防治天牛十法文/赵国田朱兰阁一、选选用抗虫树种,如沙兰杨抗桑天牛,毛白杨抗光肩星天牛,并与不易受天牛危害的椿、楝、泡桐等树种营造混交林,降低危害程度。二、除清除虫源,新栽林木周围要修剪有虫枝干和伐除重害林木。三、捉捕捉成虫,成虫大而笨,飞翔能力差,在...  相似文献   

10.
<正>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别名柏双条天牛、蛀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近年来,该虫在辽西地区不断扩散蔓延,危害日趋严重,由于生活隐蔽,不易发现,防治难度大,钻蛀在枝干内,危害周期长,羽化不集中,防治不能彻底,是摆在城市园林经营管护者和森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 众所周知,伐倒的或生理特性弱的松树对松干天牛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近年来已证明,伐倒的松树引诱松干天牛的挥发物由7种单萜烯碳氢化合物和乙醇组成,然而,这种化合物在松材线虫侵害的松树上也被发现。这些发现提示人们,通过使用丙酮和乙醇“注射树干”法使活的松树也能引诱天牛。  相似文献   

12.
<正> 榉白背粉天牛(Olenecamplus Cret-aceus margmatus sehwarzer)属鞘翅目,天牛科。此虫主要危害麻栎、白檀枝梢,严重影响幼树生长,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该虫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摸清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84—1987年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危害情况该虫主要危害麻栎幼树枝条。据调查,幼林当年受害株平均5%左右,主要以幼龄幼虫危害嫩稍为主;中老龄幼虫钻蛀树干,破坏木质部,切断输导组织,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降低木材的利用价值。此虫除危害  相似文献   

13.
伐桩萌芽更新技术是巴盟在天牛前期治理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防治天牛危害严重的成过熟林理想的措施之一。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只要砍伐时间适宜,后续管理措施得力,萌芽率高达 95%以上,并且可迅速恢复林分。 1998年光肩星天牛实施工程治理以来,为迅速降低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并且有效控制天牛的扩散蔓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砍伐了成过熟林和虫口密度高、濒死的林木。虫害木伐桩应用萌芽更新和嫁接技术 (少部分伐桩嫁接毛白杨,大部分伐桩自然萌芽更新 )既达到了防治天牛的目的,又保护了…  相似文献   

14.
南美硬木锯天牛Mallodon dasystomus(Say)是广泛分布于美洲的一种有害生物,对树木的破坏程度高,一旦传入我国会给国内农林业生产带来危害。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深入了解该虫的危害特点和鉴定特征等对防止该虫进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介绍了南美硬木锯天牛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鉴定特征及危害特征,为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斑星天牛在岐山县的七个乡镇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主要危害大关杨、箭杆杨、欧美杨和北京杨等。我们对伐除的虫害木进行了磷化铝熏杀灭虫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供试材料为56%的磷化铝片剂。施药时,应选择好熏蒸场地,将伐除的虫害木造材,刮皮,边堆边投药。按照材积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属天牛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近20个省市,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等地。危害杨树、柳树、榆树、白桦、稠李、槭树、刺槐苦楝、桑等阔叶树,尤其喜食糖槭树,是绿化阔叶乔木常见的重要蛀干害虫。有些地区发生严重,危害猖獗,轻者枯梢,重者整株死亡,使树木失去绿化培养的前途,降低用材价值。1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1·1虫:雌虫体长约18~35mm,宽5~12mm,雄虫体长14~27mm,宽4~10mm,体黑色,有光泽,触角鞭状,为其体长的1·5~2倍,雄虫触角较雌虫长,触角除第一、第二节外,其余各节均为兰灰…  相似文献   

17.
用生石灰处理伐桩,预防和杀灭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卵、幼虫.在处理区天牛有虫株率仅2.5%,对照区有虫株率82.6%.  相似文献   

18.
刺槐外斑尺蛾 (EctropisexceilensButler)属磷翅目尺蛾科 ,又名刺槐步曲 ,分布在河南省安阳、濮阳、新乡、开封市等黄河故道刺槐林区 ,以危害刺槐为主 ,大发生年份可危害枣树及农作物。该虫具有暴食性 ,短时间能将整枝、整树叶片食光。在高温干旱年份 ,1年可 2~ 3次将叶片吃光 ,造成林木上部枯死 ,从主干中下部萌芽 ,给林木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1985年以来在内黄、清丰、延津等地陆续发生 ,1993年滑县林场也遭该虫危害。为控制其危害 ,安阳市先后于 1988、1995年两次利用飞机喷洒灭幼脲对受害林木进行防治 ;并对其生…  相似文献   

19.
以威海市里口山林火迹地为例,对该地区林火迹地不同烧死木清理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分析火干扰后群落乔木树种变化情况、火干扰对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的影响、火干扰后灌草群落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其结果表明,在重度过火区域,与烧死木伐处搬走和不清理相比,对烧死木进行伐倒截断处理乔木群体密度分别提高63.6%和38.5%以上,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在直播造林前,采取烧死木伐倒截断处理方式比烧死木伐处搬走和不清理措施,刺槐平均存活率分别提高20%和8.5%,臭椿平均存活率分别提高4%和3.3%;直播造林初期(前3年),臭椿在烧死木伐倒截断处理下的树高、根径生长效果最好,而刺槐在烧死木不清理处理下树高、根径生长效果最好。在火烧迹地天然更新初期,定株措施有利于自然萌发主要乔木树种麻栎、刺槐、臭椿的生长,且定株2次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黑龙江省鹤立林区采伐的红松、落叶松原木,尤其是鱼鳞松,严重遭受云杉大黑天牛的危害。每年的7~9月间,在林内伐倒的原木需堆放到冬季方能运出。而此时,正值云杉大黑天牛的产卵期,天牛将卵产于新伐倒木上,皮下可见到新孵化的幼虫。9月末,幼虫钻入木质部越冬。冬季,这些已经遭受虫害的原木被运到贮木场堆放。第2年,在这些原木上可见到直径大小不等的圆孔,此孔即是云杉大黑天牛幼虫钻蛀的坑道口。加工原木时,在木质部可见到被幼虫钻蛀的坑道(与木质部垂直)。每根隔年原木可有坑道孔120个,严重影响了原木材质。为了提高原木成材率,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