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今年三夏,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小麦机收进展平稳,秩序良好,336万hm^2小麦适时收获,394亿斤小麦颗粒归仓,机收率达95.2%,圆满完成了小麦机收作业任务。今年三夏农机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谈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卉 《河北农机》2007,(5):10-10
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水稻、小麦种植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现状相比较,玉米机收还相对滞后,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玉米收获机械需求量逐年增大,玉米收获机械已成为继小麦联合收割机之后我国农机发展的又一大热点.了解玉米机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对于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三夏”大忙季节已经从南到北展开,全国农村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针对广大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王智才日前强调指出:精心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确保“三夏”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就是农机系统对打赢农村防治非典这场攻坚战的最好响应和最大支持。王智才司长说,小麦跨区机收是“三夏”农业生产的重头戏,在抢农时,防灾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十分关键。据统计,去年全国小麦机收水平达到70%以上;全国参加跨区收获小麦的联合收割机15万台,完成跨区机收小麦面积1.5亿亩,约占小麦种…  相似文献   

4.
目前,潍坊市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入夏以来,各级农机部门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做好小麦收获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到目前,全市已检修调试各类农机具14.6万多台。组织供应夏收农机具8500多台,培训各类农民机手17800多人次,组织各种农机服务队(组)230个。计划机收面积487.9万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农机部门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保护性耕作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提高了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质量,科学衔接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效结合。目前,全省已实施夏季保护性耕作一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其中以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形势最为迅猛,但操作程序复杂、作业环境差、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不强,令小麦收割机极易发生事故,严重影响了机收作业进程,更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推动了小麦机收和跨区作业继续向市场化、高效益方向发展。2006年全省241.3万hm^2。小麦实现了抢收抢打、颗粒归仓,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和小麦机收会战的组织管理水平,为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机》2013,(5):16
4月17日,江苏省句容市开始发放2013年农机跨区作业证。随着下蜀镇蔡巷村机手领取到作业证,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为做好今年的小麦跨区机收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夏"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机管理部门及早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对小麦种植面积、收获时间、本地收割机拥有量、需引进收割机数量等进行调查摸底,做好整理、汇总,并在跨区直通车上发布,为指导"三夏"小麦机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小麦联合收获机。但小麦机收作业中出现粮食损失率过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产量和收入。1 原因 1.1 联合收割机的来源渠道不一 多年来,各地农机部门在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上,大都进行了选型、培训、维修、配件供应和技术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主推部分机型。这些机型一般都是经国家农机鉴定部门鉴定公布的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基本能适应本地小麦机收作业的需要,在抢收保丰收当中充分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但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九月的晋中秋高气爽,微风拂面,从榆次区修文镇郭村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田里传出了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山西省晋中市玉米机收暨玉米机械直补现场会在此拉开了帷幕.山西省农机局、晋中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县两级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和200多名农机大户出席会议,来自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主要生产玉米收获机械的12个厂家的14种机型进行了现场演示作业.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省农业厅和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分别向全省各市县农业局、农机局发出了贯彻实施《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积极引导农民选用既能高产又便于机械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小麦收获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一条龙”作业,推进种植模式规范化、机具生产标准化和作业过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日前提出了2009年农机跨区作业的目标任务:今年"三夏"投入收获的小麦联合收割机44万台,参加跨区机收的28万台;小麦机收水平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83%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起了大作用。2006年“三夏”期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就有35万台,小麦机收面积达2.3亿亩。据初步测算,农机手通过跨区机收获得收益25亿元,农民通过机械收割节本增效80多亿元。如今,农机跨区收获作业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农业部质量办公室决定在今年麦收前对我国小麦主产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5省市场销售的小麦、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进行一次普查和跟踪检查。其目的是全面掌握1999年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市场中产品质量状况,找出薄弱环节,促进生产与经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为社会、为农民提供质量信息,指导农机用户正确选购和使用收获机械,提高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按照农业部文件要求,5省的农机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市场的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农业背景下,机械收割已经成为各地区小麦收获的最主要方式。随着机收作业的普及,如何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是广大小麦种植户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分析当前小麦机收损失主要引发因素的基础上,对小麦机收减损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帮助我国小麦种植户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效减少机收损失。  相似文献   

16.
小麦跨区机收是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典型代表形式,是实现农机共同利用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机收作业水平,缓解与下茬作物播种争时矛盾,引领机播、机械秸秆还田等项农机作业市场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小麦跨区机收的组织管理水平、信息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  相似文献   

17.
管理、引导相结合 规范跨区作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打破了地域、行业、部门和身份界线,促进农机作业走向市场,服务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机经营效益,是我国农机化事业的一大创举。河南省安阳市于1993年始开展跨区作业,经历了大力引进、尝试组织外出与引进、组织外出并重三大阶段,大大推进了全市的农机作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有力地服务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小麦收获机械化。一、取得成效几年来,跨区作业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安阳市小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178台,作业市场已扩大、延伸到河南…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河北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推动了小麦机收和跨区作业继续向市场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全省3 620万亩小麦实现了抢收抢打、颗粒归仓,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和我省小麦机收会战的组织管理水平,为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图1省政府副秘书长仲跻权(左前3)在省农机局局长徐志强(左前2)和辽阳市政府副市长尚杰洪(右前1)等领导的陪同下观看小麦机收现场图2全省小麦机收作业现场1999年7月5日,全省小麦机收现场会在辽阳灯塔市佟二堡镇召开。来自省内外30余家农机企业的40多种收割机参加了这次小麦机收演示,现场会展示的机具特别是小麦套种收获机械的数量之多,在辽宁省内尚属首次。全省小麦主产区10个市、36个县(区、市)农机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省内的农机专家学者和当地农民群众纷纷前来参观,签订购货协议。在全省农机系统引起强烈…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是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发源地 ,从 80年代中后期试验到 90年代初期形成规模 ,我就与该项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 10多年的参与中 ,全市共有 3万多台次的小麦联合收割机 ,通过铁路、公路运输和自走 ,跨黄河 ,赴京津 ,上山西 ,下山东 ,完成跨区机收小麦面积 1333万多hm2 ,创造经济效益近 6 0亿元 ,单台平均收入 2 0万元 ,除去折旧费、油耗费、配件消耗 ,单机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为石家庄市大型收获机具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也为农民增收、靠农机致富创造了新经验。但随着我市收割机数量迅速增长和周边省、市机收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