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剂防治是生产上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关键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一些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整枝灭虫在棉花蕾铃期,田间管理时所摘除的顶心、群尖以及打掉的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据调查,在二化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1次,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60%;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田间卵、虫存量减少3.8~54.5%,平均为27.7%;在四代棉铃虫高峰期,及时摘除边心、赘芽,可使卵和幼虫的存量分别减少5…  相似文献   

2.
刘好 《植物医生》2002,15(4):37-37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棉铃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8月,9月如遇多雨天气,危害更为猖獗,一般造成棉花损失在10%以上,怎样提高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效果呢?本人认为,在防治技术上应抓好如下3点:1.适时用药 棉铃虫的卵多分散产于棉花嫩头、花  相似文献   

3.
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通过多年协同攻关研究,解析了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机制,明确了棉铃虫对多种农药抗药性动态并应用于棉田抗药性治理,揭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对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生长规律和防治策略,基于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阈值和防治指标创建了准确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数量的一代麦田扫网法,开展棉花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并指导选育多抗棉花系列新品种。通过整合诱杀、选择性杀虫剂、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次序使用和局部精准施药等绿色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引领了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主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治虫不见虫见虫难治虫──也谈棉花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棉铃虫属钻蛀性害虫,世代重叠,转移危害,一旦大发生对棉花造成的损失很大,抓住防治时机,选准对口农药,保质保量施药是控制危害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1治虫要治早,达标即行动防治棉铃虫必须掌握虫情发生情况,达...  相似文献   

5.
王玉堂 《植物医生》1995,8(3):20-21
棉铃虫非药剂防治技术王玉堂(山东省东平县农委271500)药剂防治是生产上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关键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一些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整枝灭虫在棉花蕾铃期,将田间管理时摘...  相似文献   

6.
做好棉田棉铃虫药剂防治之浅见赵书珍,朱广冬,赵志宏,陈文旭,赵炳文,白殿志(河北冀州市农业局,053200)(冀州市棉花办公室)棉铃虫危害是棉花增产的大敌。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来,由于棉铃虫猖撅发生,种群数量大,寄生范围广,...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图家科委、农业部棉铃虫综合防治专项论证暨专家委员会于今年7月26日在京成立。农业部副部长张延喜、图家科委副主任黄齐陶及植保专家在会上讲了话,并向受聘的专家指导委员颁发聘书,向受棉铃虫危害严重的县赠送棉铃虫防治手册。棉铃虫是世界性主要害虫之一,其食性复杂、适生性广、繁殖力强。60年代以来,棉铃虫成为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尤其在黄河流域常年危害,使棉花产量每年平均损失10%~15%。1992年全国棉花平均减产30%,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有关部门预测分析,棉铃虫大发生的趋势在今后一、二年内也不会自然消失。因此,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是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1995年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棉铃虫是我国,也是我省棉花上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农田生态条件的改变、抗药性的提高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我国和我省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一直比较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的发生逐年上升,危害逐代加重。1995年至今,发生危害年年超历史。近年来,因农民传统使用药剂杀虫脒已被国家禁止农用,如何搞好棉铃虫田间卵的防治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1998年,我站在第5代棉铃虫卵始盛期进行了棉铃虫卵的田...  相似文献   

10.
浅谈棉铃虫药剂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仙桃市植保站胡梅枝化学农药防治本是目前及时控制棉铃虫为害的有效办法。近几年,棉田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但棉铃虫的危害损失却仍然逐年加重。其原因除了环境因素造成了棉铃虫发生量增大而危害加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湖北省棉铃虫防治效果及效益评估的浅析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1994年我省棉铃虫超历史的大发生,而且发生代次多,危害重,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及时有效的防治,得到了彻底的控制,整个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对于这一点,已被省、地...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故城县抗虫棉田普遍发生,其发生程度重,危害面积大。为筛选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理想药剂.进一步验证杀蛾妙、威克达、博打、30%乙酰甲胺磷乳油4种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2005年.在二代棉铃虫幼虫盛发期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赵建军 《植物医生》2007,20(6):20-20
棉铃虫被列为新疆棉花生产的三大害虫之一,它与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方式不同,是以幼虫的咀嚼式口器直接咬食棉叶和钻蛀棉铃进行取食,对棉花的产量造成直接的损失,若不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必将给棉花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以下就新疆北疆近几年棉铃虫的发生,结合自己多年对棉铃虫的防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加剧,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主产棉区严重发生后,1992年在我国北方又特大发生,对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的猖獗危害程度均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因而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用有效的农药品种进行及时防治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对确保棉花不致因虫灾而减产,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尤为显得重要。1992年在河南新乡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刘牛(四川省植保站,610041)棉铃虫是四川省棉花上重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发生。在过去的20多年中,1972和1981年曾两度大发生,其发生面积分别占棉田种植面积的67.3%和39.2%。近几年来,棉铃虫的发生又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nbner)一直是苏北沿海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危害,给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通过棉铃虫综防技术的推广应用,棉铃虫存苏北沿海地区发生程度均明显回落,尤其是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压低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并控制在轻至偏轻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国广大棉区棉铃虫大发生,造成了棉花的严重减产,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为切实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确保棉花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李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等领导同志关于切实抓好今年棉铃虫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今年各地把棉铃虫防治工作做为全年农业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从麦田一代开始,就狠抓防治工作,大打防治二三代棉铃虫的“淮海战役”,有效控制了一二三代的危害,四代的防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优化防治方法与综合效益评价宜城市植保植检站汤茂琴1994年,棉铃虫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全市种植面积12万亩,受害面积7.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2.5%,通过优化防治,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全市加权平均亩挽回皮棉损失29.16公斤,共计挽口皮棉损失...  相似文献   

20.
1995年襄樊市棉铃虫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襄樊市植保站张荣华,薛晓昌,杨秋生,王长青1995年襄樊市棉铃虫是继前二年大发生之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由于今年各级采取了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夺取了棉铃虫防治的胜利,确保了棉花的增产丰收,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