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能优越的农用非织造布町取代农用薄膜、塑料等材料.实现农作物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无公害、无污染种植.本文介绍厂农用非织造布的材料、特性及其应用机理,综述了农用非织造布在水稻、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农用非织造布的市场前景,并提出了遵循技术与推广并重的方针以发展农用非织造布产业.  相似文献   

2.
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混合非织造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86-190
提取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利用针刺非织造布技术制造稻秸秆-麻混合非织造布,并研究新型非织造布性能,主要为农业材料用布(如草坪培养基等)提供实验与理论数据,并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率。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稻秸秆-麻纤维混合比、粘合剂浓度下制成的非织造布性能不一。在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分析,以非织造布的吸湿性和断裂强力为综合指标,选择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为90℃、稻秸秆和麻的纤维混合比为1:1、粘合剂浓度为8%为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了覆盖非织造布地膜和塑料地膜后土壤温度、湿度的变化.以海花1号花生为供试品种,研究地膜覆盖对花生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出苎麻/棉非织造布地膜更有利于花生的发芽.  相似文献   

4.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非织造布具有通气、防虫、保温等优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纺粘非织造布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深入到果蔬生产和保鲜领域。概述了其在果实套袋和果蔬保鲜包装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非织造布上喷涂除草 剂,即能保持非织造布的保温优点,又可赋予其除草的作用,因此,更能达到改善作物养分供应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吸附材料,考察其对不同原油的吸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原油的饱和吸油量大,对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饱和吸油率可达20%以上,尤其是对于低粘度的原油吸油速率快。随着油品粘度的升高,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速率相应下降。油品的密度和粘度越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油率越大。同时,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具有吸水量小和吸油选择性强等特点,适合低凝点、高粘度、高密度原油溢油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优化硅产业集群结构,促进硅产业集群长远发展.结合安徽省凤阳县硅产业集群现状,从凤阳县硅产业集群的产业集群层次、产业布局、低碳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指出其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凤阳县硅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布喷涂除草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织造布是由丙纶或涤纶纺丝直接成网经热扎粘合而成的纤维材料,经喷涂除草剂后形成了一系列非织造布除草剂,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老的药材集散地,安国中药产业以流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中药产业集群。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安国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但仍旧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从产业集群构成中的横向、纵向、侧向产业链的分析入手,从不同角度找出安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集群健康发展,提升其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其独特的经济效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首先从产业集群的这一现象出发 ,并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然后分析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张占贞  王兆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31-9733,9873
从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其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网链结构,从而提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条件,以期对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促进林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3.
周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05-1806
分析了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群发展现状,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目前发展迅速,但其产品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集群整体竞争力不高。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了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以期通过加强政府-集群-高校的协同发展,加快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国际产业转移是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的背景和促成因素。外向型产业集群特征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特征,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也具有其特殊性。在我国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如何避免集群内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以及集群内技术创新不足、产业集群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建立我国产业集群吸收国际产业转移质量衡量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以达到提高产业集群吸收国际产业转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外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本文选取了法国葡萄酒加工产业集群、美国玉米加工产业集群以及新西兰乳品加工产业集群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分析国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文献多基于"集群动因"、"集群发展主导力量"和"集群组织结构"三个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模式。基于此三个视角,以定西马铃薯和宜阳伊众肉牛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其集群模式特征。基于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探讨山南青稞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政府作为集群的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本研究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与政府的关系,并从研究旅游集群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分析入手研究旅游集群与政府的博弈情况,最后针对我国旅游集群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其核心是要提升县域产业的竞争力,而提高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从多角度分析研究产业集群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如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出发,研究了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首先简单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其次,分析了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内涵、特点与分类,并对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考察,深入探讨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地域根植性问题的构成与成因;再次,提出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根植性培育思路;最后,总结了全文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明确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吸引层、要素供应层以及辅助供应层构成;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应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