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1.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  相似文献   

2.
一、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  相似文献   

3.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成虫为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型,黄色或黄绿色。卵圆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翅弱蚜和无翅弱蚜相似。  相似文献   

4.
1、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可危害大豆的嫩茎、叶和幼荚。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而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茎叶卷缩、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减少,从而影响大豆产地。大豆蚜虫分有翅胎生雌蚜(体长0.9-1.6毫米)和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2~1.95毫米)。  相似文献   

5.
大豆蚜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造成植株矮小,结果枝和结荚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大发年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少50%以上。一、发生规律大豆蚜一年发生18代。在北方以卵在蚜腋或枝条隙缝里越冬,次年春季4月间平均气温约达10℃,鼠李芽鳞露绿,越冬卵开始卵子孵化为干母,干母孤雌胎生繁殖1~2代。5月中下旬鼠李开花前后又值豆苗出土以后,发生有翅胎生雌蚜,向豆田迁飞,在豆田孤雌胎生繁殖10余代。6月末至7月初是豆田大豆蚜盛发…  相似文献   

6.
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分为危害大豆的大豆蚜和危害玉米的玉米蚜等,从影响蚜虫的发生因素看,干旱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蚜虫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掌握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形态特征1、玉米蚜分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为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浅绿色,披薄白粉,头胸  相似文献   

7.
1.梨二叉蚜(梨蚜) 1.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腹管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小,前翅中脉分为2叉.卵黑色,椭圆形.若虫与无翅雌蚜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一、危害症状和危害习性(一)危害症状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一般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等不同蚜型,以无翅和有翅胎生发生数量最多、历期最长、危害最重。麦蚜以成虫、若虫刺吸麦株嫩叶、嫩茎、嫩穗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发棵减少,重则全株枯死矮化。麦穗被害后,影响小麦灌浆,籽粒不饱满,减低产量,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化,造成更大的损失。麦蚜除为害小麦外,还为害玉米、高粱、水稻等  相似文献   

9.
1 大豆蚜虫(腻虫) 大豆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可危害大豆的嫩茎、叶和幼荚.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而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茎叶卷缩、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减少,从而影响大豆产量.大豆蚜虫分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蚜能迁飞,扩大危害范围.大豆蚜虫为害盛期在6月底、7月初.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容易使蚜虫大量发生,越干旱为害越重.  相似文献   

10.
<正>1.形态识别。栗大蚜成虫是蚜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4毫米,全身黑色,腹部颜色稍浅,翅展13毫米,翅及翅脉均为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5毫米,头胸部小,腹部肥大。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初产时为暗褐色,以后变为黑色。若虫形似成虫,身体较小。2.生活史及习性。栗大蚜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枝干树皮裂缝处越冬(阴面较多),常数百粒至上千  相似文献   

11.
<正>1.形态识别。栗大蚜成虫是蚜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4毫米,全身黑色,腹部颜色稍浅,翅展13毫米,翅及翅脉均为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5毫米,头胸部小,腹部肥大。卵椭圆形,长约1.5毫米,初产时为暗褐色,以后变为黑色。若虫形似成虫,身体较小。2.生活史及习性。栗大蚜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枝干树皮裂缝处越冬(阴面较多),常数百粒至上千  相似文献   

12.
正1桃粉蚜1.1为害症状受害叶片向背面略作对合状纵卷,常呈勺状,变厚,色淡,早落,受害处留有大量白粉。1.2形态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毫米、宽1.1毫米,长椭圆形,体草绿色,背覆白粉,腹管细圆筒形。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2毫米、宽0.89毫米,体长卵形,头  相似文献   

13.
<正>1.蚜虫1.1危害特点:危害茄果类蔬菜的蚜虫主要是瓜蚜。成虫和若虫在瓜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萎蔫死亡;老叶受害时不卷缩,但提前干枯。1.2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多为黄色,春秋为墨绿色至蓝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2毫米,头、胸黑色。1.3防治要点:喷施农药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14.
吕伟民 《农村科技》2012,(10):36-38
一、菜蚜和田地区危害大白菜的蚜虫主要有桃蚜、甘蓝蚜、萝卜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这类蚜虫主要刺吸植物组织的汁液,影响植物生长,虫口密度越大,影响也就越重。受害严重的植株往往停止生长,叶片卷缩,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死,不能食用。3种蚜虫均是传播多种病毒病的媒体。1.桃蚜①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约2毫米,近卵圆形;体色视气候而发生变化,多为淡绿色或黄绿色,少数为褐色及赤褐色,具光泽;触角较体稍短,灰黑色;腹管淡灰色,端部黑色,圆筒形。有翅孤雌蚜,  相似文献   

15.
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l.6~l.8毫米,卵形,黄绿或黑绿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毫米,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l/3。为害作物:玉米、高粱、大麦、水稻。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  相似文献   

16.
大棚桃园蚜虫及天敌发生动态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蚜是大棚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成、若蚜群集叶背和新梢刺吸为害,致叶片失绿、脱落。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桃枝梢、芽缝、小枝权缝隙及杂草处越冬。3—5月下旬,桃蚜的孤雌胎生从繁殖期到扩散期,再到高峰期。6月中旬,桃蚜开始消减,慢慢产生翅蚜。  相似文献   

17.
1.1有翅胎生雌蚜长1.7~20毫米,翅展5.5毫米,身体暗褐色,头及胸部黑色,体覆白色绵状物比无翅胎生蚜少;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2毫米,身体近椭圆形,肥大,赤褐色,体侧有瘤状突起,着生短毛,身体被白色蜡质棉状物.  相似文献   

18.
大豆蚜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成蚜或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嫩荚上刺吸汁液。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  相似文献   

19.
一、大豆蚜 大豆蚜又称蜜虫、腻虫等。以成虫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生长点、顶叶和嫩叶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叶面形成枯黄斑点,为害重时,植株生长不良,分枝数和结荚数减少,造成减产。田间百株蚜量达1000头时,应立即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20.
大豆蚜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成蚜或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嫩荚上刺吸汁液.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继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