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对广东银瓶山森林公园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科85属107种;(2)群落以浙江润楠为建群种,优势地位明显;年龄结构显示其种群可能处于受干扰后的恢复阶段;(3)群落植物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以单叶、纸质、全缘叶、中小型叶为主;按Raunkiaer标准,群落内的种群频度为1%~20%的种类占优势;(4)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藤本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Margalef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Pielou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2.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山东典型山地(泰山、蒙山和昆嵛山)的11个样方,研究火炬松群落和日本落叶松群落的生长和更新,从种群特征、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3方面评价适应性。结果表明:火炬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15种、29种和27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5.38±1.84)株/dam2、(51.50±13.00)株/dam2和(14.38±3.80)株/m2;日本落叶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26种、49种和49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0.55±0.97)株/dam2,(37.07±7.99)株/dam2和(25.45±11.35)株/m2。火炬松群落中主要乔木火炬松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麻栎种群和赤松种群为增长型;日本落叶松群落中主要乔木日本落叶松种群、花楸种群和椴树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火炬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日本落叶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火炬松群落演替趋势为火炬松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或栓皮栎林,日本落叶松群落演替趋势为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或杂木林。  相似文献   

5.
猬实植物群落外貌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猬实进行群落外貌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猬实对生态环境要求不严,群落组成简单。3个分布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表现为:山西永济雪花山>山西夏县泗交林场>陕西华阴华山。总结了影响猬实种群拓展的4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保护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对该流域胡杨群落物种种类及数量组成特征、群落高度级物种组成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其结构较简单,最主要的分层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群落物种数量特征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木层,中游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下游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中游群落中所含的物种个体最多,密度最大;其次是上游;下游所含物种最少,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狭叶方竹伴生群落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以3个狭叶方竹伴生群落(斗篷山、老山界、雷公山)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调查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重要值、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个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从上向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不发达,仅少量藤本和附生草本。3个群落径级结构(DBH≥1 cm)呈倒“J”形,更新良好,群落平均胸径依次为老山界(16.02 cm)>雷公山(11.38 cm)>斗篷山(8.98 cm),群落密度则呈相反趋势。斗篷山、雷公山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形,种群为增长型。老山界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单峰型,光叶水青冈种群为衰退型,多脉青冈和巴东栎种群存在衰退风险。随着群落演替,老山界群落优势种将逐步被替代。3个群落高度级结构总体呈倒“J”形,平均高度大小依次为斗篷山(8.14 m)>雷公山(6.87 m)>老山界(6.69 m)。不同群落优势种高度级结构存在差异,大多呈倒“J”形,单峰型次之。物种重要值在不同群落和群落不同层间存在差异,斗篷山、老山界和雷公山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占乔木层重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福建光泽香炉山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群落(2000 m2)共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52种。南方铁杉群落乔木层常绿树种占据优势,而灌木层常绿树种占据压倒性优势,说明常绿树种幼苗幼树耐阴性比落叶树种强,从而在林下低光照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南方铁杉群落的乔木和灌木层发达,而草本层发育差,物种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层外植物>草本层;而均匀度则多为层外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南方铁杉种群幼苗幼树数量较多(2151株.hm-2),但小树数量极少(24株.hm-2),有一定数量的中树和大树(405株.hm-2)。南方铁杉幼苗幼树耐阴性差,难以与耐阴性强的常绿乔灌木树种竞争,这可能是南方铁杉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主要优势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群落进行植物多样性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垂直结构上,白桦群落各层片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大,Simpson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兴安落叶松群落二者无显著性差异。(2)对于群落整体而言,白桦群落与兴安落叶松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相应层片对比分析显示,前者草本层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大于后者。(3)白桦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因环境资源均质性,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本研究为大兴安岭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紫荆(CercisyunnanensisHuetcheng)是1种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和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在对滇中云南紫荆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紫荆矮林群落的植物成分和生态特征,对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适宜的生境条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云南紫荆的引种驯化及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黄杨粕片盾蚧种群在小叶黄杨绿篱上的抽样技术,雌成蚧与2龄若蚧的最适抽样部位,在南北向绿篱上向东西方位上层和西面下层,在东西向绿篱上为南北方位下层和北面上层;最适抽样单位为1个枝条;当二阶抽样的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的消耗指标C1/C2=10时,在各种密度下次级单元的最适抽样量为每样株5 ̄6个枝条;并给出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样株与枝条的抽样数量配额。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典型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杉  满秀玲  张阳武 《森林工程》2009,25(6):6-9,14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上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区,选择6类典型湿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五蕊柳-修氏苔草群落草本层、灌木层和整体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稳定性较好,目前所处演替阶段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柴桦-乌拉苔草群落草本层和整体多样性指数较高,但灌木层最低,群落稳定性较差,将会有新的灌木或乔木树种侵入。小白花地榆-丛苔草群落和柴桦-笃斯越橘-沼泽皱蒴藓沼泽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这与其季节性积水较长的生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达岭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34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群落内各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林分郁闭度变化而变化,在林分郁闭度为25%的侧柏黄栌混交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小于草本层;在郁闭度53%的杂木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接近;在郁闭度53%以上的各个群落内,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基本上都大于灌木层。人工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多样,明显低于天然林,林分层次单一,更新不良,缺乏灌木层和地被植物,生态系统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东莞大岭山村边自然次生林(俗称“风水林”)调查表明,群落组成种类复杂并富于热带性,1hm^2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1种,隶属56科89属,其中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有67种,占60.36%;群落中种子植物属为热带分布的共有74属,占总属数的92.5%。群落乔木可分三层,以越南山龙眼为主,其在各层的重要值分别为117.12%,129.44%和57.41%;灌木层以罗伞树和九节等为主;草本层植物以乔灌木小苗为主,草本植物仅沿阶草、海芋和半边旗等少数种类。群落木本植物的科、属、种对区域物种库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37.7%,25.6%和22.5%,以藤本植物的贡献率最高,接近50%,乔灌植物的贡献率也在20%左右.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比较.两者物种组成结构相似.但组成种娄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四川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搞好四川林业建设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指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离不开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用社区林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伦县沙地云杉林3条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沙地云杉混交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了3个典型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共有植物71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多伦县沙地云杉与白桦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群落Ⅰ为52种,群落Ⅱ为45种,群落Ⅲ为47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3个典型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乔木层最大,灌木层其次,草本层最小。通过对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为加强沙地云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研究了森林综合效益计量与评价的方法;根据长江中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土壤条件等的差异,将长江中上游划分为八个区域,并对各个区域和整个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计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思玉  郑世群 《林业科学》2001,37(Z1):111-116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186种,隶属于75个科132属,物种种类丰富,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在群落垂直结构的5个层次中,乔木层第2亚层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各层次中是最大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分居第2位,群落均匀度则居第3位;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1位,但群落均匀度最小;乔木层第1亚层除群落均匀度居第2位外,其他指标均最小;藤本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要么居第3位,要么居第4位.结果还表明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IE)的数值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