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2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西南地区小麦冬春管理技术意见》指出:当前,西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总的看,土壤墒情适宜,病虫草害发生较轻,一、二类苗比例85%以上,苗情长势好于2016年。但受播种以来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苗情长势不平衡,旺长麦田与偏弱麦田并存,渍害麦田与受旱麦田并存,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为促进小麦苗情转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立春"已过,天气回暖,正是加强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苗情、墒情总体较好,但偏旺和偏弱"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遭遇早春低温冻害的威胁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壮,科学运筹肥水,防控病虫草害,突出防灾减灾"为技术路径,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开始返青,部分地区进入起身期,是苗情差异最大、最复杂的地区。旱茬小麦苗情较好,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2,(5):23
<正>华北、黄淮麦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等地。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种基础好,土壤墒情适宜,目前苗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但也存在着旺长面积大、麦田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苗情复杂等不利因素。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镇压控旺、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增温早春麦田镇压是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的最关键时期,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对促进苗情转化,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至关重要。2018年孟州市小麦苗情参差不齐,弱小苗面积比例大,促弱转壮是2018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一、因地因苗制宜,搞好肥水管理2018年冬前雨水充足,墒情适宜。对播种早、播量大、群体较大的麦田可暂不浇水,视墒情东部平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管理要以"控旺促壮、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为中心,通过镇压锄划提墒保墒,适当推迟春季第一水,化控防倒等措施,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促进小麦两极分化,构建合理群体,同时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一、春季管理技术建议1、镇压控旺,中耕锄划。一是针对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进行早春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促壮作用。二是对土壤墒情较差的及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封裂  相似文献   

6.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指导思想是:科学施肥浇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河北南部去年冬天天气比较干旱,今年开春才略有小雪降临,虽又有几场小降雨,旱情得以缓解,但是目前部分麦田墒情仍是不足,就目前小麦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在具体小麦田间管理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指导思想是:科学施肥浇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管理。河北南部去年冬天天气比较干旱,今年开春才略有小雪降临,虽又有几场小降雨,旱情得以缓解,但是目前部分麦田墒情仍是不足,就目前小麦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在具体小麦田间管理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目前,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春季麦田管理要遵循因苗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原则。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一)促控结合,肥水运筹。对水浇麦田,要因地制宜进行肥水调控。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目前,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春季麦田管理要遵循因苗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原则。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13,(3):11-11
<正>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2013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其要点如下:1.华北和黄淮冬麦区华北和黄淮冬麦区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适宜,苗情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春季田间管理要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晚  相似文献   

11.
<正>"雨水"已过,西南地区小麦处于拔节后期,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与常年相当。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蚜虫发生略重于去年同期。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径。一是严格用肥,促弱控旺。亩产目标400~500公斤稻茬麦田,纯氮总量控制在9~11公斤,农户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用量。底肥已施6公斤的,拔节期再追施3~5公斤。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  相似文献   

12.
<正>为做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枣强县农林局组织技术站人员,在2月3日(节后开班第一天)对全县小麦苗情、墒情进行了田间调查,在认真分析当前小麦苗情墒情基础上,提出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建议如下:一、小麦苗情特点2016年全县秋播冬小麦播种面积37万亩,比上年减少2万亩。总体看,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较好,大部分造墒或一水两用,播后镇压面积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2014,(2):9-10
目前,冬小麦正处于越冬期,即将进入返青期。总体看,主产区冬小麦苗情长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一类苗比例增加,群体比较充足;土壤墒情总体较好。但冬季气温持续偏高,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麦田出现旺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但弱苗旺苗田较往年偏多。为最大限度夺取夏粮丰收,技术措施以"浇水提墒、镇压锄划保墒、御寒防冻、促弱控旺"为重点,做好小麦返青工作,为确保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一、因苗情、墒情实行分类管理1、旱地麦重点采取镇压耙磨、顶凌追肥措施(1)镇压、耙磨保墒所有旱地麦田,应于2月底前做好镇压提墒、锄划保墒工作,最大限度利用好土体水分,盐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河北省冬小麦播种普遍偏晚、苗情普遍偏弱的现状,要切实抓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夺取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权。1总体要求按照适当提早、分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着力做好冬小麦春季水肥管理与一喷多防,通过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气象特点与苗情科学分析由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土壤墒情适宜,现在又采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技术应用面积大.整地质量较以前有所提高。大多数麦田在适播期进行播种,播种质量整体好于往年。据调查,全省越冬苗情一类苗减少,二类苗增加.一、二类苗合计占到80%以上,有部分晚播弱苗麦田,旺长麦田很少。越冬期间,温度有所回升,苗情有所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从遭受冻害麦田的田间管理、旺苗麦田的田间管理、早春冻害(倒春寒)预防与管理、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当前田间管理措施,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2004年冬小麦秋种期间气温较高,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麦苗生长发育,大部分小麦基本带蘖越冬,群体较为适宜。另有部分麦田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是播种偏早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且群体偏大;二是播种偏晚的土里捂麦田。因此,小麦春季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合理调控群体,矮化防倒,主攻穗粒重,提高小麦品质。根据不同麦田,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去冬气温偏低、小麦叶片冻枯较重等问题,为切实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3月上旬对桥头、高陌、凌云册、高村、易州、裴山等乡(镇)的麦田进行了苗情、墒情田间调查。总体情况是:小  相似文献   

20.
对2016年泰州市春季麦田苗情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适合泰州本地特色的春季麦田生长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科学施肥、清沟理墒、化控防倒、病虫草防治、严防倒春寒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