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德里  唐敏 《农村科技》2007,(11):18-19
随着滴灌条件下棉花大面积的种植,棉田害虫的危害日趋严重,针对"三虫"的危害,要抓好棉田主要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实施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
棉花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棉田病虫为害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三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两病"(棉枯萎病、黄萎病)直接影响棉花产量.无害化防治与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地将棉田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稳定在经济阀值以下,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棉花"三虫"是指在棉田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本文对棉田"三虫"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有效防治措施,以保证棉花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4.
2005年50团推广节水灌溉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87.5%。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药有机耦合,导致棉花生育进程提前,棉铃虫、棉蚜、棉叶螨“三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因而棉田虫害综合防治须根据“三虫”危害新特点采取对策。1膜下滴灌棉田“三虫”发生规律1.1棉铃虫发生规律1.1.1虫蛹  相似文献   

5.
随着棉田生态条件的改变,以往主要的棉花病虫害角斑病、地老虎、棉盲蝽、蓟马危害性下降,现在主要以“三虫二病”即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和枯萎病、黄萎病危害为甚。由于采取科学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全团棉花平均防治0.21次,经济损失有效控制在3%,红叶株率控制在4%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泌阳县是传统的老植棉区,农民有种植的习惯,但棉花虫害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经调查研究,将棉田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指导农民有的放矢开展防治。泌阳县棉田的主要虫害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蚜、棉造桥虫。1棉花虫害的为害与发生规律1.1棉铃虫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虫取食棉花嫩叶、蕾、铃为害。造成叶片被吃成孔洞,蕾铃大量脱落,青铃污染烂铃。一般年份减产达1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可达  相似文献   

7.
李云成 《农村科技》2013,(10):38-39
利用化学农药虽可有效控制棉田害虫的危害,但存在着成本日益上升、棉田生态环境易遭破坏、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弊端,而且大面积单一化防有可能激化棉铃虫与棉蚜防治的矛盾,引起棉蚜反弹。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保方针,自2005年起,141团引进频振式杀虫灯,试验、示范防治棉花害虫,现我区推广应用覆盖面积达53千米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诱虫原理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农一师南口农场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为棉田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稳定的生存空间。大力发展棉花生产的同时虫害的发生程度也不断上升,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能有效地控制虫害发生危害,减轻虫害造成的损失,我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效地控制了虫害发生危害。一、建立建全植保组织网络根据近几年我场棉田虫害的发生情况,搞好综合防治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建全的植保组织网络,才能更好地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我场成立了综合防治指挥部,场领导亲自抓综合防治工作,各农业生  相似文献   

9.
<正> 棉虫综合防治应从生态农业出发,系统地考虑棉区虫害问题,在一虫一病研究基础上,综合探讨植物(棉花)有益生物(天敌)和害虫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尽量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和超补偿能力,迅速提高棉虫治理效益和水平。本研究于1988年在本院试验棉田进行,采用小区人工摘蕾模拟试验,以探讨蕾铃期害虫防治指标进一步放宽的可能性和摘蕾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为害猖獗,直接制约棉花生产的发展。在棉田防治棉铃虫效果不太理想,因棉田第一代棉铃虫的虫源潜伏在麦田,所以在麦田有效防治棉铃虫.可免棉田隐患,做到麦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阐述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从越冬病虫源防治、加强春播阶段的技术措施、棉花生育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以供棉花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库尔勒市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库尔勒市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库尔勒市棉花生产中棉蓟马的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2016年已成为棉花"三虫"外,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的害虫。本文通过对库尔勒市棉田棉蓟马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棉小灰(虫甲)食性杂,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大豆、玉米等作物。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改革,大豆、棉花面积扩大,其危害也逐年加重。成虫咬食棉花叶柄、嫩尖、幼蕾,引起枯死、脱落。1985—1987年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棉田象(虫甲)的优势虫种棉田象(虫甲)有数种。据1986年对虞城县10  相似文献   

16.
连作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5团2连是一个植棉老连队,大部分棉田连作年限达15年之久,个别棉田棉花连作年限超过2年。棉花连作时间长,棉田土壤中营养元素单一,土壤中残膜积留多,病虫基数大,草根多,造成生产中棉花病虫草害防治难度增大,化学防治成本高。经几年探索,总结出连作棉田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棉田点种玉米保护天敌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棉虫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中,保护和利用棉田天敌是核心问题。实行麦棉套种,改变了早期棉田的生态环境,麦田七星瓢虫能有效地控制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棉蚜。麦收后天敌昆虫很快迁出,如何通过桥梁植物使天敌定居于棉田,是综合防治技术组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988年,我们在太康县基点通过棉田点种玉米来维持麦收后棉田天敌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应,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在300亩连片麦棉套种的棉田内,于5月初每亩均匀点种30—40株玉米。6月中旬后选取三块具有代表性的棉田,定期调查玉米上昆虫种类与数量。同时,在点种玉米区外选择三块棉田,调查了这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的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是制约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害虫之一。为确保棉花丰收并进一步防止棉铃虫的危害,采用有针对性的棉田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便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新疆库尔勒针对棉铃虫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结合的思路,力求在防治棉铃虫的同时尽量维持生态的平衡。本文具体论述棉花棉铃虫防治措施,以保障库尔勒的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观察了棉卷叶野螟的生活习性,调查研究了其发生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在孝感棉区棉卷叶野螟一年发生5代,尤以第3、4代为害最重.它的大发生与越冬虫源、棉田气候环境等密切相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棉卷叶野螟的为害,保持棉花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0.
保证棉花丰产,除改进棉花栽培技术外。治虫工作,特别是防治棉蚜和红蜘蛛,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怎样搞好这项工作呢?主要就是要使防治棉蚜、红蜘蛛的技术和各项棉田操作密切结合起来。贯彻普遍治、连续治、彻底治的精神。成为棉农们耕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棉田和红蜘蛛的技术,为众群所掌握,才能在棉田中进行普遍消灭。俗语说得好,一家不治蚜,千家受蚜害;红蜘蛛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把治虫工作,渗透到各项棉田操作中去,就目前情况来说,就变成开展治蚜运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