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乙烯丰刺激胶树用割线施药法比刮皮涂药法更为普遍,因为割线施药法较为简便.而刮皮涂药法,在非割胶日胶树的胶线,还没有凝固时,施用刺激剂较难操作且会弄脏.但不象刮皮涂药法那样大部份处理过的树皮在最初割胶时把树皮刮去.因此,胶树对刺激剂的吸收是否有足够时间?此外,刮皮时刺激剂的损耗对增产效应是否有影响,这是有疑问的.必要的刺激对割胶前在最短时间内所获得效应尚缺适用的资料.所以要保证刺激剂  相似文献   

2.
我国乙烯利刺激割胶的研究概况和初步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评述了我国15年来乙烯利刺激割胶的研究概况。在刺激剂的施用技术上,我国采用低浓度、低剂量刺激,并确定了芽接树(如PR107)的乙烯利刺激阈值为0.05%,浓度从0.05%逐渐增至10%,产量不断上升,为有效刺激至高效刺激范围;浓度超过10%,产量趋于下降,为可容忍刺激至有害刺激范围。我国普遍采用乙烯利糊剂,试验表明,这种剂型比水剂或油剂(或乳剂)为佳,是很有应用价值的新剂型。为了克服乙烯利的副作用,根据生理上的互补效应,我国开始施用乙烯利复方,以逐步取代乙烯利单方,现已发现几种乙烯利复方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在刺激割胶技术方面,我国根据刺激胶树重新建立生理平衡的观点,提出在我国植胶条件下施用乙烯利必须注意三方面的调节。首先是割面调节,包括采用缩短割线、低频割胶和轮换割面,以减轻割面的生理胁迫。其次是药量调节,我国普遍施用低浓度乙烯剂,以取代中、高浓度乙烯利刺激,取得了持续增产的良好效果。第三是营养调节,包括体内营养调节(采用产胶动态分析方法)和体外营养凋节(即增施肥料)。本文对刺激割胶树提出了只割高产原生皮,不割低产再生皮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割胶树的割线下方施用5%乙烯利乳剂,或在新割口施用5%乙烯利水剂,7~10天后在割口处接种条溃疡菌的菌丝和游动孢子的悬浮液。结果表明,乙烯利有明显防治条溃疡病的效果(防效范围68.2~84.4%)。不同施药间隔期的接种测验表明,施用乳剂1天后即有防效,7天的防效最高,60天还有一定防效。田间试验施乳剂22天后接种的有66%的防效,但施水剂22天后接种的只有38%的防效。先接种后施乙烯利无效。在乙烯利施药带上、下各30厘米范围以内的树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排胶对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原来常规割胶的橡胶树改作如下处理:(1)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受机械损伤、乙烯利刺激和排胶8个因素的影响。(2)不施乙烯利针刺,排胶量极少,仅受机械损伤的影响。(3)停割施乙烯利,仅受乙烯利刺激的影响。(4)停割,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刺激针刺采胶树形成层在实验期间新产生的韧皮部细胞中乳管的比例明显增大,而不施乙烯利针刺和停割施乙烯利的胶树乳管的比例与对照树比较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排胶促进乳管分化,而单独机械损伤和乙烯利刺激对乳管分化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股树根系范围内埋施电石或充乙炔气体是避免树干施药防害树皮的高效刺激方法。对针刺采胶而言,埋施电石比涂施乙烯利增产效果更显著,稀释效应更强烈。成龄芽接树的电石施用量以每15~20天埋施10~15克为宜。胶树基部施用乙炔或乙烯后,距离施药部位越近的针孔,产量越高,胶乳pH越偏碱,形成有规律的梯度变化。根据施药后树干各部位针孔产量的差别,分为高效区、低效区和气体微量扩散区。这两种气体对不果胶的幼树树围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气刺微割技术是应用在巴西橡胶树采胶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核心是乙烯气体高效刺激技术,刺激强度为每周期施用30 mL乙烯,每月3个周期,进行高部位树皮短割线采胶。连续10 a的试验结果表明,气刺微割使得割胶效率大大提高,胶乳干胶含量保持正常水平,树皮产胶解剖结构、功能正常。长流胶是气刺微割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气刺微割是一种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橡胶树采胶技术。  相似文献   

7.
郝秉中  吴继林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15-19,T001,2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引起的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无性系 RRIM600条溃疡病,比较了正常树皮(即不施乙烯丰树皮)和施用乙烯丰(2—氯乙基磷酸,乙烯释放剂)树皮接种后菌丝的侵染和寄主细胞的反应。在正常树皮中,菌丝主要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并引起细胞壁分解。菌丝也常常垂直穿透寄主细胞壁而在细胞内形成吸器和细胞内菌丝。当开始垂直穿透时,寄主细胞壁常常形成乳头状突起。吸器具有吸器外基质(extrahaustorial matrix),也常常具有领(collar)。施用乙烯丰的树皮病斑比正常树皮上的较早停止扩展而且病斑小得多,但是未发现菌丝侵染和寄主细胞反应的方式有明显差别。据用商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树皮细胞壁试验,乙烯丰处理的树皮比正常树皮较能抵抗这些酶的分解。这些事实表明,乙烯丰诱导的寄主细胞的变化使菌丝侵染延迟,但并未杀伤病原,也没有完全阻止穿透。  相似文献   

8.
RRIM600刺激割胶制度及生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8年刺激割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乙烯利刺激结合四分之一阴阳刀割线月周期轮换隔日割的割胶制度,橡胶无性系RRIM600中龄芽接树不仅产量高,死皮少,而且胶乳蔗糖含量高,树皮贮备糖消耗少,过氧化物酶活性亦较弱。其中,用阴刀割胶胶树的生理状况尤佳。用阴刀割胶胶乳干胶含量比用阳刀割胶略低,但差别不大。根据RRIM600的品系特性,生产上采用低浓度、低频率乙烯利刺激,阴阳刀短割线周期轮换的割胶制度,不仅可以获得持续高产,而且亦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现,从胶树高部位原刈面切刈的盘状树皮,是研究内源乙烯的最合适的材料.取盘状树皮与从割线刮下的树皮进行比较时,其结果是不同次抽提的乙烯变异较小,一致性较好.从创伤敏感的无性系切割的盘状树皮,其内源乙烯浓度显著地高过那些抗创伤品系.因此,创伤敏感的品系的树皮对针刺采胶、常规重割和胶舌刺伤的反应,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树皮组织中存在高浓度的内源乙烯.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S/2d4)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乙烯气刺条件下不同割线长度(S/8Ud4、S/4Ud4、S/2Ud4、3S/4Ud4)割胶对干胶产量以及与产排胶相关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刺割胶可获得比常规的乙烯利刺激割胶更好的产量效应;气刺条件下采用3S/4Ud4割制初期产量增幅明显,但第2年时产胶潜力下降,对于高产稳产胶树采用S/8Ud4割制不仅可获得持续高产且生理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施用乙烯利对提高巴西橡胶树抗条溃疡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橡胶树高部位未割胶树皮上刮皮涂乙烯利乳剂(含乙烯丰1~10%),然后在紧挨涂药带上方或下方铲皮接种条溃疡病菌丝,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明显地提高了橡胶树对条溃疡病扩展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割胶,巴西橡胶树树皮中收集的胶乳被制成天然橡胶。橡胶树树皮的结构在天然橡胶的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死皮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对死皮橡胶树树皮结构系统的研究较少。以无性系‘RY7-33-97’健康树、三级死皮树和五级死皮树树皮为研究材料,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不同级别、不同死皮程度树皮中的乳管、筛管、石细胞、单宁等的形态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乳管排列逐渐紊乱,不易统计列数;膨大乳管的列数显著增多,从最早出现的砂皮层逐步深入至水囊皮;乳管染色变浅为黄色,甚至出现中空;与直径高达40μm的膨大乳管相比,有效乳管的直径通常不足20μm,且死皮严重情况下,其直径会进一步减小。筛管的直径在死皮时会发生减小,尤其是树皮不排胶的部位尤为明显。随死皮程度增加,石细胞不仅数量增多,并且形成的位置明显内移,甚至可深达水囊皮,靠近形成层。单宁细胞在树皮中数量随死皮程度增强而逐渐增多,且在水囊皮等幼嫩组织中增加较明显。本研究对比健康树,分析了三级和五级死皮树树皮中多种组织的结构特征,旨在为阐明橡胶树死皮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为死皮防治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乙烯利对胶树形成层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割胶树和不割胶树枝条上施用乙烯利的试验证明,经刺激的割胶树的茎围增长受到影响,这不仅由于刺激增产消耗了同化物,而且由于乙烯利对形成层活动直接的调节作用。乙烯利刺激割胶树茎围增长虽然受到抑制,但由于形成层的活动,韧皮部径向增长的数量(包括乳管列数)受到的影响很小。原因在于乙烯利对形成层活动作用的特点:抑制木质部的增长,促进韧皮部的径向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为期二年半到三年一系列阴刀刈胶试验的结果,讨论了阴刀刈胶与传统刈胶法相比的优点和缺点.这个研究项目轮换阴刀刈胶(67%)加乙烯利,(1/2s d3↓)(1/2v d/3↑)2×6月/12 67%E×4,对双刈线传统刈胶作为轮换选择是有利的,因为在树围增长、树的干枯率和树皮消耗等方面都有好的效果,表明试验范围内胶树的生理状态是良好的.1976年11月在斯里兰卡一百周年国际橡胶讨论会上介绍了早期阴刀刈胶的一篇论文(Tan和Leong,1976).本论文提出了另外的试验结果并报导阴刀刈胶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茉莉酸在巴西橡胶树伤害防卫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芽接树的萌条受机械伤害时外施茉莉酸(JA)对2种防卫结构创伤周皮和乳管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伤幼茎树皮直至形成层或刮伤幼茎树皮去掉表皮和2-3层皮层细胞,都能在6d后看到诱导维管形成层分化出次生乳管。在伤口上施用JA或JA生物合成的前体亚麻醉(LA),能够使伤害诱导的乳管增加;而施J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indomethacin(IND)则产生抑制伤害诱导乳管分化的作用。(2)割伤或刮伤都能诱导形成创伤周皮,而在伤口施用JA和IND,JA可能不参与诱导创伤周皮的形成。(3)施用乙烯利和6-苄基腺嘌呤(BA)都不能引起创伤周皮形成,但BA能促进伤害诱导的创伤周皮细胞层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自橡胶树树皮中的乳管。乙烯能促进橡胶树乳管产胶和排胶,在树皮上施用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或乙烯可显著提高胶乳产量。基于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橡胶树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克隆橡胶树中乙烯合成通路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家族(HbACOs)的全部8个家族基因,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分析的7种组织中,尽管HbACO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表达,但每种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其中HbACO7是树皮中表达量最高的家族基因。HbACO7基因的表达在割胶季节的不同月份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8月的表达量最高。成功构建了HbACO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纯化后的HbACO7重组蛋白具有明显的ACO酶催化活性,成功地催化了乙烯的体外合成。该结果将为后续橡胶树树皮中的乙烯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R107初产树对强割加刺激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s/2 d/1+3%乙稀利割胶诱导初产期(3割龄)的PR107胶树,割面发生干涸。经3次乙烯利刺激,在单株共净施2-氯乙基膦酸180mg,割胶第36割次时,其割面干涸达73%,且死皮发生部位均开始于割线的两端。与对照比较,处理树的排胶初速度,胶乳的干胶含量和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胶乳无机磷含量则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没有观察到割面干涸发生后胶乳的胞液清除剂抗坏血酸含量减少;硫醇含量降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的树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其单株产胶量约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15~20倍.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芽接树高产的原因.对砧木为无选择种子砧木,接穗为PB86的树干割线上10 cm背面的树皮和输导根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树干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的厚度、幼嫩乳管列数、总乳管列数、幼嫩乳管列占总乳管列比例、乳管口径和筛管口径均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特别是超高产芽接树有输导功能韧皮部乳管列数与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细胞层数的比值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另外,超高产橡胶芽接树输导根的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和皮层薄壁细胞层数显著小于普通芽接树,而导管口径却显著地大于对照(普通芽接树),这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形成层分化为乳管的能力、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能力都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系的胶树反复用10%的乙烯利进行刺激,每隔两个月刺激一次,历时3—9年,采用半螺旋线隔日刈或半螺旋隔五日刈制。胶树的反应是产量下降。本文研究与产量下降有关的生理方面和解剖方面的变化。测定的项目有胶乳产量,排胶速率,乳管组织的膨压,底层胶乳的稳定性,叶片色素的数量以及树皮和胶孔的养分水平,测定的对照树刈制采用半螺旋线隔日刈,刺激树是采用半螺旋线隔日刈和隔五日刈。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褐皮病皮接传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褐皮接传染结果表明:(1)皮接3个月后,发病率为 29%~50%,被传染感病的砧木植株树皮组织呈现褐色斑或水渍状的病灶,5a后开割割线排胶不正常,割线有不同程度的干涸,症状表现与大田开割树典型的被皮病症状相符。(2)微量沉淀、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褐皮病皮接的带菌率为 40%~45%。(3)电镜检查,被传染感病的砧木植株树皮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均可观察到植原体(Phytoplasma.原称MLO),菌体大小为300~850 μm,单位膜厚度为 9~12μm,但健康对照树未发现有上述菌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