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缩节胺(DPC)对棉属4大栽培种的化控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缩节胺(0、21、42、63 g/hm2)对不同棉花栽培种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L)新海32号、非洲棉(G.herbadense L.)草棉、亚洲棉(G.arboreum L.)中棉和陆地棉(G.hirsntumL.)新陆中48进行喷施,观察化控效果,分析其对DPC化控的敏感性.[结果]喷施DPC对4大棉种均有显著的化控效果,表现为双向调节,二倍体棉种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植株横向抑制方面,四倍体棉种的调控效果表现较为复杂,与品种特性有关.[结论]4大棉种对DPC化控的敏感度不同,非洲棉反应最敏感,陆地棉敏感度最弱.  相似文献   

2.
新疆宽膜棉系列化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植棉业以应用缩节胺 (DPC)为主的化控技术已普遍推广 ,该项技术已成为协调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株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促进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宽膜棉栽培过程中 ,对宽膜棉进行系列化调尚未见报导。为了解缩节胺对宽膜棉株型、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我们于 1 99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三团农科站使用缩节胺对棉花进行了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喷施试验。通过试验 ,分析棉花宽膜栽培系列化的特性 ,研究棉花各生育期进行化调所取得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各个化调措施对棉花的农艺性状、产量结构、纤维品质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滴灌棉田苗期和打顶后化调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4.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进行了一水前和打顶后的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效果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而异,9种化控浓度对中棉所23号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对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的株高及茎粗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它们的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一水前3 d的化控对四个棉花品种(系)底部1~9节的节间长度影响不大,而对顶部10~15节节间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进行了一水前,打顶后的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效果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而异,九种化控浓度对中棉所23号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对石远321,海岛棉9020,9024的株高,茎粗产生显著影响,而对它们的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一水前3天的化控对四个棉花品种(系)底部1-9节的节间长度影响不大,而对顶部10-15节的节间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康林  毛新萍 《农村科技》2006,(7):17-17,22
化调技术是棉花丰产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措施,目前,我团使用的调节剂主要是缩节胺,缩节胺对塑造理想株型,调节棉株生理,促进营养转化,提高棉花单产具有明显效果。2005年,对主栽品种新陆早12号、新陆早9号、辽棉17号全生育期化调进行了调查。一、化调原则124团在化调上采取的原则是"早、轻、勤"。不同区域化调时间、用量结合水肥条件和棉田长势,做到因地制宜,总体上达到苗期早控、轻控,蕾期慎控,花铃期普控,打顶后重控。二、化调时间及用量  相似文献   

8.
棉花全程化控栽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缩节胺(或助壮素)进行“一浸(浸种)三喷(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晚熟棉辅以乙稀利催熟。缩节胺主要是一种抑制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轻促重控的作用。全程化控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栽培技术。1缩节胺的使用时间及用量浸种播前用150~200毫升/千克的缩节胺浸种8~12个小时,或者在子叶平展后用20毫克/千克的缩节胺喷施1次,以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棉田喷施,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喷2~3次。中肥中密和气候正常年份,大体按1、2、3的原则(即蕾期每667平方米喷施纯品1克,初花期2克,打顶…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作为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伴随着"矮、密、早、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兵团植棉团场,在执行棉花化调化控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团场职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缩节胺存在的一些误区,结合本人在多年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缩节胺应用经验,为团场职工提供参考,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缩节胺的作用1.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喷施缩节胺后,棉叶面积虽略有减小,但提高了其光合速率,且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2.调节棉株的生长速度植株生长的速度,可通过缩节胺用量大小来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方法]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缩节胺剂量处理。[结果]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和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 d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 cm,株高控制在75-90 cm之内。在黄河流域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合理化控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钾肥和缩节胺对高品质棉株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桂生  林岩  童晨  李军  吴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801-4803
以高品质棉品系FZ-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化控对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起抑制作用,而对果节粗度的增加起促进作用;施钾可以促进果枝长度、节枝比和果枝节间粗度的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缩节胺化控2次或3次并配合施用钾肥(K2O) 360 kg/hm2,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缩节胺喷施次数对杂交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的缩节胺喷施次数,为其在杂交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品种鲁棉研30号为材料,在田间设置缩节胺(DPC)6种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研究DPC化学调控对杂交棉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DPC喷施三次的处理效果最佳,棉花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在盛铃期,最高值为4.8;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得到了有效合理的协调,并促进了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累积.改善棉花成铃结构,使棉铃空间分布均匀,并具有提高单株成铃数的效果,较对照增加0.41 ~1.74个成铃数;棉株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皮棉产量达到3 583.3 kg/hm2.[结论]在肥水适量的基础上,适期运用DPC对棉花进行系统的化学调控,其中化控三次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用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进行了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一水前三天化控对单株籽棉重、皮棉重、铃数、株高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对单株平均铃重,茎粗作用不大,衣分不受影响;一水前三天化控影响中棉所23号各性状的先后顺序是:第8节位第一果位节间长度、第9节位结铃数、第10节位的节间长度、11节位的单铃重,这种影响持续到植株顶部;打顶后化控只对很少节位果节长度和铃重有显著影响。中棉所23号一水前化控的量大会减产。  相似文献   

14.
1 化促 化促是指在合理的肥料投入基础上,通过叶面追肥方法补充养分,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使其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而获高产。当前,巴楚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叶面肥有喷施宝、高效氨基酸液肥、有机络合微肥、磷酸二氢钾四种。棉花全生育期一般喷施四次。具体是:第1次当棉苗长至4~5片真叶时,667 m2用喷施宝5 ml,磷酸二氢钾150 g,加水25~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应,促进棉苗健壮生长,达到壮苗早发的目的;第 2次于棉花现蕾盛期,667 m2使用抗旱型喷施宝5 ml(0.5支)、磷酸二氢钾20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棉花多现蕾、早开花,并提高棉花抗旱性能;第3次于盛花初铃期,667m 2用高效氨基酸液肥150 ml(或络合微肥200 ml)、磷酸二氢钾250 g,加水30 kg混匀后叶面喷施,促进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防止蕾铃脱落;第4次于棉花打顶后7~10天,叶面肥用量与第三次相同,促进多结秋桃、结大铃。第三、四次化促是在花铃期进行的,对提高棉花产量、品质作用很大。 2 化控 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调节棉花的生长发育,造就理想的丰产株型,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目前,我县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化控药剂主要是缩节胺。 根据大田调查,一般667m2保苗株数在9 500~11 000株的情况下,株高在65~75 cm时产量最高,成熟好;株高在60 cm以下时,早衰现象严重产量不高;如株高在80 cm以上时,往往是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抑,空果枝多,成铃较晚,棉田郁蔽,吐絮晚,铃重轻,烂桃现象重,霜后花比例大,价格低,产量也不高,经济效益差。因此生产上一定要掌握好化控技术。早:即在棉花4~5片真叶时,对旺长、高产棉田棉苗进行微调,一般667 m2用缩节胺0 .5~1 g,这次化控主要控制第一果枝的着生高度,为"矮"打基础,化控时间一般在5月10日至20 日左右。第一次化控后,如果个别地块未控住,可再适当补控一次,化控用药量应根据棉花长势、地力、墒情、棉花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性)和洪水到的时间(即灌第一水时间),巴楚县灌第一水一般在6月20日后,全生育期灌水3~4次)来定,如果洪水未到,用量一定要控制好,千万不能大,667 m2用1~2 g左右,如果洪水已到,用药量可适当大点3 g/667 m 2左右为宜。在灌第一水前3~5天,用2~3 g/667m2,不管在苗期有无化控,灌第一水前都必须化控,用药量根据地力、长势来定;在第二水前3~5天,667 m2用缩节胺3~4 g ,打顶后7~10天,每亩用缩节胺4~5 g,不可打完顶马上就化控,要待顶部果枝长出5~10 c m后化控,这样有利于利用棉花顶部结桃优势,多抓几个秋桃,提高棉花产量。一般全生育期化控4次左右。  相似文献   

15.
棉田化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省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化控方法主要是喷施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有ABT生根粉、缩节胺、乙烯利等.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缩节胺对中棉所23号进行了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一水前三天化控对单株籽棉重、皮棉重、铃数、株高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对单株平均铃重,茎粗作用不大,衣分不受影响;一水前三天化控影响中棉所23号各性状的先后顺序是:第8节位第一果位节间长度、第9节位结铃数、第10节位的节间长度、11节位的单铃重,这种影响持续到植株顶部;打顶后化控只对很少节位果节长度和铃重有显著影响。中棉所23号一水前化控的量大会减产。  相似文献   

17.
以高品质棉品系FZ-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和缩节胺化控对棉花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化控对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起抑制作用,而对果节粗度的增加起促进作用;施钾可以促进果枝  相似文献   

18.
进入雨季后,棉株极易发生疯长,引起蕾铃脱落,而及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生长,改善株型,多结蕾铃。其方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6-8毫升或缩节胺1.5~2克。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棉株喷施甲哌鎓(缩节胺)可调控棉株生长,使植株主茎节间缩短,株型紧凑,防止旺长,促进蕾、花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本文根据2013年—2019年对148团棉花化调后植株长势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化学调控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早熟棉区需要通过合理密植来实现棉花高产、早熟、优质,但密植必然会加剧棉花生长中后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空间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因此,棉花化控就成为合理密植的重要配套措施。福滴是一种新型棉花化控剂,通过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来调控旺长棉株,减少蕾铃脱落,增加棉花铃重,使上下铃长势均匀。通过对比试验膜下滴施福滴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