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休宁县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投资建设数个千亩以上茶油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该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我省茶油重点产区。但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存在着低而不稳,油茶低产林通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7日,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议上强调2013年油茶产业核心能力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良种壮苗培育,保障良种苗木供应。要把良种苗木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实现油茶产业发展良种化。全面推广油茶轻基质容器苗,普遍使用两年生、三年生嫁接苗造林。坚持定点育苗、统一调配苗木。二是突出抓好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要加快新造林、油茶造林步伐,扩大油茶林规模。加强低产林改造,提高油茶林产量。三是突出抓  相似文献   

3.
长晚 《湖南林业》2010,(7):39-39
到目前,东安县今年共完成油茶造林400公顷,大大推进了油茶丰产林建设。 东安县现有油茶林1.74万公顷,大部分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人工造林,平均每公顷仅产油45~75公斤。为搞好低产林改造,东安县设立了基本油茶林保护区,并在东冷公路、207国道、东芦公路两旁高标准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衡东县横路乡潭江村有油茶林面积 83公顷,占山地面积的 51%。近年来,该村针对本村油茶林面积大、产量低、效益差的现状,突出油茶品种改良,大力发展“衡东大桃”,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建成了千亩高效油茶林基地。去年,全村油茶总产量超过 6000公斤,比改造前最高年份增加 1倍多,仅此一项,全村增收 5万多元。   过去,该村的油茶由于品种混杂,树龄老化,多代同堂,效益很低,上千亩油茶林常年产油仅 1500公斤— 2500公斤,每公顷仅 30公斤— 60公斤。 1995年— 1996年,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产量高、品质好的“衡东大桃”良…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油茶栽培生产经验,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从新造林面积、经营形式、成活率或保存率、生长等级等方面,对常宁全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新造的所有油茶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形式、整地方式、施放基肥、间种作物和抚育管理对新造油茶林质量的影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常宁全市这4年新造油茶林的面积为5 404.7 hm2,造林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新造油茶林的主要经营方式为公司经营和大户经营,且公司和大户经营的油茶新造林的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舒城县营造油茶林的实践,阐述了油茶生长发育特性、造林技术、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营造高产油茶林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能源林长期植被观测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目前CDM项目开发的成本和收益,探讨油料能源林的林业碳汇潜力。论证结果如下:以30 a为计入期,凯迪阳光公司2010年规划的3 059 hm2油茶能源林固定CO2总量约669 783.345 t,年均固定CO2量为22 326.111 t.同时,成本效益分析显示,油茶能源林的经济林收益可以达到14.683 2×108元,碳汇收益2 287.31×104元。因此,凯迪阳光公司的油茶能源林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实例研究中对油茶能源林开发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数据的运用,以及交易成本的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相似文献   

8.
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舒城县营造油茶林的实践,阐述了油茶生长发育特性、造林技术、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营造高产油茶林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茶油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食用油,食用茶油能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且油茶籽在榨出油分后还可用于其他生产与加工,油茶树也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探讨了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茶地产林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林的生产质量与数量,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从湖南省引进的13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研究材料,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及地径4个性状指标的观测,分析引进油茶良种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油茶良种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造林的保存率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优先选择造林保存率高且生长快的湘林32、湘林78、湘林97和湘林210等4个良种作为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引进推广的良种,其2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的生长量分别可提高14.3%~22.9%、9.3%~20.4%,分别达80.00~86.00cm、78.67~86.67mm;其次是湘林1、湘林3、湘林4和湘林27。  相似文献   

11.
攸县新市公社油茶林场,是省科委办的油茶速生丰产高产稳产试验示范点。自1976年开始,逐年造林,现共有油茶林7594亩。1976年造林的1568亩,1979年收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该县油茶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一是抓好面上油茶造林,种植油茶1158亩,零星种植15万株。二是抓好省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建设面积3003亩(包括新造林1083亩,现有林抚育192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307.88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油茶根蘖性很强的特性,对衰老油茶林进行台刈,促使油茶更新复壮,三五年后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比重新造林收效要快得多。故而,台刈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固碳释氧功能的量化研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浏阳市油茶林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测了油茶林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2018年浏阳市油茶资源分布于23个乡镇,总面积达4 690.6 hm~2,其中新造林84.6 hm~2,抚育林4 606 hm~2。油茶林总生物量为1.05×10~(5 )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47 t·hm~(-2),油茶林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表现出抚育林显著高于新造林,其中新造林总生物量为111.67 t·h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2 t·hm~(-2);抚育林总生物量为105 293.16 t·hm~(-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86 t·hm~(-2)。2种油茶林均表现为碳汇,具有一定的固碳释氧功能,抚育林碳密度显著高于新造林,但均低于全国平均碳密度和世界平均碳密度,浏阳市油茶林固碳量为46 852.55 t·a~(-1),CO_2吸收量为171 809.88 t·a~(-1),释氧量为125 431.75 t·a~(-1),碳密度为9.99 t·hm~(-2),其中,新造林碳汇为49.64 t·a~(-1),抚育林碳汇为46 802.91 t·a~(-1),碳汇的贡献分别为0.11%和99.89%。抚育林固碳释氧能力明显强于新造林,新造林CO_2吸收量为143.44 t·a~(-1),释氧量为132.89 t·a~(-1)。抚育林CO_2吸收量为171 627.85 t·a~(-1),释氧量为125 298.86 t·a~(-1)。2018年浏阳市油茶林分布广,抚育林的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高于新造林,抚育林和新造林均表现出碳汇,但碳密度较低,抚育林固碳释氧能力明显强于新造林,本文数据以期为人工林碳氧物质循环及固碳释氧功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旱灾对油茶林造成的损失,采用现场抽样调查与评价方法,调查了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湖南省重点油茶产区的苗圃、新造林、幼林和自然林的高温干旱受灾情况,提出了湖南油茶产业应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油茶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耒阳、常宁、浏阳)的不同类型油茶林的油茶病害进行了逐月调查。调查显示,危害湖南省油茶种植的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根腐病等7种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对苗圃地、新造林、幼林、成林、采穗圃、老林和低改林等不同类型油茶林的对比调查,总结了不同类型油茶林的病害发生特点,为及时准确防治油茶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植油茶林的培育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造林的园地、品种、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总结新植油茶林培育技术;从高接换种、深翻垦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为油茶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改造油茶低产林效果显著。改造后的油茶林在投产后的4年里,年平均产油量比未改造林可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9.
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采用同一株初选的油茶优树的种子与枝条进行育苗造林,为确保试验林的可比较性,又将实生林进行嫁接换冠。在油茶造林前期,主要观察其生长开花性状,后期着重进行产球量调查。试验以30年为一个时间段,从而探索两者间的生长发育和丰产性能,便于今后油茶基地建设中对扦插苗上山造林的推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油茶良种造林配置模式,进一步提高油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笔者开展良种间可配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以长林40号×鄂油102号和长林53号×鄂油102号两组合坐果率最高,分别为62.5%和58.1%,是较好的良种造林配置组合,但搭配比例与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