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分析醚菌酯·啶酰菌胺复配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用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135.0、202.5、270.0 g/hm~2的三种300 g/L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三种悬浮剂的防效分别为75.05%、84.82%和90.34%,说明醚菌酯·啶酰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在黄瓜上未见药害发生。因此,推荐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有效成分剂量为202.5~270 g/hm~2的醚菌酯·啶酰菌胺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对杀菌剂25%啶菌噁唑乳油(EC)、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EC 1 605 m L·hm-2(56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和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 750 g·hm-2(1 200倍液)+3%卵磷脂·维生素E 180 m L·hm-2(5 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最终防效显著高于相应杀菌剂单独处理,番茄产量也显著增加;两种杀菌剂各减量20%后加入3%卵磷脂·维生素E,对番茄叶部、果实灰霉病的防效以及番茄产量与各杀菌剂单独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且没有任何药害现象,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通过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了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5∶1、3∶1、2:1、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表现增效作用,以质量比1∶3、1∶4、1∶5、4∶1复配则表现相加作用。其中3∶1复配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4.47,田间对草莓灰霉病的最佳防效可达74.40%。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研制新的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效。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氟啶胺、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进行增效作用评价,并验证该复配物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5、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其增效系数分别为1.82和2.07;氟啶胺和咯菌腈以质量比1∶1、1∶3、2∶3、2∶1、3∶1、4∶1复配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相加作用,但以质量比5∶1复配时,则表现拮抗作用;氟啶胺和咯菌腈以3∶2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效最高可达91.00%,比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效果好,而且比对照药剂高。综上,氟啶胺和咯菌腈及其复配物对草莓均无药害,且对草莓生长无影响;氟啶胺与咯菌腈以3∶2进行复配,可以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明确了8种化学杀菌剂和荧光假单胞菌YG-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并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8种杀菌剂与YG-1菌株的生物相容性,筛选生防菌株与杀菌剂复配的最佳配比,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荧光假单胞菌株YG-1与杀菌剂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较强,EC_(50)值分别为0.081、0.075 mg · L~(-1),其中啶酰菌胺与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株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1.97 × 10~(8 )CFU · mL~(-1)荧光假单胞菌YG-1菌悬液与0.081 mg · L~(-1)啶酰菌胺复配最佳配比为体积比5∶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性比率为1.411?2,表现为增效作用,且盆栽防治试验防效达到71.31%,极显著高于单剂防效。可见荧光假单胞菌YG-1与啶酰菌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同时啶酰菌胺的施用量降低了50%,有效减少了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作者选用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125 g/L吡唑萘菌胺EC、50%醚菌酯WG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 450 mL/hm2、600 mL/hm2、750 mL/hm2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防治效果逐渐提高,各试验剂量间防效差异显著;本试验剂量下该药剂对黄瓜安全,黄瓜未发生不良反应。生产上建议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即喷洒325 g/L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用药量为450~600 mL/hm2,连续用药2~3次,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桃枝枯病的杀菌剂,测定了丁香菌酯、辛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辛菌胺的配比在1∶2~1∶45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配比在1∶10~1∶20之间时,对桃枝枯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20%丁香菌酯·辛菌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浓度为133.3~333.3mg/kg时,对桃枝枯病的防治效果为91.05%~93.39%,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分析认为,丁香菌酯、辛菌胺的混配制剂可望作为桃枝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6种杀菌剂单剂药效并筛出对番茄晚疫病增效作用较好的混剂配比。结果表明氰霜唑、咯菌腈、氨基寡糖素、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的EC50值分别为0.21、0.37、0.46、0.65、0.74mg/L,抑菌效果均较好。将氰霜唑分别于其他四种杀菌剂复配,其中咯菌腈和氰霜唑以质量比为1∶1混配时,EC50值为0.08mg/L,增效系数为3.38,增效作用明显。在温室防效试验中,采用常规喷雾法,质量分数为40%咯菌腈·氰霜唑在100g.a.i/hm2剂量下防效最好,达到93.66%,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75%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个药剂供试浓度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2%以上,最高达89.93%,优于"甲基托布津",与"吡唑醚菌酯"防效相当。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试验均未发现药害,对柑橘安全,可以在柑橘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保护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4.04μg·mL~(-1)和10.79μg·mL~(-1),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26.30μg·mL~(-1)和45.93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