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诚信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利益分配的合理、制度的公正等因素外,人际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个人诚信的提高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的不断践行,“和谐”一词在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后,重放光彩,再绽魅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从而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和战略目标。这一命题,既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又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这一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潮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以和谐的目标统帅农业,以和谐的理念抓好农业,不仅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深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不断促进、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亿万中国人民的一种伟大实践和对人类自身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追求,它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一样,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同时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和谐社会的伦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燕 《现代农业》2008,(5):110-1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处于和谐有序发展状态的社会。这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既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内涵,又显示了社会伦理的特征。概括起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一般地说,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物质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人的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和谐.从根本上看,社会和谐最终要体现在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之上.  相似文献   

7.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8.
打破新二元社会结构 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作为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特社会阶层,与城市户籍居民一起构成了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新二元社会结构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阻滞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破解新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途径是通过尽快淡化农民工身份特征,尽快"分化瓦解"农民工群体,积极推动农民工融入其他社会阶层。这一进程分为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和融入文化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任何社会理想都必然内含着一定的价值诉求。那么,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内在价值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价值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道德价值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人的价值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人"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生态效益。个体自律和社会他律是实现其效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战略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发展是和谐的基础,要依靠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通过社会和谐保障科学发展,为此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重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如孔子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寡民思想,庄子的神游境界,虽角度不同,但都能感受到对和谐精神的神往。但是最具体、最诱人而且千年不废的和谐社会怕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它真的存在与否或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近期点击率很高的关键词,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是我们国家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一项治国新内容。在现代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决定性力量。和谐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温家宝总理已在今年三月五日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明确回答:“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诫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先进的文化来决定人类进化、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命运。所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城乡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解决,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要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能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身和谐包括人的思想和谐、人格和谐、发展和谐,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总是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的,“以人为本”是发展的主体性价值取向。人的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个人全面的自由个性,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这一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全面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我们党所提出的构建牡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开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魏彬 《北京农业》2013,(24):106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提出了和谐发展这一发展战略。和谐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维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林业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林业发展与城市自身发展存在着很大矛盾,若不好好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城市今后的发展。因此,应注重城市林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发展,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有重点突破,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法治是教育和谐的保障。面对生态、资源、环境全面恶化,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正在受到怀疑,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治理乏术等问题,认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二者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依法治校要回应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导入自尊自律、对接"三个文明",把和谐社会的主题融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步实现人和校园环境的和谐,人和教育制度的和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学术氛围的和谐以及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