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中稻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栽插试验,分析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潜江市中稻栽插密度以22.5万穴/hm2为宜,以21.0万~24.0万穴/hm2为最佳,既减轻劳动强度,又可保证水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株高影响不显著,高峰苗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密度与肥料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密度与肥料2因素3水平研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水稻越光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栽插密度为25cm×13cm、施氮量为150kg/hm^2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栽插本数和密度对华粳籼 74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穴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试验最佳处理组合是每穴栽插 3本苗 ,密度 30 .0万穴 / hm2 。最适宜的处理组合是每穴插 3本苗、密度 2 5 .0万穴 / hm2 。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对芭蕉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芭蕉芋生产中合理的种植方式,比较了紫叶红花和绿叶黄花2个芭蕉芋品种单芽种和复芽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留株数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以绿叶黄花种较优,单芽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比复芽种差,生产上不宜采用单芽作种;绿叶黄花复芽种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80 cm×60 cm,此密度下产量比常规(60 cm×60 cm)种植增加14.75%;田间人工调控每穴留1~5株与自然生长每穴存株相同时,产量均与株数增加呈正相关,在栽培上,生长期间不宜进行疏株处理,保留其自然生长有利增产.  相似文献   

6.
以晋稻13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从21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时,晋稻13号营养生长期延长,分蘖量加大,产量在2个栽插密度水平下都降低,成穗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下降,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适合晋稻13号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的栽插密度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栽插密度较小的处理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好,表明施氮量增加,稀植有利于提高农艺性状及产量;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适合的群体株型,穗大粒多利于提高产量,试验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和成穗率。6个处理中处理3即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4.9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率、结实率表现较突出,产量优势明显,适合在晋稻13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烟后稻最佳的机插密度,以广8优16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烟后稻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为30cm×14cm (处理D)时产量最高,达10 152.0kg·hm~(-2),极显著高于30cm×21cm(处理A)、30cm×18cm (处理B)、30cm×12cm (处理E)。机插密度在15.873~23.805万穴·hm~(-2)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因素却呈下降趋势;超出一定范围则栽插过密,就会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6种移栽密度条件下,橡胶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橡胶草单株农艺性状基本呈现增加趋势,当密度达30 cm×30 cm后,增幅减小;单株产量性状也基本呈增加趋势,30 cm×30 cm、30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高密度处理;群体产量性状以20 cm×20 cm和30 cm×30 cm处理较高。综合各农艺和产量性状,在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为11.1×10~4株/hm~2,株行距配置为30 cm×30 cm。  相似文献   

9.
皖稻153制种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加快皖稻153品种的推广。[方法]设置每穴栽1、2、3、4苗4个处理,调查各处理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发芽率。[结果]每穴多苗栽插可以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数,乃至提高制种产量。[结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皖稻153的适宜制种栽插密度为2苗/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秧龄对甬优12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栽插密度和6个移栽秧龄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随着栽插密度增加株高和穗长有降低趋势,该品种在衢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单本栽插时的适宜密度为14.25万~19.95万丛/hm2,适宜秧龄为20~30 d。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本地区甬优12适宜高产的插种密度以及性状表现,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试材,应用不同育秧方式,开展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育秧每穴2本,插种密度30 cm×27 cm,实际产量最高。相对于其他处理,表现秧苗素质较好,分蘖发生早和快,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整个群体结构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机械插秧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综合考虑种子、农药成本投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栽插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双因子对钵苗机插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及栽插密度均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二者的互作效应对显著;随着氮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钵苗栽插技术适合高肥高密种植,在生产中适当提高基本苗,增加氮肥施用量,容易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栽插株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蘖动态、产量以及其它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寻找适宜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栽插株数,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插株数的增加,"秀水1 2 3"、"秋优金丰"两个品种的产量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每穴栽插株数常规稻品种"秀水1 2 3"以4~5株为宜,杂交稻品种"秋优金丰"以3~4株为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垄宽、密度对多粒型品种白院花1号荚果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院花1号适宜90 cm垄宽,密度14万穴/hm2,本试验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白院花1号荚果产量达到3533 kg/hm2。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榆A繁殖田母本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基本苗数的结果分析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以母本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高.不同栽插基本苗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黎榆A繁殖母本栽插以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循化线辣椒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线辣椒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露地直播时每穴7株(600000株mm2)密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品种开农49为试验材料,采用夏直播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开农49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但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从对花生经济性状影响来看,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花生出仁率、饱果率和单株产量达最高值。综合分析,当种植密度11 000穴/亩时花生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蓉优3号的最佳栽插密度和每穴谷粒数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栽插密度为16.5 cm×19.8cm,30万蔸/hm^2,每穴栽2粒谷苗为宜,产量达6715.5 kg/hm^2,同时,注意适时晒田控苗,提高成穗率和防止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